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百戲之祖”昆曲發源地——昆山境內的錦溪,不似周莊、西塘那般出名,不大的古鎮里,真真兒是偷得浮生半日閑的好地方。閑散地漫步在人影稀落的老街,沿河是古鎮上的老人在河邊洗洗刷刷。清晨的太陽慵懶地挪向高空,房屋、樹木連同洗刷的當地人,統統倒映進緩緩流淌的溪水里,風一吹,如鏡中畫般的倒影便層層地蕩漾開去了。
如同任何一個沉淀著濃濃歷史氣息的小鎮,這里有著足夠多飽經歲月滄桑的老人,也有著足夠多眼神清澈見底的孩子。頭發初現花白的擺渡人,聲音不高,或樸素或極具民族風格的穿著下透著一種錦溪人獨有的氣質——安靜而沉穩。也有淘氣的孩子在溪中戲水,清脆的笑聲為錦溪平添了幾分靈動。
錦溪以“三十六座橋,七十二只窯”著稱。來錦溪,是不能不走橋,不能不走走老街的。行走在一座座摞滿歲月氣息的橋上,漫步在塊塊青石板鋪就的老街上,吸一口江南水鄉濕潤的空氣,小橋流水的美好圖景讓人禁不住一再駐足。
古蓮橋
特點:
錦溪古鎮的標志性建筑,位于古鎮的入口處。左側是著名的陳妃水墓,右邊是孝宗為懷念陳妃在此設立的蓮池禪院。整座橋獨立在五保湖中央,呈朱紅色。古典飛檐造型的亭子連結起長長的廊橋,橋亭在水中的倒影引得許多攝影愛好者前來拍照。
必去理由:
南宋隆興二年(公元1163年),宋孝宗趙眘攜陳妃途徑錦溪,南渡時陳妃不幸被金兵俘虜。為了保持名節,陳妃趁金兵看守松懈時,從這里只身逃出投入五保湖自盡。當地村民為其建了陳妃墓。宋孝宗知道后十分悲傷,下旨在五保湖畔建造蓮池禪院誦經為之超度。當時鎮名也由錦溪改為陳墓,世代流傳。
蓮池禪院
特點:
蓮池禪院又名蓮花池、古蓮寺。位于五保湖畔菱塘灣口,始建于南宋,歷宋、元、明三代,至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擴建鼎新,殿堂、廊廡次第告成。
必去理由:
陳妃死后,孝宗為懷念她,下旨在此設僧建寺,為陳妃誦經超度。后又命眾僧在寺院東側挖池種荷,始稱蓮花寺。經多年陸續修建,寺內殿堂廊廡、寶閣岑樓和琴堂畫舫一應俱全,也因此成為江南負有盛名的佛門圣地之一。如果天色尚早,不妨從蓮池禪院里徑直走進廊橋內看看。雖是蓮花未開時節,古蓮橋也別有一種孤獨而高貴的氣質。
錦溪三橋
特點:
在錦溪有“走三橋”的習俗,錦溪三橋分別是天水橋、麗澤橋、鴻福橋。三座橋成“品”字形跨于交通河、錦溪河匯岔處,遠看過去如同一個等邊三角形,造型奇特。
必去理由:
三座橋不是錦溪最美的橋,也不是鎮上最古老的橋,但它們在每一個錦溪人心中卻占據著極高的地位。每逢鎮上居民有嫁娶喜事時,新郎和新娘都要“走三橋”,以期婚后小兩口日子幸福美滿百年好合。
上塘老街
特點:
千年老街,綿長而窄小。兩側擠擠挨挨地簇擁著木結構的小樓。斑駁的窗欞和褚色的門扉,給人一種恍若隔世的遙遠之感。
必去理由:
行走在上塘老街,《雨巷》中所描寫的那種“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的畫面撲面而來。鞋底觸上雨后潮濕的道路,帶起瑩瑩水絲,潮濕的空氣里,有一種叫做心安的情愫無限生長。
博物館
特點:
錦溪是獨特的,它那獨有的沉靜氣質,不單單來源于古老的廊橋和載滿歷史的青石板路,更來源于古鎮之中所含有的那個令人稱奇的景觀:一平方公里的古鎮區集中了數家民間博物館。它們大小不一,收藏各異,從不同的角度,無聲地記載著這個小鎮以及小鎮外的時光。走進博物館瀏覽,仿佛在翻閱一部卷帙浩繁的歷史。
必去理由:
