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在初中語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表達我國古代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學生提高個人素養與加深文化內涵的重要方式。但是由于文言文大多是生澀難懂的,所涉及的知識極其寬泛復雜且不易記憶,導致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望而生畏,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為了能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在相關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分析思考了關于初中文言文教學的一些問題,力求能有益于文言文的教學。
初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同現代漢語的功能一樣,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我國古代幾千年歷史文化的精華所在,是傳遞我國幾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文化遺產,是人們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徑。當前初中生處于他們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而對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是他們必須要面臨的挑戰,如何讓學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這些難以理解的文字,成為了初中文言文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下面本文將進一步分析初中文言文教學的注意事項,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人只有在做感興趣的事情時,才更容易產生成就感,更容易做成。目前在文言文教學方法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是文言文課堂上很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一點點講解整篇文章,學生只聽和記,很少有互動,使課堂氣氛沉悶,文言文所體現出來的人文歷史特色也表現不出來,學生沒有探索知識的興趣,教師的講解也沒有效果,這樣的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更加排斥文言文。
(二)學生的歷史知識不夠豐富,理解文言文困難
文言文的表達與當時的歷史環境是息息相關的,歷史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伴隨著分裂、統一、戰爭等,作者們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或渴望和平,或背井離鄉、思家心切,或與親人朋友離別,或訴衷腸、求知己等等諸多,大背景下環境的影響和作者內心的感嘆相融合創作出的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著作是需要學生去深刻的理解和體會的。但是初中生生活閱歷不夠,歷史知識相對淺薄,使得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更加困難。
(三)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學生沒有得到正確的學習策略
目前的文言文教學存在看重數量而不是質量,教師們以為將更多的文章句子向學生講解之后就可以了,完全忽視了學生的理解掌握程度,教師也不能向學生展示合理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學生不能將已有的經驗與考試中新的文章聯系起來,造成學不能用的結果。
二、針對文言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的解決建議
(一)努力培養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文言文沒有興趣的話是很難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的,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當重要。在文言文教學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1)引人入境。文言文所體現的古人的情懷是很有內涵的,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以某個歷史事件為引導,將學生引入所要學習的文章所體現的時代環境、歷史故事中去,創造出故事中的氛圍,激起學生要了解故事和文章的熱情,提高學習興趣。
(2)活躍氣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于完成一篇文章,應該以師生互動的形式進行講解,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表達自己的感情,做到師生合作解決問題,可以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住所學知識。
(3)加強誦讀。讀的過程也是大腦記憶的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當學生讀的多了,自然會被文章中的某個部分吸引,會引起他們要一探究竟的熱情,也會提高他們的文言語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課文。
(二)改進教學方法,追求文言文教學的質量
傳統的只注重數量,認為只要數量達到學生自然可以領會的教學方法必須要進行改進,文言文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循序漸進的進行指導,注重其質量。文言文的解題思路大致是相同的,很多翻譯都是相通的,句子結構的運用也是比較靈活的,這些都是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需要重點向學生解釋的問題。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去如何正確翻譯理解一篇陌生的文言文,所謂“教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因為在考試中為了測試學生的能力,其所遇到的文章一定是在平時不曾學習過的,這是就需要學生運用學生自己掌握的文言文學習翻譯技巧和背誦的翻譯進行解答,所以只有讓學生掌握足夠文言文學習方法,才能夠更有效的處理好題目,達到理想的成績。
(三)倡導學生閱讀與歷史相關書籍,領悟作者思想
教學中倡導學生閱讀與歷史相關書籍,拓寬視野,了解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化,領悟作者的思想。文言文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遺產,是幾千年時代變遷的有力見證,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人文情懷。文言文作為古代的書面語言,成為了詩人們表達內心情感的有力工具,正是這些詩詞歌賦才使人們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文化與時代背景、經濟狀況、百姓生活、民間疾苦、國家統一、戰爭分裂,以及作者在時代大背景下的個人情懷。例如,詩人因為戰爭不得不背井離鄉,對家人的思念使得他們越發厭惡戰爭,渴望和平;或是因為與愛人、朋友、知音相隔兩地,交通不便,甚是想念,無奈之下,值得賦詩一首以表相思等。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篇膾炙人口的詩篇,這是中華燦爛的瑰寶,作為學生只有理解了如此悠久的歷史,體會了作者感情的變化,才能更好的理解整篇文章,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三、總結
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是初中教學的重要部分,其關系到的不僅僅是學生單科成績的好壞,還是學生整體素質的發展。目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方面確實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也是傳統教育體系的落后所導致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的不斷突破、探索,新的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將會展現在人們面前。但是這又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過程,需要面對的壓力和挑戰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難也有很多,這就對教師和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所列舉的一些改進文言文教學問題的方法,希望能夠對文言文教學的改革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曾志平.文言文課堂教學激趣[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2).
[2]楊文周.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學效率[J].中學語文,2011,(21).
[3]陳樹清.初中文言文教學探析[J].文學教育(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