摘要:為了制定丹參酮灌注液質量標準,采用薄層色譜(TLC)法對制劑中的丹參酮進行定性鑒別;采用高效液相色譜(HPLC)法對制劑中的隱丹參酮、丹參酮ⅡA進行含量測定。結果表明:TLC定性鑒別專屬性強,重現性好;隱丹參酮的線性范圍為3.54~17.68 μg/mL,平均回收率為96.86%,RSD值為1.14%;丹參酮ⅡA的線性范圍為9.18~45.92 μg/mL,平均回收率為98.16%,RSD值為0.89%。對丹參總酮的定性鑒別、隱丹參酮及丹參酮ⅡA的含量測定可應用于丹參酮灌注液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丹參酮灌注液;薄層鑒別;含量測定;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 S853.7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7-0231-02
收稿日期:2013-10-07
基金項目: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編號:2006BAD04A05-05)。
作者簡介:盧超(1989—),男,四川廣元人,碩士,主要從事中獸藥新制劑研究。E-mail:luc19898@126.com。
通信作者:梁劍平,男,甘肅蘭州人,博士,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天然藥物化學研究。Tel:(0931)2115286;E-mail:liangjianping100@sina.com。丹參酮灌注液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運用環糊精包合技術制備的丹參酮新制劑,是一種運用藥物新技術制備出的針對奶牛乳房炎的新型中獸藥。環糊精分子包合進入的成分主要為丹參酮類化合物,其中以隱丹參酮和丹參酮ⅡA的臨床治療效果最為顯著確切[1],已經有人對其體外抑菌活性進行了研究。本試驗為建立該制劑質量標準,采用薄層色譜法[2]對制劑中主要丹參酮類化合物進行定性鑒別,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隱丹參酮、丹參酮ⅡA進行含量測定,以期為制定制劑質量標準提供依據[3]。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丹參酮灌注液,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畜牧與獸藥研究所委托河北某公司生產(批號20130722、20130725、20130728);丹參酮提取物,由筆者所在實驗室自行提取(丹參總酮含量41.7%、隱丹參酮含量3.16%、丹參酮ⅡA含量11.57%);隱丹參酮標準品(批號:110852-200806)、丹參酮ⅡA標準品(批號:110766-200619)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
1.2儀器與試劑
Waters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GOODLOOK-1000型薄層色譜成像系統(上海科哲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DHG-9070型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鴻都電子科技有限公司);0.22 μm微孔濾膜(天津津騰實驗設備有限公司);硅膠G板(青島海洋化工廠);乙酸乙酯、無水乙醇均為國產分析純;石油醚(60~90 ℃)、甲醇、乙腈均為色譜純。
1.3丹參酮薄層鑒定
取丹參酮灌注液40 mL,加無水乙醇40 mL,搖勻,靜置12 h,乙酸乙酯反復萃取3次,收集乙酸乙酯層,減壓濃縮,加入適量甲醇溶解,定容至10 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丹參藥材0.5 g,加甲醇20 mL,加熱回流提取1 h,放冷過濾,濾液蒸干,殘渣加熱水洗至洗液無色,殘渣加甲醇1 mL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另取隱丹參酮對照品與丹參酮ⅡA對照品,加甲醇制成1 mg/mL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按照薄層色譜法(中國藥典2010附錄Ⅵ B)試驗,各吸取上述4種溶液 5 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5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燈下(253 nm)視檢。供試品色譜、對照藥材色譜、對照品色譜在相應的位置上顯現相同顏色的斑點。
1.4隱丹參酮及丹參酮ⅡA含量測定
1.4.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應性條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為流動相A,以0.026%磷酸溶液為流動相B,按表1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70 nm,柱溫為25 ℃,流速為1.2 mL/min。理論板數按隱丹參酮峰計算,應不低于20 000。
3結論與討論
丹參酮是從植物丹參中提取出的一類脂溶性化合物[4],
由于此類化合物水溶性差,已有多種關于提高丹參酮水溶性并進行制劑改造的研究報道,石遠等制備了注射用丹參酮ⅡA包合物,該制劑通過包合技術制備出丹參酮水溶性灌注液,以提高藥物吸收及生物利用度[5]。目前,研究團隊已完成該制劑的制備工作,將對其進行質量控制研究。目前,很多中藥新劑型及中藥復方制劑都面臨著成分復雜、分析難度大、標準品不足的問題。由于丹參酮類化合物標準品只有丹參酮ⅡA及隱丹參酮,本試驗也只能對這2種成分進行定性鑒別及定量分析,這2種化合物均為治療奶牛乳房炎的有效成分。本研究運用薄層色譜法定性鑒別灌注液中主要丹參酮類化合物,結果表明供試品與對照品在相同位置出現斑點,表明方法具有專一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丹參酮ⅡA、隱丹參酮的含量,具有回收率高、分離度好、精密度高、重現性好和陰性無干擾的特點。因此對丹參酮類化合物的定性鑒別及對丹參酮ⅡA、隱丹參酮2種化合物進行含量測定,能達到控制丹參酮灌注液質量的目的,可為其質量標準的制定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強喆,李曉明,梁劍平. 丹參酮包合物體外抑菌活性研究[J]. 西北農業學報,2013,22(5):196-203.
[2]中國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M].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3]王勝義,齊志明,劉治岐,等. 黃白口服液的質量控制研究[J]. 中國畜牧獸醫,2011(12):226-231.
[4]陳向榮,陸京伯,石漢平. 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新進展[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1,21(1):44-45.
[5]石遠,石惠,姜同英,等. 注射用丹參酮ⅡA包合物的制備及性質考察[J]. 沈陽藥科大學學報,2008(10):765-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