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民族地區初中語文向來難教,要達到新課標大語文的要求,必須克服少數民族語言、思想性格、環境的困難。做到知己知彼,給學生足夠的自信,給學生鍛煉的舞臺。適時教學延伸,運用優勢幫扶弱勢,努力克服地區教學條件有限的困難。只有這樣,在學生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涼山民族地區初中語文才會開創一個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的語文教育新局面。
涼山民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對策一、涼山民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學現狀
涼山民族地區學生習慣使用的母語,與漢語差異極大。他們在漢文的學習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涼山民族地區學生使用的語文教材是漢語(而并非母語),語文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首先要把漢文口譯成學生熟悉的方言才能進行教學。這種教學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和學生的負擔。所以,涼山民族地區的語文教與學出現了種種現象。另外,在少數民族地區,要想達到新課標的目標,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克服很多困難。總結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少數民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學面臨以下困難:
1.語言上的困難。涼山民族地區,學生的普通話不流暢不標準,不能用準確的語言表情達意,都是常有的現象。有時學生需要老師幫助時只會說:“老師,(后面用母語表達)。”而中學語文教學比較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在識字要求、閱讀量、理解層次、語文能力的培養要求上都大大提高,所以語文教學不可能總是以漢字和句子為重心。要在連詞成句、連句成篇上得到更高的發展,最主要的是理解社會。理解生活,培養正確的認知態度和情感態度人生觀。因此,民族學生語言上的障礙會給語文學習帶來諸多不便。
2.厭學癥的蔓延。涼山民族地區學生受地區環境的影響,對讀書有這樣那樣的誤解。早戀、早婚的現象層出不窮,思想拋錨,甚至于無心學習。語文教師如不從心理上和思想上下工夫,是不可能強化教學效果的。
3.環境上的困難。涼山民族地區,特別是農村。雖然國家教育經費投入較多,比以前改變不少,但地區的環境和條件始終制約著教育環境發展。學校都不可能擁有發達地區那樣的條件。雖然有很多困難,但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克服它們給語文教學帶來的不便。
二、涼山民族地區初中語文教學對策
1.教師要使學生樹立自信心。自信是使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動力,也是完成所有學習任務的保障。涼山民族地區的學生富有民族個性,熱情豪邁而又不失民族的狹隘與偏激。語文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多表揚學生,還要注意說話的藝術,使學生既能夠正視自己的優缺點,又不驕不餒,信心不倒,就一切都不難。在教學中哪怕回答問題時詞不達意,或是思考問題、討論問題時會遇到種種障礙,也不會使學生輕易放棄學習。
2.教師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知識水平,在教學中游刃有余。雖然人無完人,教師也有弱點,但要盡可能地在教學中發揮自己的優勢,才能使教學過程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知彼,就是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民族習俗、風土人情、禁忌事宜、語言習慣、民族性格等,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有序施展教學,不至于因為這些因素而影響教學過程。
3.教師要給學生鍛煉的舞臺。不能因為學生膽小和表達上的困難,就少給甚至不給學生表現,獨立合作完成問題的機會。教師要在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里完成預定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因而會有“反正他們說不清什么問題”的想法,就相應地在課堂中壓縮提問、討論合交流的時間,有時就干脆只讓表達相對清楚、愛說話的學生來回答提問。這樣做雖然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表面上看來也省時省事,但長久下來的結果卻是,愛說話的學生得到了發展,不愛說話的,沒有機會參與教學的學生就更不愛說話,久而久之,也不思考了,做起了與課堂無關的事。導致部分學生思想麻木,養成了不良的習慣,有了傲慢、鄙視他人的行為。教師只去譴責學生這樣或那樣不好,卻不思考它們最終形成的原因,這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涼山民族地區的民族學生相對知識貧瘠,教師還雪上加霜,讓他們成了問題學生,細想教師其實也暗中扮演了扼殺學生本性的角色,是一件何等不光彩的大事。因此,筆者認為涼山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師更應當利用好語文課堂,課前分析學情,熟悉教材,備好教學方法。
4.教師要備好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學情和教材準備好教學方法。任何教學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它對某些學生而言適應,但對另外的學生未必就好。所以一個好的課堂設計應當有多種教學方法,主教學方法與多個子教學方法相輔相成,使教學能適應學生學習情況的發展。主教學方法要適應多數學生,子教學方法要針對極少數的學生群體。才能使所有學生都得到發展,達到學習的目的。
5.教師要做好適當的教學延伸。科學高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課文課堂這個培養人才的第一基地,必須讓學生得到更貼近生活的更現實的發展。換言之,學生走進課堂的目的是走出課堂,適應生活,適應社會,那么語文教學就不能脫離了生活和社會的軌道,語文教師就更有責任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有價值的追求、理想、信念及人生觀。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人文優勢和知識優勢,把課文中涉及社會生活的東西有意向地延伸到教學之外。做延伸設計時,要顧及民族學生的生活圈子,符合學生實際。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才能保證學生有感而發,并且觀點鮮明。
6.想辦法克服地區教學條件的困難。作為山區甚至農村,教學條件要比上發達地區或是城里,是不可能的。雖然國家和地區都在不斷改善辦學條件,但需要一斷很長的時間。語文教師只能運用有限的教育資源完成大語文的教學。語文教師應做到博學多識并取舍。在備課時,盡量查閱相關知識,有的適當穿插在教學中。有的知識就可以看學情,看需要,看興趣適時導入。“生活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大”。涼山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師要付出比別人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讓語文教學跟上時代的步伐,與生活相融相生。
參考文獻:
[1]魏國良.現代語文教育論.華東師大出版社,2002,4.
[2]潘新和.新課程語文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9.
[3]鄭桂華.語文有效教學:觀念·策略·設計.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1.
[4]廣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中學語文課型與教學模式研究.新世紀出版社.
[5]張仕堂.淺談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障礙及消除對策.新課程,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