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生由于“留守兒童”和獨生子女的增多,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差,導致諸如厭學、逃學、離家出走,甚至輕生現象的發生。如何對農村小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施抗挫折教育要因人而異;實施抗挫折教育要善于激發學生自強的信心;實施抗挫折教育要適時地創設情境;實施抗挫折教育要社會、家庭、學校相配合。
農村小學生抗挫折教育因人而異從總體上來看,農村小學生樸實,憨厚。但不容忽視的是,外出打工的家長增多,使得大量留守學生出現,挫折感在“留守兒童”的心理上表現很明顯,他們常常會由于考試的失敗、學業的擔憂、社交的障礙、缺少父母的關愛等方面的原因,體驗到挫折感。即使家長在身邊,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再加上溫室大棚中的農活常年不斷,農村家庭教育者的素質參差不齊,他們只停留在讓孩子吃好、玩好、穿好的層面上,他們很少去留意孩子的心理狀態,也談不上指導孩子如何去面對挫折。更由于現行教育體制和評價機制的未完全轉軌,有些農村小學的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學習考試成績,對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心理輔導等工作不夠重視,從而使得很多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極差,導致諸如厭學、逃學、離家出走,甚至輕生等現象的發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途徑、方法有待我們進一步去探索和研究,如何找準其突破口,是擺在學校和每位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
一、實施抗挫折教育要因人而異
心理學告訴我們,挫折就是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遇到了無法克服的障礙和困難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是人的需要或目的沒有得到滿足而產生的緊張情緒和情感刺激,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心理現象。它具有兩個對立的方面,一方面,使人消極、痛苦、失望、頹廢,從此一蹶不振或自暴自棄的消極對抗行為,還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對生活的信心,造成嚴重的人身事故。另一方面,挫折給人以教益,認識錯誤,接受教訓,吃一塹長一智;同時它能磨煉了人的意志,使其更加成熟、堅強,并激勵人奮發圖強,越挫越勇??梢娨粋€人所能承受的挫折感有利有弊,但重在限度,適當的挫折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分步實施,讓孩子在挫折教育中終身受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低,表現千奇百怪,情況千差萬別。對學生實施抗挫折教育,一定要摸準病情把準脈,區別不同情況對癥下藥。必須充分注意到學生之間的差異,了解其行為的特征,破譯其內心的密碼,根據不同對象,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比如,有些學生各方面都比較出色,或者在某些方面有著別人無法比擬的長處,經常受到表揚,成長比較順利的青少年,往往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低。他們自身顯露出的“光芒”,使他們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別人也容易只看到“光芒”而忽視他們的不足。一旦有人指出其缺點或不足,他們往往難以接受,更經不起挫折和磨難的打擊。因而,對于顯示出這樣那樣“光芒”的學生,可以故意設置一些挫折,故意不表揚,不肯定某些優點,使其在受挫中得到磨練,以彌補他們心理鍛煉上的缺陷。又如,那些學習較差的同學往往比較多地表現出怯懦和自信心不強,在挫折和失敗面前往往表現為無所適從。要提高這部分青少年的自信心,必須多一些鼓勵和肯定,從而使他們克服困難,戰勝挫折。
二、實施抗挫折教育要善于激發學生自強的信心
1.利用課外活動激發學生自強的信心
小學生都喜歡參加課外活動,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確定切實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內容和抗挫折目標。定時間、定地點、定輔導教師、定輔導內容,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磨練意志。例如,開展“優點大爆炸”活動,活動中先由學生各自發掘引以為傲的優點,再由其他同學找自己沒有發現的優點,盡可能地把優點“炸開”“擴大”,讓其釋放光芒。這樣可使學生心情愉悅,自由暢談,連平時較自卑、極少發言的學生也找出了不少優點,閃出了“耀眼的光點”,培養了自信心。開展“模擬咨詢”活動,培養承挫能力。也可以開展模擬理咨詢活動,首先,讓學生把自己的挫折(或苦惱)寫在紙上,收集后讓每位學生扮演心理醫生,隨機抽取一張,幫助解決,排憂解難。在幫助他人解除煩惱的過程中,達到自我調節、自我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每個人都會有挫折,都會有煩惱。這樣,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就會明顯增強。
2.運用激勵的策略激發學生自強的信心
教師運用期望激勵、“閃光點”激勵、榜樣激勵等策略,能幫助學生在挫折中重建自信。小學生模仿能力強,教師如能適時向小學生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戰勝挫折的榜樣,就能使小學生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發內在的上進熱情,進而轉化為戰勝挫折的信心、勇氣和動力。教師可以向小學生講述以下抗挫折的榜樣:以全國著名的同齡英雄為榜樣。賴寧,“自造”逆境鍛煉自己;成潔,失去雙臂譜寫生活新旋律;邊榮唐,稚嫩的雙肩支撐起一個殘破家庭;楊云和,由不識字的奶奶養大,蟄居6平方米的小閣樓內,卻兩次摘取了國際信息學競賽的金牌等,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應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歷史上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有著百折不撓的意志。
三、實施抗挫折教育要適時地創設情境
不經過艱苦的磨練,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沒有強大的生命力?!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設計教育活動是,我們要專門設計一些軍訓、越野、遠足等,讓學生感受痛苦,磨練意志,“增其所不能”。學科教學亦然,當學生陶醉于自己的成績之中時,忘乎所以時,教師可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題目,給學生一次失敗,讓其在挫折環境中磨練意志。
四、實施抗挫折教育要社會、家庭、學校相配合
人具有社會性,小學生也是如此,存在于他們周圍的各種各樣的人和物,都會對他們產生影響。因而,為了提高他們的抗挫折能力,就需要讓他們與社會、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首先,要發揮校外教育基地的作用。教師可以請老紅軍、老八路講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請著名勞模、企業家介紹他們的創業之路,促使學生從小樹立不怕挫折,敢于競爭的信念。
其次,要把抗挫折教育的內容納入家庭。讓家長在家庭中有意識地創造抗挫折教育的氛圍,配合學校實施抗挫折教育。
總之,在小學日常教育工作中,除了培養其智商和情商,還應特別注重對小學生耐挫折的培養,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他們戰勝逆境、克服困難的決心,磨練他們頑強的意志,促使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樹立健全的人格,為他們今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郭德俊.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2.
[2]張玉仁.小學班主任工作.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3]卡爾·威特.卡爾·威特的教育.京華出版社,2001.
[4]陳忠聯.特別兒童教育問題及對策.四川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