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文教學法是德國行動導向教學理念下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別強調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關鍵能力。本文對引導文教學法的特征、引導文材料主體、引導文教學法的組織形式等進行了較為詳盡的說明,并通過具體引導文實例對引導文教學法在禮儀課教學中實施的具體階段和步驟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引導文教學法禮儀課教學中職一、引導文教學法的含義
引導文教學法是通過書面文本的引導,使學生通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六個步驟,獨立或合作完成任務的教學方法。
(一)引導文教學法的特征
1.學習者自主完成任務。
2.解決任務的知識由學習者自己從所提供的媒體中獲得,通過問題對學習者進行引導。
3.學習者自己計劃,可以從網絡等幫助手段中獲得支持。
4.學習者通過練習來培養新能力,自主決定練習的范圍程度等。
5.任務結束后,學習者先自我評價完成任務的情況,然后與老師交流,獲取評價。
(二)引導文材料主體
引導文材料主體包括引導問題、提示描述、工作計劃、檢查單等。
教師運用引導文法時,最好用問題來引導,一般包括:為什么做?哪些可以或不可以做?教師同時給出參考文獻和任務要求。在使用該方法時,教師要掌握學生應該掌握的知識,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學生自己制定工作計劃并實施。
(三)引導文教學法的組織形式
1.獨立學習形式:每個學生獨立制定計劃并實施。
2.小組合作學習形式:根據學習項目的具體情況,將學生分成小組(4~6人為宜)完成任務,一般以學習能力為劃分標準,以便相互交流、促進、提高。
在這里,教師的工作重點集中在開發引導文、教學準備和總結評價。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被咨詢者、引導者、指導者,是學習活動的發起者、設計者、組織者、監督者。
二、引導文教學法的實施
在講述“課堂禮儀”這部分內容時,筆者嘗試用引導文教學法,分三個階段六個步驟來實施。
(一)教學準備階段
教學準備階段是運用引導文教學法的最重要的階段,引導文開發設計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具體教學活動組織、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教師開發設計引導文時要進行如下的準備工作:學生要學習的能力(做、想、決定、了解);學生已具備的知識;補充什么知識;給學生能夠提供什么條件;設計問題。引導問題要科學,避免大題目,能夠引導學生去深入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對知識和技能的深入理解和熟練掌握。要盡量圖文并茂,吸引學生注意力。
(二)教學實施階段
完成一個引導文教學法一般需要6個步驟,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計劃和實施的。6個步驟可以在方法上幫助學生學習,在此過程中也可以培養訓練學生的關鍵能力(即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以下為實施的具體步驟。
1.資訊階段:學生明確任務要求,并按照引導文中的引導問題,自我獲取信息,閱讀資料,網絡搜索,觀察、詢問、訪談、參觀等。
2.計劃階段:學生制定工作計劃,確定工作步驟,準備必要的工作資料,確定任務的時間順序,進行團隊工作中的具體分工。方法有引導問題,工作計劃。關鍵能力有步驟的思考能力、方法能力和計劃能力。
3.決策階段:與老師進行專業討論,確定最終計劃。方法是和老師一起進行一個小組討論。關鍵能力有組織能力、協商能力和團隊能力。
4.實施階段:根據工作計劃,學生分組完成工作任務。方法是教師指導。關鍵能力有轉換能力、遵守紀律、解決問題的能力。
5.檢查階段:自我檢查已完成的工作任務。方法是要根據驗收標準進行驗收。關鍵能力有自我監控、自我評價能力。
6.評估階段:就工作中所犯的錯誤和老師討論,理解產生錯誤的原因。方法是老師和學生間進行專業談話。關鍵能力有評估能力、批評能力。
下表為筆者根據引導文教學法的設計要求以及6個步驟的要求對“課堂禮儀”一課進行的引導文設計。
(三)教學反思階段
引導文教學法是一種動態的教學方法,需要教師不斷反思審視:是否確立了自我引導者的角色;是否科學地進行了問題的設計;是否已學會欣賞學生的工作過程和進步;是否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是否培養了學生的關鍵能力。通過反思和審視,教師總結教學得失,捕捉教學靈感,珍視學生見解,進行再教設計,這樣就能夠精益求精,使這種教學方法更適合我們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馮國群,曹青.引導文教學法在化妝技能教學中的運用.職業技術教育,2010,5(31):603.
[2]郝峰.引導文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的引用與思考.中學生物教學,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