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江


城市水危機再次上演,這一次發生在本就缺水的西北城市——蘭州。4月14日上午7時,蘭州市政府正式解除了西固區的應急供水措施,至此,該市自來水供應全面恢復正常,此前一日,官方宣布的初步斷定是,蘭州自來水中的苯超標源頭是蘭州石化上世紀80年代發生泄漏事故后滲入到地下的污染物。
含有苯的地下水,在地下潛伏多年后,終于侵入“年近六旬”的4號自流溝,導致蘭州城區唯一的供水企業水質污染。位于蘭州西固區的威立雅水務公司,承擔著蘭州城區90%左右的生活飲用水供應任務。
苯,無色、透明,有毒,世界衛生組織認定其可導致白血病。因此,自來水中苯含量嚴重超標的消息傳出后,蘭州全城陷入惶恐之中。
4月14日,記者在蘭州街頭注意到,盡管已經解除應急,但仍有不少市民不敢放心使用自來水,超市里純凈水銷售仍很火爆,留在公眾心中的疑問仍未消除。市民心中最大的疑問是,他們到底喝了多久被苯污染過的水。
按照涉事的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的說法,飲用水至少在3月8日前是沒有被苯污染的,因為當時對水樣的抽樣檢查還沒有發現污染。
威立雅方面將這次檢測出苯超標稱為“純屬偶然,屬正常工作之外”,因為該廠3月8日進行水質監測,下次的監測應該是9月8日,4月之所以檢測出苯超標,是因為該廠承擔了上級布置的任務。
威立雅水務集團副總經理閆曉濤解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只有每半年一次的全面檢測,才會檢測苯是否超標。而水務公司日常的檢測只針對濁度、菌落總數等9項內容,并不含對苯等有害成分的檢測。
按照威立雅的說法,飲用水至少在3月8日之前是沒有被苯污染的。但問題是,之后到底什么時候被污染,已經無從考證,直到4月10日17時被檢出苯超標國家標準20倍。最早檢測出苯污染的水樣是4月2日取樣的,這意味著到4月10日,蘭州市政府宣布該市自來水24小時內不宜飲用時,蘭州人已經最少喝了8天含苯的水,而最壞的情況則可能是已經持續了一個多月。
這進一步加劇了市民心中的恐慌。為此,已有多位市民對涉事的蘭州威立雅水務集團公司提起了訴訟。
但蘭州市中院以“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55條”拒絕了這一起訴狀。
“雙面”石化城
蘭州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所長張明泉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表示,此次水污染事件,是存在多年的環境污染的極端表現。
蘭州,中國西北的重工業中心。此次事故所在地——西固區,則是甘肅省和蘭州市的核心工業區,該區工業經濟總量占蘭州市工業經濟總量的近2/5、甘肅省的近1/10。而占據西固區GDP半壁江山的,則是石化產業,其GDP占比達到了47.4%。
據西固區政府官網介紹,西固“是中國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素以‘西部石化明珠‘石化工業搖籃聞名遐邇。”始建于“一五”期間,享有“共和國長子”之稱的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便位于西固。
石油化工、能源、裝備制造和新材料“三大板塊”是西固工業體系的支柱。該區煉油、合成樹脂、橡膠、催化劑的生產能力和產量居西部首位,而澀寧蘭、蘭成渝、蘭鄭長等輸油輸氣管道亦從西固經過。
但光鮮的產業規模背后,卻是嚴峻的環境形勢。西固區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如是描述:高排放、高耗能和資源消耗型產品比重較大……生態環境建設和大氣污染治理任務還很艱巨。
走在西固區街道上,記者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塵土較大,空氣中彌漫異味,采訪一天下來,頭發便如氈片一般。桃園社區賈家堡、牟家堡緊鄰蘭州石化廠區,多位村民反映,白天還好點,到了夜里,石化廠經常排放廢氣,“氣味難聞得很,門窗都不敢開”。
石化產業常年來威脅著蘭州的公共環境安全。除了在日常生產中排放含有硫化氫、烴類、苯類污染物的廢氣廢水外,這些石化企業還屢屢發生事故。記者調查發現,僅以蘭州石化為例,在過去的近十年里,至少發生過6起嚴重的安全事故。事故中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質,或散布于空氣,或滲入地下。
據環保部環函[2006]176號文件顯示,2006年,位于西固區的蘭州石化2.4萬噸/年苯胺裝置、2.7萬噸/年硝基苯裝置已停產,但需拆除,并根據監測評價結果制訂污染消除與土壤修復方案,組織實施。
記者找到中國環境修復網的一份資料,介紹了上述土壤修復項目。該資料稱:“由于該地塊長年用于石化生產,土壤苯含量嚴重超標。”北京建工環境修復有限責任公司承接了此次修復,并于2008年12月完工,該項目處理污染土壤4080平方米,修復后的地塊作為蘭州石化物流倉儲中心用地。
而蘭州大學苗東陽撰寫的《某石油化工廠區土壤有機污染評價及污染治理》一文中稱:“各種有機污染物均已對土壤造成污染,上層污染嚴重,尤其是苯污染異常嚴重,隨著深度的加深,污染程度逐漸降低,至2米深處土壤未受污染。”
雖然該論文并未直接點名,但論文中透露出的區位及面積等信息顯示,該論文描述對象即為前述蘭州石化拆除的苯胺、硝基苯裝置。
地下管網的城市病
蘭州官方通報稱,造成此次水污染事故的元兇是自流溝周邊地下含油污水,而含油污水形成原因,為原蘭化公司原油蒸餾車間曾在1987年和2002年發生兩次事故,大量渣油跑料和消防水滲入地下造成污染。
威立雅水務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污油)長時間(對自流溝)的浸泡,突破了臨界值,進而造成污染。據悉,這條自流溝系1955年安裝,為水泥材質,將近60年時間從未更換過。
