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要落實,教師必先行。為避免課內損失課外補的現(xiàn)象發(fā)生,教師必須在正確的減負思想指導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效率減負策略優(yōu)化持刀殺母者、服毒自殺者等一系列由應試教育釀成的悲劇,如惡浪排空喚起了教育工作者的警醒——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發(fā)展素質教育,這是時代的呼吁!坐案思忖,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主要是由部分教師課內損失課外補造成的。為此,我們必須采取優(yōu)化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落實減負工作的關鍵所在。
一、樹立“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意識——減負的思想保證
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主要體現(xiàn)在過重的學習任務占用了學生過多的自由活動、自由創(chuàng)造的時間,而使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及社會實踐活動的比重相對減少。因此,要減負就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當堂任務當堂完成,當天知識當天消化,避免機械重復的識記性作業(yè),還學生一方明亮的天空,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自由發(fā)揮,自在翱翔。
二、采取優(yōu)化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負的有效方式
1.優(yōu)化課堂教學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圍繞目標教,學生圍繞目標學。教學目標是否預期完成,也就成了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但必須明確,高質量的教學目標是高教學效率的前提。
首先,教學目標的制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是素質教育的第一要義,也是制定課時目標必須遵循的原則。只有面向全體學生,才能使每個學生都學會。教師在制定目標時,既不能過高,忽視了部分邊緣生,使他們可望而不可及,喪失學習的興趣;也不能過低,忽視了部分尖子生,使他們陷入機械運作的狀態(tài)中,產生枯燥乏味的感覺。課時目標的制定一定要難易適度。既要讓學生“跳一跳,摘桃子”,又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就要求教師從每一個學生的實際出發(fā),考慮個體差異,制定層次化的目標。如有教師在教學《愚公移山》時制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1)會講述“愚公移山”的故事;(2)明白“愚公移山”所蘊含的道理。當他在第一個班上課時,目標一展示,部分邊緣生就如墜云里霧里了。連翻譯都不會,怎么能講述故事呢?更不用說明理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位教師及時吸取經驗教訓,在給第二個班上課時,把目標轉化為:(1)會翻譯課文;(2)理解課文大意;(3)會口述“愚公移山”的故事;(4)懂得“愚公移山”所蘊含的道理。結果在目標的向導下90%的學生輕而易舉地完成了本課的四個教學目標,臉上露出輕松的笑容。
其次,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簡明精當,切不可貪多。試想:教師開課伊始就展示很多條目標,學生會有何感想?毋庸置疑,肯定是怨聲載道“這么多呀?”在這樣的心境下,很難想象會有“生動、活潑”的局面產生。“多目標就等于無目標”,過多的目標,必定帶來負面影響:學生學習不知主次,抓不住重點;學生心里負擔過重,態(tài)度消極。如有位教師教學《小桔燈》時出示如下目標:(1)識記本課生字;(2)理解本課部分詞語的含義;(3)識記作家作品;(4)整體感知課文;(5)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6)分析人物性格;(7)有感情地朗誦課文;(8)解決預習中的部分提問。這么多的目標,哪個是重點呢?一節(jié)課下來,簡直讓學生無所適從,也不利于老師檢測。課時目標的制定應在“精”上要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減輕上課時的心理負擔,切實提高教學效率。經驗證明,將以上目標擬定為:(1)整體感知課文;(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解決預習中的部分疑問。再次進行教學,課堂上完成的任務雖一樣,但效果卻不同,教師輕松,學生也輕松。
2.優(yōu)化課堂教學環(huán)境
(1)激發(fā)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心理學》中講到“興趣是人們經常傾向于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并力求參與該種活動的心理特征。”也就是說,興趣能轉化學習動機,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抓住契機刺激學生的興趣點,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在教學《宋定伯捉鬼》這篇古文時,有位教師在讓學生理解了大意之后,叫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然后請兩個學生上臺表演。學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不僅使學生體會到了宋定伯的機智,而且使學生興趣盎然,一點兒都沒感覺到古文的枯燥乏味。再如《工具書》,這是一篇說明文,若教學設計不好,課堂氣氛很有可能是死水一潭。有位老師采用了課堂激趣法。“讀書遇到攔路虎,快把案頭顧問找。請問‘案頭顧問’指什么?”頓時,學生興趣徒增,很快就猜出是“工具書”。老師接著問:“你知道的工具書有哪些?”學生興致可高了,爭先恐后地搶著說:“《新華字典》”“《漢語詞典》”……就在這種歡樂的氛圍中,師生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2)利用多媒體教學,營造課堂氛圍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推廣和應用,多媒體走進了課堂。由于多媒體具有可感性、直觀性的特點,所以給教學增添了不少生機和活力。在教學《白毛女》選場時,有位老師借助“VCD”給學生現(xiàn)場播放了歌劇《白毛女》,聲情并茂的歌劇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表情豐富,好像已置身萬惡的舊社會,與喜兒同呼吸共命運。如此佳境,本文的教學難點“人物形象的分析”還有什么難的?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必須以“適度”為主,即不能一味地陶醉在聲感和形感的美上而忽視了教學目標,也不能只注重教學效果而淡化了教學程序,應以既能進得去又能出得來為“度”。
3.優(yōu)化課堂組織形式采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打破“我教你學”的呆板局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教學任務的完成
課堂上不僅可以采取集體學習,而且可以采取分組學習、個別學習、大組討論、師生換位、情景表演、同桌互問互答、教師精講等形式。在課堂中不斷變換組織形式,使學生一會兒動手,一會兒動腦,一會兒你說我聽,一會兒你問我答,一會兒你演我看,一會兒我演你看,問題讓他們提,疑點讓他們辯,結論讓他們得。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主動性同時迸發(fā),使課堂教學效益倍增。
為了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我們的教學不僅可在室內搞,也可在室外進行。教材內容的擇取不應只限于教科書,應放眼世界、放眼大自然,恰當?shù)貙F(xiàn)成的傳媒納入視野,使其成為教育資源,服務于既定課時目標的完成。如要指導學生寫這樣一篇作文“金色的秋天”,最好的課堂當然應是“大自然”。學生置身于碩果累累的秋天中,親切地感受著豐收的喜悅,浮想聯(lián)翩,很快地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寫出來的作文也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了。在這樣的教學中,不僅可寓教于樂,更重要的是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收到室內教學無法取得的教學效果。
總之,“減負”對學生來說的確是“遲來的愛”,怎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這份“愛”呢?實踐證明,只有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主要是減輕教師賦予學生的壓力。因此,減負要落實,教師必先行。為避免課內損失課外補的現(xiàn)象發(fā)生,教師必須在正確的減負思想指導下,采取有效的措施,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墨,歐陽芬.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開明出版社.
[2]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效度.現(xiàn)代教育科學.
[3]宋運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江蘇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