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有些美國大學生,畢業后就要住入父母的地下室,熬到年齡之后開始領取退休金。
美國媒體很喜歡質疑中國的各種經濟數據,有些甚至直截了當地說中國喜歡弄虛作假。但美國人自己也喜歡弄虛作假,越是所謂的高端行業越弄虛作假。比如律師是高端行業,而培養律師的法學院自然更高一層,但美國法學院就是弄虛作假的高手。
近年來,美國律師市場每況愈下,法學院應屆畢業生就業的難度也日益增加。學生找不到工作,法學院的排名就要下跌,他們便想出一些瞞天過海的辦法。2012年,喬治·華盛頓大學和弗吉尼亞州法學院分別為其25%和15%的應屆畢業生支付了一年的薪酬,讓這部分學生從事所謂的公益訴訟。弗吉尼亞州法學院開出的年薪是31500美元。這樣一來,兩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果然好看,分別達到97.5%和85%,結果反映在《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排名之中,對法學院的考生極具誘惑力。
美國至少有45家法學院有類似安排。亞利桑那州法學院準備設立一家非營利法律事務所,聘用30%的畢業生,為低收入群體提供法律服務。但這種做法只是權宜之計,一年之后,這些學生能否真正找到工作,那只能聽天由命,事實是其中很多人畢業一年后還是找不到工作。
美國律師業發展過快,法律服務已出現了過剩。1978年至2003年,美國法律服務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例由0.4%增加到1.8%,是經濟速度增長的4倍。2010年,在美國頂級律師事務所中,合伙人人均收入在400萬美元以上。但大部分律師事務所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從2008年開始美國律師就業情況出現了負增長。律師事務所比較現實,很快做出調整,減少了律師的人數。但法學院并不愿意接受這一現實,還是想多招學生,多收學費,以維持教職員工的收入,所以就有了弄虛作假。
但美國人弄虛作假時,通常會拐一個彎,以便逃避其責任。結果卻是誤導考生,對美國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即,沒有有效地配置社會資源,極大地浪費了人才資源:有志青年誤入人才過剩的領域,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不過法學院的領導和教授們并無愧疚之感。
自1983年以來,美國大學的學費不斷飆升,接近通貨膨脹增長速度的5倍。美國大學生的在校成績也迅速膨脹,得A的學生人數大大增加。但有一項調查表明,四年大學上下來,36%的學生在學業上并無明顯提高。應屆畢業生中,只有半數的人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其領域的工作,而用人單位只有39%的管理人員認為,新來的大學生可以勝任其工作。由于自己能力不夠,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很多美國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美國一位名叫格倫·雷諾茨(Gleen Reynolds)的法律教授更是聳人聽聞。此兄寫過一本書,書名就是《高等教育的泡沫》(The Higher Education Bubble),該書的預言是,有些美國大學生,畢業后就要住入父母的地下室,熬到年齡之后開始領取退休金。
更糟的是,美國大學生找不到工作,卻負債累累。2012年畢業的美國大學生中,如果上學期間貸過款,其平均負債金額為29400美元。細算下來,很多美國人上大學不如不上大學。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畢業20年之后,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如果上大學是投資,其回報是負的,最高可達-10.6%。美國大學的本科院校不像法學院那樣搞就業造假,但也并沒有說出實情,在很多問題上裝聾作啞。當然也有個別大學改弦更張。得克薩斯州大學便設立了一個網站,公布學生畢業5年后的收入及負債狀況。
國內有些人視美國為“敵人”,貌似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就能一天天好起來。但令人十分遺憾的是,美國大學有泡沫,美國大學弄虛作假, 我們卻無法幸災樂禍,因為美國的許多問題我們這里也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