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島剛
前些天日美韓首腦會談在荷蘭舉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韓國總統樸槿惠就任1年多以后首次在首腦會談的場合會面。在奧巴馬總統的斡旋之下,樸槿惠終于同意與安倍首相見面。
會談最開始時,安倍晉三當著媒體面走向樸槿惠,用韓語問候她:“見到你非常高興。”他是想借此改善與韓國的關系吧,但明顯失敗了。安倍晉三的夫人昭惠因熟知韓國而聞名。或許是她教給了安倍這句韓語。安倍晉三的預想是,用韓語問候的話,會談氛圍應該能緩和一些吧。
安倍晉三腦子里或許想到的是,1983年首次以日本首相身份訪問韓國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在全斗煥總統的晚宴上用韓語致辭的那段經歷。當時,“日本首相講韓語”給韓國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還在韓國催生了一陣日本熱。但是,對于安倍晉三的韓語,據說樸槿惠沒有改變僵硬的表情,也不看安倍的臉,只是低著頭。讓人看到一副非常冷淡的反應。
為什么樸槿惠對安倍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憎惡感?說實話,作為日本人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了。
關于“不會見的理由”,樸槿惠的正式說法是,日本政府的歷史觀錯誤,所以不見。總之,只要日本在歷史問題上不認錯,就不與日本領導人舉行首腦會談,這種態度一直很強硬。
具體來說,韓國政府對日本提出的“應糾正的歷史觀”包括,隨軍慰安婦問題、放棄竹島(韓國稱獨島)的領土主張、首相停止參拜靖國神社等很多方面。但美國希望韓國“跟日本搞好關系”,在此壓力下,最近韓國對日本的要求似乎是集中在“日本對隨軍慰安婦問題道歉”這一點上。
但是,因為不同意對方國家的歷史觀就不與對方會面,這在國際社會上也比較罕見。所以,最初在日本有人議論,樸槿惠是不是有什么其他盤算。然而,這也沒什么根據。
安倍、樸槿惠、奧巴馬三人的會談結束后,我見到的一位日本外交官這樣斷言,“通過那件事就全明白了。樸槿惠討厭日本和安倍”。
當初日本還對樸槿惠抱有一定期待“或許是個親日派”。因為他的父親樸正熙總統曾經是個親日派。人們覺得女兒肯定也有親日傾向。而且,與樸正熙關系親近的是安倍晉三的外祖父岸信介。當初人們期待,日韓首腦間相互討論父親和外祖父的話題,順利的話可以構筑起良好的私人關系。
最初,對于樸槿惠的冷淡態度日本人表示容忍,確實樸槿惠所說的并非毫無道理。作為日本人我覺得大家都盡量去理解這種心情。但是,后來樸槿惠每次到海外訪問總是說日本的壞話。人們慢慢不理解為什么樸槿惠如此憎恨日本,用日語講就是“忍耐的閥門爆發了”(忍無可忍)的狀態。
在這里,日本人和韓國人之間感情的表達方式不同,似乎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一般來說,韓國人一旦發生什么事兒當時就發泄出來,不會積累憤怒。而另一方面,日本人在一點點小事方面不會生氣。所以,韓國人最初對日本人采取高壓態勢,想說的話都說出來。而日本人一直隱忍著憤怒,一旦超越了紅線就會猛烈反擊,這樣的負面情緒短時間內不會忘記。可是,關于日本人的這種情感表現,韓國人不能理解,所以兩者間的鴻溝就逐漸加深。
日本人覺得樸槿惠是個“歇斯底里狀態的奇怪女人”,而韓國人認為“極右翼的安倍當了首相所以……”、“日本人出現右傾化”等等。雙方都拋開本質去尋找原因,逐漸調高批判的調門,陷入了惡性循環。
可是最大的問題在于,韓國說“不舉行首腦會談”并沒有形成“對日本的壓力”。從這一點來說,樸槿惠的盤算無疑是落空了。坦率來講,我甚至開始認為日本不一定非要跟韓國那么密切地交往,沒有必要一定強求關系交好。
安倍晉三韓語問候事件的沖擊的確很大。這樣做最終對日本是好事還是對韓國有益處?或者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實話說很難想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