磚瓦博物館,據說是全國唯一的一個以磚瓦為題材的博物館,展示有“秦磚漢瓦”以及故宮太和殿用的“金磚”,很有特色。除此之外,這里還有金石篆刻、歷代錢幣、紫砂壺藝、根雕、古董博物館等等,珍藏門類豐富,讓人目不暇接。
你可以這樣讀懂她
錦溪的老人們回憶說,最初,絕大多數的游客都是沖著錦溪博物館群的名聲而來的。繼而他們發現,這里的景致絲毫不遜色于周莊、同里,甚至還有著前者所不及的古樸與清凈。于是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錦溪,不為走橋看水,也不為參觀民間博物館,只為感受一把錦溪所獨有的那份安靜與悠閑。
漫步聆聽——
游錦溪是需要傾聽的。不論你在一天的哪個時刻來到老街,在溪水緩動的輕響中,除了鳥鳴、槳聲,便沒了任何嘈雜。這份安靜不僅僅是自然與人聲的靜謐,更是每個水鄉人臉上掛著的那份從容的安靜。他們從容地穿過老街,鞋子跟青石板摩擦出好聽的沙沙聲,像是一場歲月與時間的耳鬢廝磨。你甚至會懷疑,就在這條老街的盡頭,連著幾百年以前的老舊時光。
信步觀賞——
錦溪是古老的。石橋、老屋、古樹,包括老街上的石板路,無一不泛著千年的光澤,傳承著上古的遺風。而如果你愿意停下腳步,仔細地去觀察一下身邊的錦溪人,你會讀出他們身上那種獨有的氣質——樸素而沉穩。站在橋上,撫摸著被多少代人摸至光滑的石柱,你甚至能看到時間隨溪水一起流淌的樣子。有那么一瞬間,你會發現,不知道究竟是小鎮的古老孕育了錦溪人的沉穩,還是錦溪人的樸素潛移默化了這座本該平凡無奇的城。
坐品茶茗——
走累了,可以在沿河的廊里或臨水的茶樓里喝喝茶,看看風景。橋上有人撐傘走過,橋下溪水嬉鬧著走得不急不緩。聞一縷新春茶香,看一眼小橋流水,都市的喧囂與塵世的繁雜在這一刻被完全地隔絕在外了。
錦溪是安逸的。街巷逶迤,河道縱橫,街緣水典,路由橋通,家家臨水,戶戶通舟。古老的溪流馱著一座座飽含歷史的古橋,行走著一代代面色從容、心如止水的錦溪人。在這里,歲月的味道浸染進塊塊石板,沉淀成歷史的青。
煙花三月,不妨擇一處江南水鄉,好偷一段浮生半日閑。
交通:
1.乘車:可乘動車至昆山站,轉33路汽車到客運南站,至新客站內乘130路至錦溪站;或從昆山南站下車,乘16路、18路或4路到汽車客運南站,再至新客站內乘130路至錦溪。
2.自駕:滬寧高速-昆山出口-昆周公路張浦方向-錦溪古鎮(約70km)。
住宿:
1.燕月樓:位于錦溪古鎮區菱塘灣北側,是錦溪古鎮內最大的客棧。燕月樓是一座三層的古式房屋。二樓、三樓均有露臺可憑窗遠眺,非常愜意。
2.芳芳客棧:隱藏在一條非常靜謐的小巷內,只有四間房。小院清雅,裝修別致。在院中的水井邊臨水自照或納涼獨坐都不失為一件雅意盎然的事。
3.汲屋茶驛國際青年旅社:位于下塘街,普慶橋下。是一家茶館兼旅社,別有一番風情。
特色小吃:
1.長隆月餅:始作于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具有蘇式月餅的風格,但不添加疏松劑,而是采用一種油酥和面的方式制作而成。皮層松酥,色澤光亮,餡料肥而不膩,口感清脆。
2.襪底酥:相傳為南宋皇帝逃難宮廷廚師流傳下來的。香酥可口,甜中帶咸,味道特別。有花生、薄荷、芝麻三種口味,價格實惠。
3.芡實糕、云片糕: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云片糕,錦溪的云片糕口味多且新鮮,尤其是核桃味和桂花味的,而且價格實惠,約10元錢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