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單因素法初步優化試驗基礎上,進行了Plackett-Burman試驗、最陡爬坡試驗以及響應面分析(采用Box-Behnken法)進一步優化了菌株zk1266的發酵產酶培養基,得到最佳培養基組分為:胰蛋白胨3.06%,葡萄糖385%,氯化鉀0.27%,氯化鈉0.05%,MgSO4·7H2O 0.1%,CaCl2·2H2O 0.05%,FeSO4·7H2O 0.005%,用此培養基對菌株進行培養,菌株所產耐熱植酸酶酶活為141.26 U/mL。菌株產酶能力比優化前有了較大提高。
關鍵詞:植酸酶;Plackett-Burman設計;Box-Behnken設計;響應曲面
中圖分類號: Q939.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7-0391-03
收稿日期:2013-10-26
基金項目:周口師范學院青年科研基金(編號:2012QNA04)。
作者簡介:陳璨(1985—),男,河南周口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分子與微生物學研究。E-mail:chenc02@126.com。
通信作者:陳龍,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E-mail:chenlongzg@126.com。植酸酶(phytase)是催化植酸及植酸鹽水解成磷酸(或磷酸鹽)、肌醇的一類酶[1-3]。因其可解決植酸帶來的環境及營養問題,植酸酶已成為飼料、酶制劑及食品添加劑領域的研究熱點[4-6]。植酸酶可代替飼料原料中所添加的大量無機磷(磷酸氫鈣等),不僅可以解決我國磷資源供應不足的問題,還可以減少生產無機磷的工廠數量[7]。用添加植酸酶的飼料喂養動物可有效減少其糞便中的磷含量,進而可解決因磷含量過多導致的土壤板結及水質下降等問題,改善農村農田環境。工業制備植酸酶時,在高溫制粒這一環節中,植酸酶的熱穩定性較差,嚴重影響植酸酶的工業化生產,因此進行耐熱植酸酶篩選顯得十分重要。筆者所在試驗室篩選到1株耐熱植酸酶產生菌。本研究以響應面法優化其發酵培養基,提高其耐熱植酸酶的活力,旨在為植酸酶工業化生產奠定基礎。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菌株zk1266分離自農村堆肥。
1.2培養基
液體種子培養基:葡萄糖5%,牛肉膏2%,氯化鈉005%,蒸餾水定容至100 mL,pH值自然。初始產酶發酵培養基:葡萄糖5%,牛肉膏2%,氯化鈉0.05%,氯化鉀005%,MgSO4·7H2O 0.05%,CaCl2·2H2O 0.05%,MnSO4·4H2O 0.01%,FeSO4·7H2O 0.01%,蒸餾水定容至100 mL,pH值自然。
1.3方法
1.3.1酶活測定方法裝液量100 mL,接種量6%,45 ℃ 180 r/min培養50 h后測酶活,每組做3個平行,結果取平均值。參照葉冰等的酶活測定方法[8]測定植酸酶活性。
1.3.2Plackett-Burman試驗設計進行Plackett-Burman試驗設計,篩選出對酶活影響顯著的因子。裝液量100 mL,接種量6%,45 ℃ 180 r/min培養50 h后測酶活,每組做3個平行,結果取平均值。
1.3.3最陡爬坡試驗根據Plackett-Burman試驗篩選出的顯著因子效應大小,設計它們的步長,進行最陡爬坡試驗,確定試驗因素中心點,找到產酶活性最高的區域。參照“131”節的方法測酶活性。
1.3.4響應面分析采用Box-Behnken法,根據最陡爬坡試驗確定的試驗因素中心點設計響應面因素及水平。采用Minitab 15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二次線性回歸方程,分析各因素的主效應、交互效應,在一定水平范圍內求最佳值,最后通過試驗來驗證模型的預測值與實際值是否吻合、模型是否合理。參照“1.3.1”節的方法測酶活性。
2結果與分析
2.1Plackett-Burman試驗設計結果
采用Plackett-Burman設計,從6個影響因素中篩選出具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每個因素取2個水平:即高水平(+1)、低水平(-1)。由表1可知,葡萄糖、胰蛋白胨、氯化鉀是影響顯著的因素。
3結論
本研究表明,培養基最佳成分為:胰蛋白胨3.06%,葡萄糖3.85%,氯化鉀0.27%,氯化鈉0.05%,MgSO4·7H2O 01%,CaCl2·2H2O 0.05%,FeSO4·7H2O 0.005%,用此培養基對菌株進行培養,菌株所產耐熱植酸酶酶活為141.26 U/mL。經過對產酶培養基進行優化后,菌株zk1266的發酵產酶活力有了較明顯的提高。45 ℃下,本試驗所用菌株zk1266能正常生長,若用其進行放大培養及進一步的工業生產,可以減少生產中污染雜菌的概率。
參考文獻:
[1]Mullaney E J,Ullah A H. The term phytase comprises several different classes of enzymes[J].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2003,312(1):179-184.
[2]Wodzinski R J,Ullah A. Phytase[J]. Advance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1996,42:263-302.
[3]陳育如,劉友芬,郭月霞,等. 秸稈降解微生物在不同培養基中的產植酸酶特性[J]. 江蘇農業科學,2008(2):210-212.
[4]Cao L,Wang W M,Yang C T,et al.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phytase in fish feed[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7,40(4):497-507.
[5]周建琴,劉菊香. 聚乙烯醇復合固定化植酸酶方法研究[J]. 中國釀造,2009(11):112-115.
[6]董其國,徐穩,王恬. 不同劑量植酸酶對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和飼料養分利用率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2010(4):215-218.
[7]張莉,趙耘,王郡美. 植酸酶在飼料工業中的應用及其研究進展[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6(8):7-9.
[8]葉冰,王運吉,張苓花. 植酸酶畢赤酵母基因工程菌高密度發酵[J]. 大連輕工業學院學報,2002,21(3):193-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