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知識、輕能力教學導致學生出現“聽得懂,想不到”現象。重視在例題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學會思考”的方法和程序,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化解“想不到”的難題。
學生“聽得懂”“想不到”在長期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常感到講解數學問題時,學生反饋聽得懂,但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時,學生又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哪里,不知用什么方法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問題成山,形成數學學習的重大障礙,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的畏難情緒,甚至厭學。為什么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后,出現“聽得懂、想不到”的問題?該用什么方法破解呢?
一、原因分析
很顯然,這是老舊的重知識,輕能力教學在學生身上的反映。中職數學教材的[實例][問題][新知識][知識鞏固]等版塊構成教學內容。只要教學方法得當,可以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相對而言,教材在培養學生數學能力方面不夠重視。例題教學應是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的一個切入點,但教材在例題的[分析]中并沒有教學生怎樣分析,而成了解題的提示,并且解題方法單一,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停留在教材的層次,勢必出現重知識,輕能力的狀況。例題教學本應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但在現實中,大多數教師是以直接傳遞教材或教師的解題思路為手段,以求出答案為目的。按照傳統模式教學,長期以往,學生勢必陷入“聽得懂、想不到”的困境。
教師受過高等教育,且是專業從事數學教學,大多數數學問題的解題思路已成為很自然的條件反射。有的教師只是站在教師的角度,不能理解學生為什么“想不到”。對于學生而言,每一個新的數學問題都是一張白紙,都要經過數學思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路徑。如果不注重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只是傳遞教材或教師的解題思路。學生則永遠停留在“聽得懂、想不到”的層面。因此,要求教師挖掘教材內容中的數學思維因素,重視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至關重要。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每位教師必備的教學素養。
二、方法探究
如何在例題教學中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以中職數學教材(基礎模塊)下冊P69例7為例。從例題教學切入,探究運用發散思維、綜合分析等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第三步,讓學生探求第一步與第二步之間各元素的關聯(解數學題就是探求怎樣從已知條件得到問題的結論)。
在解題過程中,運用了直線方程、圓的方程、點到直線的距離、兩直線垂直等數學知識,以及數形結合、待定系數、配方、換元等方法。
三、幾點思考
1.破解學生“聽得懂,想不到”的難題,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是《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提出的重要課程教學目標。《大綱》課程教學目標對知識的要求是“使學生進一步學習并掌握職業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數學基礎知識?!笨梢姡瑥闹新殞W生學習、工作、生活長遠計,能力比知識更重要。
2.破解學生“聽得懂,想不到”的難題,須充分發揮例題教學的作用。偉大的解題學家波利亞認為:“教學的目標是教會那些年輕人去思考,‘教會思考’意味著數學教師不僅僅應該傳授知識,而且應當去發展學生運用所傳授的知識的能力?!笨梢?,例題教學應該是培養學生學會思考的最好途徑。教師要高度重視例題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作用,認識例題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思考”,理清思路,掌握思考的程序。
3.破解學生“聽得懂,想不到”的難題,須切實改進例題教學的方法。一是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真正轉變角色,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站在學生角度,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一切基于學生的知識和思維基礎,讓學生自己逐步學會思考,逐步想到解題的思路,逐步由“牽著走”到“自己走”。二是要優化解題分析教學,讓學生學會由因導果、由果索因、探求關聯、發散思維、綜合分析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想”的方法,發展“想”的能力,破解學生“聽得懂,想不到”難題不再難。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才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數學教學大綱[0L].2010-10-01.
[2]金龍.對職業中專數學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9).
[3]伍齊勝.從一道常規題看解題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