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探究問題的能力,目的是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參與到課堂中。面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現狀,根據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有如下四點思考,從小組合作學習基本習慣培養、規則的制定、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構獎勵、客觀的科學評價這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小組合作學習規則習慣科學評價一、小組合作的現狀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要有競爭型學習、個體型學習和合作型學習三種方式,其中小組合作學習被認為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與其他兩種學習方式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員需要互動,配合和支持,有利于成員之間拓展視野,充分發揮個人與集體的智慧,成員們處在一種利人利己的學習情境。
雖然小組合作優勢明顯,但是目前教育一線教師從小所受的教育基本上都是競爭型學習、個體型學習這兩種學習模式,并且在工作后對如何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缺乏相應的培訓,以至于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時,出現課堂很熱鬧,卻沒有達到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
目前中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的研究比較多,而對如何有效地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規則、教師應該如何組織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分析得比較少,實用性較差。本文根據有關文獻以及自己從事課堂教學經驗和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解,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建設進行探索,具體包括小組合作學習一些基本習慣的培養、小組合作獎勵結構、客觀的科學評價進行分析。
討論這些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加積極、更加和諧、更加有效率地參與課堂中,發揮這種學習方式的優勢。
二、目的和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之間交流、合作甚至是相互作用,生生之間的合作比其他任何因素對學生的學習成績、社會化和身心發展的影響都更有力。
1.生生互動與師生互動相比,生生互動更加親切,學生更能通過互動熟悉各種社會角色,培養溝通與合作的技巧和對事情有更好的應變能力.
2.生生互動有利于學生人格的和心理的健康成長,建立和保持與他人的合作關系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標志,尤其是在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中,生生互動學習讓生生直接交流頻繁,可以從某個方面預示著學生未來的人格發展,如果小學階段就出現不合群,那么能看出來這個孩子在未來的心理和人格方面的變態.
3.生生互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在互動過程中學生之間的觀點將碰撞產生創意的火花,相互間的觀點能受到啟迪,而學生之間原有對事物的理解差異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得到更加豐富的理解。
三、對小組合作學習的幾點思考和做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基本習慣的培養
合作互動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最大特色,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首先要體現合作互動原則。俗話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1.學會傾聽。首先,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的要求,了解任務的步驟和目的。其次,還要學會傾聽同學的語言,理解同學的語言,進而提出贊同、補充甚至是反對意見。
2.學會分工。在現有的常規課堂當中,一般來說小組的合作學習,分組的原則根據座次就近原則進行分組,那以這種混搭形式的分組,就存在分工的問題。由于小學3~6年級的學生都喜歡動手完成科學實驗,操作員這個角色最受歡迎,大多數小組接到任務以后,都愿意充當操作員這個角色,造成不合理分工,由誰去分工。因此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采用輪換負責的方法,先由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負責分工。活動結束后讓各小組負責人說一說他們是如何分工的,為什么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任務,進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學會合作。
3.學會討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都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綜合全組的意見,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得出本組的結論,并且小組討論也應該是有組織者的討論,這樣小組討論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二)規則的制定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要想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就必須制定小組合作學習的規則。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經常是教師剛出示任務,教室里馬上就出現一片熱烈討論或分組實驗的場面,而老師就得立即在此前提是學生先思考,再討論。
一般科學實驗課需要到專門的實驗室去上課,6人組成一個小組的圓桌,共8個小組,學生平時在教室上習慣了,一般1-2周會換到實驗室去上課,學生在新的環境中會比較好奇,面對器材和新的小組同伴,自然就沒有在課堂上那樣坐得住,小學生在操作過程中也容易與同伴發生爭執。
因此,除了習慣的培養以外,規則的制訂就比較重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在科學課上要制定規則:首先,是實驗課前的座位的安排,先根據學生的人緣、興趣相近的自愿自行組合成一個小組,如果小組內出現不合作的成員,小組可進行投票踢人,直至小組成員能互相合作為止。其次,是實驗課中的要求:(1)進入實驗室后都應該面向教室黑板坐好,而不是討論甚至是觸摸器材。(2)先知道要做什么實驗,再制訂實驗方案。(3)在老師發出指令后(鈴鐺響)開始或者暫停實驗。(4)實驗完成后由老師指定一個人代替小組發言匯報實驗結果。再次,是實驗課后,老師要求小組把所有器材都收拾整齊干凈,靜坐在位置上,等老師檢查合格的情況下方可離開。
此外,有些實驗課是可以在教室里分組,這時一般根據座位來組建小組,前后4人為一個小組,安排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小組長負責組內事物。
(三)小組合作獎勵結構
小組合作獎勵結構,獎勵結構是指課堂教學中強化學生學習行為的方式,主要包括:①獎勵類型,如分數、表揚或物質性鼓勵;②獎勵頻數,如獎勵間隔時間的長短、獎勵數量的大小等;③獎勵的可接受性,如直接獎勵或間接獎勵;④獎勵的對象,如面向全班、面向小組或面向個人。
小組合作學習從傳統的學生個人之間的競爭變為小組之間的競爭,所有獎勵應該以小組為對象,并以小組成員的總體成績為獎勵標準,這樣既可獎勵小組又可兼顧個人成績。促使學生們形成“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新格局。
(四)客觀的科學評價
在小組匯報交流中,我們常聽到“我認為”“我覺得”,而不是“我們認為”。教師對小組的評價也常常是“你說得真好!”“你的見解真不錯。”而不是“你們的”。顯然,學生不正確的發言方式是由教師的不科學的評價造成的。偏重對學生個體的評價,忽略對學生所在小組集體的評價;偏重對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對學習過程與方法的評價。這種評價極易挫傷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不可能很好地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功能。
評價對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的評價一定要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首先,要重視個人評價和小組集體評價相結合,通過評價促進小組成員之間互學、互幫、互補、互促;其次,要重視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除對小組學習結果進行恰如其分的評價外,更要注重對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也為“合作學習”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
參考文獻:
[1]于樂頌,張天寶.試論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J].中國冶金教育,2008,(03):40-44.
[2]譚宏梅.小組合作學習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5,(04):8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