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盡管近些年來,藝術教育在我國的發展勢頭良好,接受藝術教育的人群逐年增長,但這只是一種“量”的增加而非“質”的提升。社會大眾對藝術教育的認知仍然不夠,仍然存在偏見。這也需要我們從根源做起,從學校里的藝術教育出發,讓更多的人接受到真正的藝術教育,讓更多的人在這樣一種勇于創新,積極探索,社會關懷的大學精神的推動下,更樂于接受藝術教育,理解藝術教育的重要意義,那么藝術教育就能夠真正的與大學精神文化和諧共存,共同發展。
關鍵詞: 大學;藝術教育
大學藝術教育是促進人的身心實現和諧的發展,而不是培養專門的藝術工作者。這就意味著,大學藝術教育不能只注重藝術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還應注重精神文化、心理及思維方面的培養,使得藝術專業的學生可以在人際交往中富于魅力和吸引力,成為社會中集才華、修養、風度于一身的一類人群。
一、大學藝術教育的發展
縱觀古今,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視美育的國家,有著優良的傳統美德。在古代教育中“禮樂”并稱。“禮”即現在的德育,“樂”即現在的美育。中國古代教育開創時期的杰出代表周公在《周禮·保氏》說:“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孔子教育弟子的主要科目也是“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都把“樂”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更重要的是,中國文人的藝術學習從來就有著超乎藝術本身的人文價值,藝術學習成為了中國文人們怡情養性、完善自我的一種獨特方式。到了近代,隨著西方救世審美精神的產生和傳播,五四運動新文化思潮的興起,美學教育受到了極大的重視。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獨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其根本就是要喚起民族崇尚思想道德,塑造高尚完美品質。
到了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美的追求依然沒有停止。人們為豐富自我,渴望美、追求美、創造美得心情愈加強烈,對美的認識和實踐也更加熱衷。眾多事實表明,通過大學藝術教育可以系統的培養、開發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育高雅向上的審美情趣,可以做到心靈的儲美和啟真,這是一種的精神的塑造,能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它可以通過藝術的感染和感情的激發,引導學生自覺的凈化身心,將社會的道德原則、行為規范內化為個人的信念并引導和促進學生去發現真理,創造科學美和社會美。
二、大學藝術教育的作用
藝術教育是用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藝術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想象力及創造力。大哲學家羅素認為:“數學,如果真正的看它,不但擁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因為美能激發人們的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藝術教育融知識性、思想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形象性是藝術的基本特征之一。心理學研究認為,形象的刺激最容易引起大腦的興奮,想象力、創造力都源于形象思維。任何藝術都需要運用語言、動作、線條、色彩、音響等手段塑造出立體的、多彩的、直觀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這些都包含了創造的過程。
2、藝術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建立健全人格。黑格爾認為,“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藝術形象形式去顯現真實”。藝術教育使學生通過視覺與聽覺來認知、想象和理解作品主題形象,用具有鮮明的美的形象去打動學生的心靈,加強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使學生分清美丑,懂得是非。學生通過大學藝術教育,還可以認識和領略中國幾千年來璀璨的思想文化和藝術文明,讀懂中國傳統和現代文化對人類發展的巨大貢獻,同時增強對世界文化藝術的了解,以豐富自我,提升修養,循序夯實完美人生。
藝術教育具有形象化、生動化的特點,為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搭建平臺。藝術教育同樣也可以增進集體榮譽感,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人格。培養大學生對美的熱愛、對丑的憎惡,使大學生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引導大學生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生活的真理,達到理、智、情的統一。通過藝術教育,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與人協作能力和團隊精神,凈化心靈、振奮人心、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清楚的認識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3、藝術教育有助于良好校園文化的形成。大學生在大學校園短短幾年時間里,能否將他們培養造就成知識豐富、人格健全,具有高文化品味、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人才,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非常重要的。校園文化建設正起著這個重要作用,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歷史積淀,并非是許多東西簡單的堆積,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組成部分相互影響、密切聯系,而藝術教育是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而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更能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被歌德稱為“凝固的音樂”的建筑、被譽為“第二自然”的園林藝術、沉淀著歷史的韻律和藝術家情感的雕塑。校園環境的每一處組成,一方面具有實用功能,另一方面,又具有審美功能。藝術教育于校園文化的形成相互影響、相輔相成。
參考文獻
[1] 楊東平.大學精神.遼寧:遼海出版社,
2000.1
[2] 段虹.審美與人的完善.北方論從,
2001.3
[3] 王宏建.藝術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社,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