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任何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問題在閱讀、交流、借鑒先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體會:
關鍵詞: 初中數學; 有效性;實現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提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任何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問題在閱讀、交流、借鑒先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體會:
一、加強教科研,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是提高教學有效性基礎
學校應該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教師還應取長補短,虛心向同行學習。要實現教學過程和方法的最優化,教師要學習相關的教學理論,明白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探究學習的要旨,合理、科學的運用,該點破的要點破,該精講的要精講,使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發揮最大的效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們要通過教學反思,積極地轉變教學理念,依據教學目標要求,結合教學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確審視教材的功能,打破”教材中心論”,做教材建設的參與者、教學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用科學的發展觀來分析和使用教材,必須善于根據課程標準、教學用書,學生的實際合理設計教學,要辯證地看待教材,分析教材的編寫意圖和設計理念,切不可為了趕熱鬧,違背教材的設計的理念,而不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憑主觀意識無原則地修改教材。同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創設有利于有效教學活動開展的教學環境,著力探究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途徑和辦法,把課堂教學改革引向深入。
二、滲透數學思想,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數學思想是指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反映到人的意識之中,經過思維活動而產生的結果”“是對數學事實與理論的本質認識”。在初中階段,學生需了解的數學思想有:用字母表示數、數形結合的思想、整體思想、方程思想、分類的思想、化歸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函數的思想等。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它隱含在數學知識當中,伴隨知識思維的發展,只能逐步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學時,教師應該以知識、例題為載體,向學生有機地滲透數學思想,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時,類比方程組、方程組的解來理解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的概念,滲透類比思想。使學生在已有知識上進行遷移,在主動參與、探索交流中不知不覺學到了新知識。利用數軸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直觀、明了。列不等式組解決實際問題,滲透建模思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是一項長期的細致的工作。我們不可能憑借一兩次課或幾個例子的講解就能使學生完全接受和掌握,要結合教學的內容自然潛移默化地進行。
三、注重情感培養,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內驅力
情感是人對客觀對象所持的態度體驗,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聯系紐帶。良好的師生關系與寬松和諧、愉快的課堂教學氣氛,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強勁的內驅力。學生只有在感到沒有壓力、心情愉悅的情況下,才會愿意學習,才會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得淋漓盡致。首先教師要尊重、寬容學生,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多幫助他們找到原因,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其次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肯定、表揚,使學生體驗成功的愉悅。在課堂評價中采用“很好”、“很棒”、“不錯”、“會動腦筋”、“真精彩”、“很遺憾”等真誠的言語鼓勵評價,也可以采用溫馨的體態暗示評價,當學生回答問題較精彩時,豎起大拇指或鼓掌對他進行肯定。教師的言行、舉止乃至穿著無不對學生的行為產生影響,所以教師還要把最佳的精神狀態展現給學生,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溝通師生關系,建立深厚的師生情感,以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以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四、推進分層教學,達到穩步提升
教學分層是課堂教學中最難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師最富創造性的部分。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教師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個學生達到盡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采用:低起點,緩坡度,多層次立體化的彈性教學。為了能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將有思維難度的問題讓A層的學生回答,簡單的問題優待C層的學生,適中的問題回答的機會讓給B層學生,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均等參與課堂活動,便于激活課堂。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再給他們以適當的引導。對B、C層的學生要深入了解他們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幫助他們解答疑難問題,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精神,讓他們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對于A層的學生在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思考探索,領悟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并歸納出一般的規律與結論,再引導學生變更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變式探求。對A層學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師的導,貴在指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進而向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發展。
總之,有效的課堂教學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