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每一位老師都擔負著對孩子教育的重要任務,要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學生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就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行了闡述。
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學科特點今年,我擔任著一年級50多個孩子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剛接班,看著這一群天真無邪,可愛又淘氣的孩子,我有點茫然。怎樣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我認為學生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因此,應該從低年級起,老師就有意識、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教育。
一、要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俗話說:“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成個好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人終身受益。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說,孩子年齡小,他們對學習的目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教師有責任教育他們由幼兒園的以“玩”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入學就要立規矩,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人生離不開學習,只有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的人,其生命才能放出異彩,才能在事業上獲得成功。只有學生明白了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后,才有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可能。
二、讓學生知道應該培養哪些學習習慣
低年級學生應該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上課習慣(課上遵守紀律、認真聽講、積極動腦、踴躍發言)、課前準備習慣、作業習慣(按時認真完成作業、及時訂正作業、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文具整理和使用習慣等。我們根據低年級學生特點對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習慣訓練。如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時,告訴學生要先舉手,教師進行示范練習,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掌握規范的舉手姿勢。發言時聲音要洪亮。上課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準備好本堂課要用的書、練習本、及學習用品。下課要及時整理課桌。教師要及時檢查布置的作業,讓學生養成按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最后,要注意良好習慣形成后的鞏固。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容易遺忘,因此班主任要反復抓,多強調,及時提醒、督促、訓練學生。在這一階段,教師要多以表揚鼓勵的方式激勵學生鞏固養成的學習習慣。每一個學生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班級面貌自然也會得到發展。
三、要根據學科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各個學科有各自的特點,因此,教學的方法、對學生的要求、學習的方式各不相同。那么,學習這些學科的習慣也就不同。像語文學科的書寫習慣,是低年級學生必須養成的一項重要的學習習慣。老師不僅要指導學生怎樣握筆運筆,而且要指導他們按筆順規則書寫,嚴格強調讀書、寫字的姿勢,及時糾正學生的不良書寫習慣。語文課上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指導學生善于傾聽,善于表達,課堂上師生才能夠收放自如,高效率利用課堂40分鐘。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互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使之成為穩定的學習品質,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老師遵循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從低年級開始訓練,從點滴入手,循序漸進,良好學習習慣一定能養成。
四、采用多種激勵的方法,強化學生的良好行為
1.鼓勵激勵法
如“試一試,老師相信你能行。”“做錯了,沒關系,大膽去做就是好樣的。”等等。
2.競爭激勵法
“比一比,看看哪個同學最守紀律?”“比一比,看誰聽得最認真,做得最好?”等。通過個人競爭,小組競爭等方式鼓勵學生的勇氣,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領,激發其學習的熱情,上進心和自信心,使學生在戰勝他人,戰勝自己的過程中享受達到目標的快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悅。
3.榜樣激勵法
有了榜樣,不僅學有方向,趕有目標,而且學起來看得見,摸得著,說服力大,號召力強。
五、教師與家長密切合作,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要條件
兒童的習慣如何,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一面鏡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終生學校。”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的作用不容忽視,家長對兒童的各種習慣有感染性和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們利用家訪、家長會,組織家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育能力,增強教育效果,在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氛圍中,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分析孩子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教育,使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只要我們每位老師都具有母親般的情懷,在工作中多一分耐心與熱情,對學生多一分寬容,不斷總結經驗、改進工作,我們付出的汗水總會收獲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