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第42條規定:消費者合同,適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法律;消費者選擇適用商品、服務提供地法律或者經營者在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沒有從事相關經營活動的,適用商品、服務提供地法律。①美國的蘋果公司侵犯了中國地區的消費者合法權益,中國消費者依法維權只能使用中國的相關法律,而不能自由選擇適用對自己維權最有利的相關聯的他國法律。
我國涉外消費者維權的主要途徑就是與經營者協商、向消協投訴、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向法院起訴。然而,當地的消費者協會與行政部門也無法進一步處理;向法院起訴看似是一條能夠最大保證公正維護公平的手段,但由于耗時長、成本高、收效低等原因,訴訟被視為“性價比”最差的方式。
關鍵詞:電子產品;涉外消費;法律思考
一、蘋果公司的爭議與處罰
蘋果公司的著名之處在于其享譽全球的優質電子商品及售后服務。然而,這位電子產品業的巨頭,卻在中國地區用起了雙重標準。2013年3月15日,中國中央電視臺《3.15消費者權益保護公益晚會》對美國公司的雙重售后標準進行了曝光,主要問題包括蘋果公司在華宣稱的“以換代修”“整機交換”的售后政策并沒有真正兌現,而是沿用舊手機后蓋的換休方式,來逃避中國手機三包規定等。②
事實上,蘋果公司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其他國家則是完全采用的“以換代修”的高標準服務。然而在中國,蘋果公司則是不合理地沿用了舊手機后蓋的換修方式,企圖以這樣的雙重標準做法來逃避中國的法律法規。我國《移動電話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第21條明確規定換貨后商品三包有效期自換貨之日起重新計算,據此,蘋果手機自更換之日起應重新計算一年保修期。而蘋果公司在華統一政策則是用戶的蘋果手機在整機維修后,只能延續此前剩余的保修期,如果剩余的保修期不足90天的,按90天計算。③因此,蘋果公司這樣的雙重做法已經明顯的侵犯了中國地區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那么消費者又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
二、我國涉外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困境
(一)中國保護消費者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夠完善。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中我們可以看出,面對世界上這些超級跨國公司與中國國內消費者之間的糾紛,只能選擇消費者經常居所地法律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也就是中國的相關法律,而未賦予消費者可自由選擇對自己權益保護最佳的法律的權利。這樣的規定既不利于本國消費者的保護,更促使國際上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境內毫無顧忌的推行其“雙重標準”進而以其強硬傲慢的態度繼續侵犯中國消費者的合法權利。
(二)執法機關的監管不利,執法被動。在蘋果售后問題被2013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之前,消費者協會以及社會其他媒體已經做出過強烈的抗議和社會大范圍的事件報道,但是為什么等到了央視3.15晚會之后才出現個別省份的行政機關對此做出相應的舉措呢?本來應該積極主動承擔起監督管理職責的行政機關,為何頻頻出現執法缺位的現象呢?難道只有在輿論的壓力之下才能開啟行政執法的大門嗎?正是因為相關的執法機關不作為才使得諸如蘋果這樣的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有恃無恐”。
(三)消費者勢單力薄,維權訴訟手段的“低性價比”。消費者的訴訟維權方式往往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并且面臨較高的維權成本,最后即使取得了訴訟的勝利,獲得了相應的賠償,也難以彌補消費者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失。然而,對于跨國公司而言,訴訟的失敗給其帶來的損失時極小的,根本無法起到應有的懲罰效果。所以當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上的違法成本遠小于其違法所得之時,跨國公司的選擇當然是對中國消費者權利的無視。
三、域外代表性國家保護涉外消費者權益的有益借鑒
(一)歐盟法規
歐盟將消費合同視為一種特殊的合同,采用特殊的法律適用規則對本國消費者進行保護。美國雖未將消費合同視為特別合同,但是美國通過“合理聯系原則”和“公共秩序原則”給予了本國消費者的保護。與我國對消費者的保護相比之下,歐盟和美國對消費者的保護則更顯其全面性與科學性。
