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倩
新時期,隨著獨立學院的不斷發展,辦學規模和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獨立學院的就業壓力和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在此背景下,獨立學院想要在公辦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院校中獲得生存和發展,能否培養出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高質量、高素質的學生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提高獨立學院自身的競爭優勢,形成與普通高校甚至是母院的錯位發展的態勢,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全面深入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開展創業引導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
一、獨立院校創業引導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上世紀末,在我們高等教育快速擴張的背景下,獨立學院開始出現,最初是部分公立高等學校內部以民辦機制運行的二級學院,雖然時間不長但是發展迅速。在獨立學院開辦之初,依托母體院校的機制、相關教學管理制度和人才培養方案,甚至是教學計劃和課程教學大綱大多雷同,因此,在人才培養、創業引導等方面就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
(1)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不完善。目前,大多數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或課程教學大綱中,一般只是散見于大學生職生生涯規劃、就業指導的課程中以及部分公共選修課中,有關創業教育引導課程設置或教學環節涉及并不多,專門的創業類、創業引導或是創新思維培養的課程比較缺乏,或者較為單一,沒有系統化課程體系和科學完整的教學環節。與之相對應的師資力量也很欠缺,“理論型”的教師多,“實踐型”的教師相對較少,政策上對教師參與創業的支持力度也不夠,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教師主動探索的積極性。
(2)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性不強。一方面課程設置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另一方面創業教育的短期作用不明顯,特別是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是立竿見影,這些因素使創業類課程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師資建設受到忽略,教學內容不夠與時俱進,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相對陳舊,學生接觸不到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學習積極性不高。僅僅是理論的講授,對于一些原本就對創業不感興趣的學生來說會顯得非常枯燥乏味,而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工程,如果沒有針對性的指導,達不到應有的效課。
(3)獨立學院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缺乏足夠的實踐平臺。創業教育是否有效最終要通過實踐的檢驗,落腳于創業能力的提升。受辦學經費和場地的限制,獨立學院對實驗室建設的投入往往不夠,實驗室數量相對較少,模擬實際環境的教學難以開展。而一些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因為面向所有同學,并非針對創業教育,最后也往往流于形式,應付了事。不少獨立學院都有校企合作的項目,給在校大學生提供不少實踐操作的崗位,但大多是在專業實習方面的合作,對學生創業項目的支持還不夠大。
二、獨立學院的學生創業引導措施
獨立學院由于辦學時間很短,獨立學院獨具特色的、對象適用性強的教學規律與管理經驗的總結提煉還需要一段時間。因此,獨立學院要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最根本的出路是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充分發揮其靈活辦學機制的優勢,開創一條符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的創業教育模式。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在培養學生創業技能,開展學生創業引導教育方面,依托母體院校便利,發揮地緣優勢,走出去,請進來,深入廣泛的開展校企合作等項目,通過轉變教育觀念、更教學內容、深化教學改革以及創新學生科研激勵機制等一系列具體措施,積極開展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把培養創新人才納入學院整體規劃。充分挖掘學科建設和科研等優勢資源,加強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與教師科研工作的緊密結合,逐步形成了師生積極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的良性機制。
(1)成立學分制社團,打造科研訓練營。學分制社團是將專業實踐項目引入社團活動,實現學分管理與社團活動有效嫁接的一種創新性實踐教學模式。以筆者所在的浙江師范大學行知學院為例,設立了創新創業學分制社團,旨在強化學生實踐能力,推進社團內涵建設,加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教務部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進行學分認定。
學分制社團聘請專家教授、企業兼職教授等為導師,以專題講座、論壇、沙龍、觀摩、課題研究、指導比賽等形式指導教學班。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有講座式的、實踐性的,還有理論和實踐并存的。各活動課程教學班根據自身的特色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教學活動。
(2)打造創新創業實訓平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依托創新創業實訓中心,開展以“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形成以教育引導為主,專題輔導講座、創業實踐為輔的模式。在實際運作中,形成“三化”體系,即創業實踐常規化,充分發揮實踐教育基地作用,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創業實踐與體驗活動;知識結構多元化,順應交叉學科發展的大趨勢,聘請學者、企業家、風險投資機構作專題講座,進一步豐富知識結構;效果反饋制度化,創新創業學院工作委員會從實際出發,定期進行項目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反饋教育效果,進一步促進各項建設與管理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充分利用學科與師資優勢,引導學生參與相關課題研究,參與科研創新項目。高??梢圆粩嗵剿餍路绞健⑿峦緩?,開展有效的青年就業創業教育活動。以學院團委為主導,圍繞著系列創業計劃大賽、互聯網創業大賽、營銷之星大賽以及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先后組織多次學習觀摩和專題輔導活動;以主題團日活動開展為契機,組織各班團支部從自身學科優勢出發,開展系列活動。
發揮大學生社會實踐在促進大學生增長知識、學以致用方面的積極作用,以實踐基地和互助共建基地建設為基礎,開展實踐調研活動,總結經驗,學習了解創業實踐知識。
(3)依托學科競賽載體,提高學術科研水平。學科競賽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高校加大對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項目的支持力度,完善校、省、國家三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體系,盡可能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科技創新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4)加大科研支持力度,加快實現科研成果(課題、發明及專利)轉化。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注重創新創業專利申請以及課題研究,增強創新創業團隊實力。
(5)防范大學生創業風險,加強風險教育。創業風險是指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存在的風險,包括資金風險、項目選擇的風險、環境風險、資源風險、管理風險和財務風險等方面。大學生創業成功率普遍較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中的風險,而大學生特別是95年后的大學生獨立性強但抗壓、抗挫折能力不強,如果缺乏足夠的風險意識,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因此,高校應當開設一定的創業風險的課程,通過課程和真實案例的分析幫助大學生認識到創業中的潛在風險,如何規避和防范。同時,關注創業學生的心理狀態,適時干預,幫助創業學生做好心理調適。
對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獨立院校的重要任務之一,獨立院校對于創業引導是責無旁貸的,在探索中求發展,力爭為當代大學生創業引導提供更多可借鑒的操作手段。
參考文獻:
[1]梁田.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引導的探索與研究——以學生自創“左岸飲吧”項目為例[J].中國產業·經濟·科技論壇.2012年第9期
[2]林必成.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確立與引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年第13卷第17期
[3]潘琴.新時期加強獨立學院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
[4]高耀.人力資本與家庭資本對高校學生就業的影響——基于調研數據的實證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博士論文,2011.
[5]陳湘瑤.思想教育引導在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就業中的實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