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體會:作為一校之長,應該德行兼備,即“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才能用自己的言行感召群體,為事業發展插上翅膀。
校長德行兼備學校發展一所學校就如同一只麻雀,它雖小但五臟俱全。一所學校又是一部書,它博大卻需校長去精讀。一名校長如同一位家長,官不大但很重要,一名校長又如同一位設計師,看似簡單卻很精妙。
作為校長,不僅要為學校的發展指明方向,掌好舵,事實上,他還如同一位家長,還要時刻承擔著一個道德示范者的責任。
因此當一名合格的校長必須要德行兼備:“德”就是要踏實做人;“行”就是要勤懇做事。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影響群體,才能催發群體的正能量,才能推動事業快速更好地發展。
實踐中,我把踏實做人詮釋為四個字,即“忠、悟、平、達”。
“忠”字就是忠于組織,立本孝弟。
“忠”就是在工作中,我對組織,講服從不講條件、找辦法不找借口,想在前干在前,做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忠于職守、不出紕漏,做到遮風擋雨、推功攬過,勇于負責、敢于負責、主動負責;對下屬親如兄弟、精誠團結,形成凝聚力和戰斗力;對職工多用非權力因素,少用權力因素,學會溝通、理解、包容和換位思考,用同理心去影響整個群體。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忠”還要做到孝敬父母,敬愛兄長。我的哥哥兩歲就患上了小兒麻痹癥,生活不能自理。從五六歲時我就主動替忙忙碌碌的父母承擔起照顧哥哥的義務。父親去世后,贍養母親、供養大哥的重擔就落到了自己身上。面對沉重的家庭負擔,我沒有向困難低頭,一如既往得照顧癱瘓的大哥。工作再忙也不忘給大哥洗臉、喂飯、理發、洗澡、剪指甲等,也不忘為大哥接屎接尿。這樣悉心照料供養癱瘓的大哥至今已40多年。
“忠”使我贏得教工的贊譽和社會的好評,讓我能家校并舉,讓我能事業有成。
“悟”字就是要有悟性,頭腦聰慧。
“悟”的起點是學習。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悟”不僅需要“書山有路勤為徑”的恒心,而且需要“有讀書破萬卷”的意志,更需要“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執著。通過學習,才能不斷提升個人素質;提高自己工作能力。
校情是“悟”的基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不同的學校會孕育出不一樣的學生和老師。因此不僅要善于學習,更要學思結合,不斷借鑒他校的先進管理經驗,并應用于學校管理當中。做到\"不惟書、不惟上、只惟實\",要有自己獨具匠心的教育思想,獨辟蹊徑的管理模式,獨具特色的工作方法,獨占鰲頭的工作信心。要審時度勢,時刻站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潮頭上,把握宏觀性、前瞻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遷移借鑒他人的成果,開拓創新。
“平”就是要心態平和,寵辱不驚。
為官者,要想到努力是自己做的,機遇是組織給的。遇事要頭腦清醒、守住心靈的寧靜,踏實做事、老實做人。以平常的心態,安穩的心情,干實實在在的工作。作為一名校長要有正確的榮辱觀,做到寵辱不驚。學會在逆境中歡笑,在困難中展現豪情。只有抱定這樣的心態,才能對工作有長久的打算,對事業有長遠的幫助。
“達”字就是要達到目標,百折不回。
就是精于耕耘,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沒有波折,一帆風順。韓愈說過:“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要達到目標就要以勤為徑。對待工作要做到如同讀一首詩,欣賞一幅畫那樣,激情澎湃、忘我工作。工作中要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氣魄。
工作中,要“責”字當頭,“公”字為先,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工作原則,只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不搞家長制、一言堂、管卡壓,把群眾看作是衣食父母,使領導與群眾齊心協力,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奮斗,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勤勤懇懇做事就是要做到“勤、細、實、恒”。
“勤”就是要勤于政事,以校為家。
俗話說:勤能補拙。勤奮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一名校長更要是這個美德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早晨早到一會兒,四處看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午間早來一會兒,深入樓層,掌握第一手材料;晚間晚走一會兒,檢查上課和自習,做到身先士卒;平時勤奮一點,走入班級,多聽聽課,形成嚴謹治學的風氣。
多年的校長實踐告訴我,校長的勤奮會避免偏聽偏信;校長的勤奮會帶來一所學校的舊貌換新顏;校長的勤奮會有利于學校正氣的形成;校長的勤奮會帶來事業的興旺發達。
“細”就是工作要細致,精益求精。
作為一名校長,大到學校的管理,小到學校的一草一木,都要了然于胸,堅持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實施精致教育。這就需要學校管理的精細、教師隊伍的精良、育人活動設計的精心、教學設施的改善和校園環境規劃的精美,最終達到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服務,以此踐行學校“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辦學理念。
“細”還體現在學校要有一套完整細致的管理體系。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是學校開展工作的有利保障。實踐中,我編定了“三本書”即克山三中《工作制度匯編》《工作督辦手冊》和《工作獎懲細則》,作為學校開展各項工作的綱領和指南。
這些措施大到學校的宏觀管理,小到學校的微觀管理,細致入微,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使學校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使學校的管理做到了目標化、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極大調動了廣大教工工作的積極性。
“實”就是工作作風要實,工作中要狠抓落實。
我深知一所學校工作作風,關鍵取決于校長的工作作風。校長的一言一行,都關涉到師生的風貌和學校的風氣。因此,我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來做事。用人上做到量體裁衣;制度上做到切實可行;方法上做到巧妙不同;目標上做到符合校情。如對教工的日常工作、紀律、形象和成績,實行千分制考核,并把考核的結果作為評優、晉職、入黨、提干等的首要參考條件和標準,克服領導嘴上會氣,暗箱操作的弊端,真正體現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原則和公平、公正、公開的辦事原則,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
“恒”就是要持之以恒,堅持經常。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難,一所學校制定一項制度容易,始終不渝貫徹下來,就不那么輕松了。作為一名校長,首先,要持之以恒,堅持經常。我認為作為校長要有這樣的執著:一句話要說到底,一件事要抓出頭。工作中始終堅持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明其事,行其事爭其榮,不干則已,干就干好的原則。其次,還要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強烈的主人翁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奉獻是教師職業的基本內涵,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只有樂于奉獻的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才是制度恒久貫徹的基礎。
學校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校長的詩篇也永遠創作不完,校長的藍圖也永遠勾畫不完。作為一校之長,只有德行兼備,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才能受到群體的尊敬和愛戴,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影響力和執行力,為事業發展插上翅膀,使學校的事業充滿朝氣、充滿生機、充滿愛意、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