歐盟通過制定消費者保護的條約,建立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法律規則體系,既包含了判例法又不缺乏制定法,既包括直接保護消費者權利和利益的實體性法規,又包括法律的選擇和適用的規范。④歐盟法律給予了當事人一定的意思自治,可以自由選擇準據法,并且以消費者慣常居所地國家的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作為確定對消費者保護的標準。在當事人所選擇的準據法與“消費者慣常居所地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之間,如果前者的保護程度高于后者,則適用當事人自由選擇的法律;若前者的保護程度低于后者,則適用消費者慣常居所地的法律。歐盟的此種規定保護了在交易中處于弱勢地位的消費者的權益。歐盟制定了專門條款規定了消費者合同的法律適用,當事人在選擇法律時,其范圍限定在不減損消費者本國對消費者的保護范圍。⑤歐盟的消費者保護的模式即有利于給予消費者更加全面和有效的保護,又做到了堅持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
(二)美國法規
美國依據《統一商法典》、《第二次沖突法重述》以及各州相關立法對本國的消費者權益進行保護。雖然未將消費者合同單獨列出,只將其作為普通合同進行規定,準許當事人自由選擇法律的適用,但是美國利用“合理聯系”和“公共秩序”原則進行限制,規定當事人所選法律不得減損其當事人本州或者本國法對其的保護程度,這一點美國很好的借鑒了歐盟的做法。此外,美國還設有聯邦消費者保護機構,如:聯邦貿法委員會(FTC)、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聯邦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和美國農業部等。美國的消費者訴訟制度設有小額訴訟法庭、集團訴訟制度和消費者行政訴訟制度,這樣的一系列的制度的制定能夠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加健全有效的維權途徑。
(三)我國法規體系完善的可行性探討
歐盟的模式和美國的模式各有利弊,但總體看來其利遠大于弊,能夠更好的實現其保護消費者的法律目的。我們應該吸收他國的立法之中的精華,借鑒別國的經驗,但做到充分有效的“吸收”才能促進我國法律的發展和法治的進步。
1.制定符合中國特色的有關消費者保護的法律。我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則是借鑒了歐盟的做法,也確立了“消費者慣常居所地的法律適用原則”,但我們卻忽視了將我國本土法律對消費者進行保護的利度與范圍是否能夠和歐盟相媲美,顯然我們的保護遠遠低于歐盟,導致消費者在選擇本國的法律的同時,就意味著選擇了低水平保護力度的法律,這就造成了立法的初衷即維護消費者合法利益與法律的實然效果之間的巨大差距。所以我們應該注重本土現實的法律環境與社會狀況,制定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能夠更有效的維護消費者權利的法律。提高本土基本法律對消費者保護的力度,力求其全面性、有效性,提高經營者侵權的違法成本,加大懲處力度,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消費者的權利,平衡好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利益。
2.加強執法部門的綜合協調執法力度。國內的消費者保護涉及到公安機關、工商機關、質監部門、環保機關等眾多部門,這樣就會導致各個機關之間出現懈怠執法、互相推諉、利益沖突的現象,不利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美國有消費品安全委員會,日本有消費者保護會議來代表國家統一的、專門的承擔起消費者保護的工作。⑥所以,我國政府應該設立一個統一的行政機關,用來確保在執法過程中的主動性、有效性、專業性以更好的發揮保護消費者的重要職能。
3.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訴訟方式。在我國,消費者面對小額的消費侵權行為往往會采取忍氣吞聲的態度,為較小的事情去訴訟,不僅費時費錢,最終也未必能夠得到較為滿意的結果。因此,消費者在低性價比的困境中,
只能忍受權益一次又一次的遭受侵害而無能為力。然而美國則通過設立小額訴訟法庭、集團訴訟制度為消費者的維權提供便利的維權途徑,同時更提高了法院的辦案效率,節約了司法資源。⑦在我國引入小額訴訟法庭、集團訴訟制度是大勢所趨,能夠適應我國現階段消費者維權的現狀,能夠以其靈活的審判原則、簡捷的訴訟程序、低廉的訴訟費用解決消費者維權“低性價比”的現實問題。
結語
法律制度的完善總是在問題面前產生,蘋果公司售后政策的大問題暴露出我們在購買國外消費品后維權的困難,我國涉外消費法律亟待進一步完善。讓更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的法律適用,讓更有利于保障消費者的制度實行,才能讓我們在消費時排出后顧之憂,才能讓企業更加注重自己產品的質量和服務。(作者單位:河北經貿大學法學院)
注解
①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法律關系適用法》第42條
②參考自網絡資源: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3-03-16/content_8513754.html
③參見王曉婧:《蘋果手機售后政策的法律分析》載于2013年6期《上海質量》
④參見趙志泉:《歐盟消費者保護研究:經濟分析、法律規制與制度啟示》,復旦大學2006年碩士學位論文
⑤參見楊月萍:《論我國涉外消費者合同的法律適用及其完善》,《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⑥參見戴紅玉:《試析消費者權益法律保護》,《求實》2002年10期
⑦參見羅艷玲:《小額案件專門化訴訟制度研究——“袖珍法庭”考察與分析》,湖南師范大學》2009年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