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取了2012年我國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構建自愿性信息披露評分,運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公司特質中的公司規模、財務風險、盈利能力、成長性和所處行業五個因素對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響。
關鍵詞: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公司特質;影響因素
一、文獻綜述
對于公司特質對自愿性信息披露影響的研究,國內外學者取得了豐富的成果。公司特質則主要包括公司規模、公司業績和財務杠桿等。Chow,Chee W.和Wong-Boren,Adrian對墨西哥企業進行研究,發現公司規模對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水平正向影響,而財務杠桿對其影響不大。于團葉、張逸倫和宋小滿(2013)以我國創業板公司為例,經實證研究得出公司規模,營運能力和財務杠桿都與自愿性披露水平負相關。Hossain,Perera 和Rahman(1995)對新西蘭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發現公司規模以及財務杠桿顯著都對自愿性披露有正向影響。契約理論認為為了顯示與業績不好的公司有所不同,吸引資金,業績好的公司傾向于進行更多的自愿性披露。黃珊珊(2013)對股本排名前100的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經過回歸分析證明公司業績越好自愿性披露水平越高。
以上可以看出,對于公司特質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響,結論并不完全一致。本文將從公司規模、財務風險、盈利能力、成長性以及所處行業五個方面來研究它們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影響,希望能夠豐富相關理論。
二、理論分析與假設提出
(一)公司規模
對于大公司而言,結構復雜,層級眾多,因此其委托代理關系相對于小公司來說更具復雜性。為了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不良后果,管理層更有壓力和動力向外界披露更多的信息。
假設1:公司規模越大,自愿性披露水平越高。
(二)財務風險
根據資本結構的MM理論,有負債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會隨著財務杠桿的提高而提高。因此為了降低資本成本,滿足外部債權人的信息需求,上市公司有動機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傳遞良好的盈利能力以及未來預期。
假設2:財務風險越高,自愿性披露水平越高。
(三)盈利能力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和信號理論,一個公司盈利水平越高越有自信向外界傳遞更多信息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避免股票的價值被市場低估。
假設3:盈利能力越高,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就越高。
(四)成長性
為了達到生存發展的目的,處于成長階段的企業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持,因而公司管理層將會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以獲取更多投資者的信賴和資金。
假設4:成長性越好,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就越高。
(五)所處行業
一個企業所處的行業若具有高度的壟斷性,則缺少同行的壓力,認為無論怎樣都不會威脅到自己的發展,因此不想費力去披露信息贏得外界的好感。
假設5:所處行業越好,自愿性披露水平越低。
三、研究方法
(一)數據選擇
本文選取2012年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A股公司,作為初始研究樣本,從中剔除以下樣本:金融保險業的上市公司和ST類上市公司,剩下401個樣本。所需數據來源于深證證券交易所官方網站和國泰安(CSMAR)數據庫。
(二)因變量
深圳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完善的考察和評價,考評結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本文將這四個等級分別賦值為 1、0.8、0.6和 0.4,用來表示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
(三)自變量
本文選擇用期末總資產的自然對數來表示公司規模,用長期資本負債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權益))來表示財務風險,用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表示公司的盈利能力,用總資產增長率((期末總資產-期初總資產)/期初總資產)來表示公司成長性,對于行業變量,本文把所處行業設置成一個虛擬變量,若上市公司屬于壟斷性行業則取值1,反之取值0。
(四)控制變量
本文加入以下控制變量:國有股比例(國有股股數/總股數)、管理層持股比例(管理層持股數/總股數)和董事會規模(董事會人數)。
(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數據通過相關分析與容忍度和方差膨脹因子分析后,結果顯示數據相關性很好,且沒有多重共線性的可能,因此完全可以利用這些數據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將所有自變量帶入模型中進行計算得到回歸結果如表4.2所示。,模型總體調整 R方為0.164,表明自變量能夠解釋因變量的16.4%,而以前學者的研究模型的擬合度大都在 10%-25%之間,因此,本文的結果是有證明力的。F統計量的值為9.507,而且顯著,說明模型具有回歸效果,在統計學上是有意義的。從表可以看出,公司特質中公司規模和盈利能力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對因變量影響顯著,成長性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對因變量影響顯著,財務風險和行業變量對自愿性披露水平影響不顯著。
(三)實證結果分析:
由多元回歸結果可知,公司規模與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財務風險和自愿性信息披露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則財務風險和自愿性披露不相關,這與Chow,Chee W. 和Wong-Boren,Adrian的研究結果一致。從前面描述性分析可以看出,所選樣本公司大多數財務風險都不高,這就可能導致企業在進行自愿性披露的時候不會把財務風險這個因素考慮在內,所以造成財務風險對自愿性披露水平沒有影響。公司業績對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有正向作用,且通過了顯著性檢驗。公司成長性與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所處行業壟斷性和自愿性披露負相關,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但實證結果的符號和預期是相符的。這種影響不顯著,可能是因為深市主板上市的壟斷性企業都是一些優秀的企業,雖然外部競爭壓力小,但是他們依然有動力披露自愿性信息,展現自身優點,樹立更好的企業形象。
五、結論及建議
本文實證分析結果顯示,對我國上市公司而言,公司規模、盈利能力和成長性是影響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重要因素,且它們都和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另外,研究發現公司特質中的財務風險和所處行業與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不相關。
根據以上相關結論,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自愿性信息考評機構應在考慮公司特質的基礎上完善其評價體系。由于上市公司的公司規模、盈利能力、成長性直接影響其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這就要求相關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考評機構在對不同上市公司進行信息披露水平進行考評時,必須把各公司內部因素中影響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因素考慮進來。
第二:改變上市公司的融資偏好,完善債權市場。我國的上市公司采用債務融資時往往首選短期債務融資。而短期債務的債權人對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并沒有太大的關注,也沒有在借款合同中對其進行約束,導致上市公司進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壓力較弱,從而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不高。所以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就要改變上市公司的融資偏好。(作者單位:吉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