跟中國多數城市面臨的情形相似,蘭州地下供水、排污、工業等各類管網也存在陳舊以及布局混亂等方面的隱患。對于地處黃河河谷中的蘭州來說,其地下空間和地面一樣狹窄逼仄,排水、燃氣、熱力等各類管網縱橫交錯,更為擁擠。
蘭州市市政工程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坦言,這些管網最早的鋪設于上世紀50年代,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化破損的情況。而城建局一位處室負責人坦言,爆管現象時常發生。endprint
據蘭州當地媒體報道,在2011年3月20日至7月18日間,僅安寧東西路便發生自來水爆管28起,除了市政施工挖斷管網外,自來水管老化破損也是爆管原因之一。
蘭州市城建局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蘭州地下共有供水管道669.54公里,排水管道802.12公里。但該人士并未透露這些管道的鋪設年份及養護狀況。
與這些時常給人們生活帶來困擾的給排水管道相比,全長26公里的蘭州石化排污干管則被視為最大隱患。該排污干管貫穿整個中心城區,在2004就被認定超過了使用極限,但及至2011年,其仍以每天7萬立方米的流量排污。
4月13日,前述蘭州市城建局人士稱,相關處室負責人不在,因此無法作答該排污干管的現狀等問題。
此后,蘭州市軌道交通建設辦外宣負責人表示,由于該排污干管與正在建設的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存在16公里長的重合,因此需要拆除。
該人士建議記者去蘭州市環保局了解具體情況,但環保局外宣負責人亦以相關人員不在為由,婉拒了記者的采訪。
急需尋找第二水源地
2007年,環保部組織的石化行業風險排查中,蘭州石化被確定為重大環境風險源單位,對蘭州及下游多個城市的飲水安全存在潛在威脅。
張明泉表達了他的擔憂:“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一旦形成,其影響將持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記者在威立雅水務公司周邊走訪時還發現,工廠企業與居民區混雜并存,并無明顯的功能區域分隔。有媒體報道稱,這一帶與化工有關的公司,大大小小就有200多家。
張明泉所長認為:“只要是化工企業長期存在,不可避免地都會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從4月11日下午3時開始,事故處置組在被污染的4號自流溝兩側開挖了26個探坑,對坑內含油污水進行采樣,從坑內發現大量含油污水,僅從11日的12個深坑內就累計抽排含油污水約800噸。
但這僅是在此次水污染事件中暴露出的“毒水”。張明泉透露:“蘭州的地下水幾乎全部被污染了。”
不過,他補充道,很多城市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
張明泉介紹,蘭州最早的水源地在“三灘”:馬灘、銀門灘、翟家大灘。用的是地下水,三灘水源從解放初用到2000年左右。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大概還有20眼井在供水,后來地下水被污染了,就不用了。污染物主要是油污、COD、苯、氨氮等。”而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和下滲。
受到污染的4號自流溝現已停用,蘭州已開始修一條從第一水廠到第二水廠的應急管道,以把污染段的苯超標物質隔離掉,但專家表示,這只是臨時的措施,從長期看,需要尋找新的水源地。
關于啟動第二水源地的提議近年來在蘭州兩會屢被提及,比較青睞的一個對象是距離蘭州市區80公里的劉家峽水庫。
蘭州市委書記虞海燕12日在西固區政府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表示,蘭州威立雅公司的北線(即自流溝)穿越石化區,供水確實存有一些隱患,從現在開始,就要積極想辦法開辟第二水源。
而在中國的其他一些地區,隨著污染的逼近,城市水源地不斷遷移,一些地方的水源地已經開辟至第三、第四……
面對污染的步步緊逼,人們的安全空間不斷被蠶食。
出路又在哪里?
歷年來的各地“水危機”事件
長治苯胺污染漳河,殃及下游城市
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長治潞安天脊煤化工集團發生苯胺泄漏事故,8.68噸苯胺排入濁漳河。到2013年1月5日,下游城市得到通報,市民開始搶購飲用水。當天中午1點半,邯鄲自來水公司暫停以濁漳河為水源的邯鄲岳城水庫供水。同樣位于漳河下游的河南省安陽市接到苯胺泄漏事故通報后,安陽市住建局及時切斷了岳城水庫飲用水源向第五水廠的供水,并啟動了地下水源。林州市、安陽縣政府也緊急切斷了來自漳河的飲水、蓄水。
2013年1月4日監測數據顯示,入漳口王家莊斷面苯胺含量達到了最高點,高于國家標準720倍。
龍江河鎘污染,柳州驚險過關
2012年1月15日,距離柳州柳江第一個取水口140公里的龍江河拉浪水電站發生死魚現象。第三天,死魚現象被證實為重金屬鎘污染引起,污染區域水體鎘濃度一度超標80倍。
龍江河是柳江的重要支流,而柳州城區四大自來水廠的取水口全部都在柳江。大年初一、初二,柳州市民開始涌到超市搶購礦泉水。為防止停水,柳州開始尋找新的水源地。
到當年2月8日,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研究員宣布,柳州末梢水中尚未發現鎘超標,根據檢測數據,目前柳州飲用水符合生活用水衛生標準要求。柳州驚險過關。
藍藻暴發,無錫鬧水荒
2007年5月29日開始,江蘇省無錫市城區的大批市民家中自來水水質突然發生變化,并伴有難聞的氣味,無法正常飲用,市民紛紛搶購純凈水和面包。
無錫水質變化的原因是,入夏后無錫市區域內的太湖水位出現50年以來最低水位,加上天氣連續高溫少雨,太湖水富營養化較重,諸多因素導致藍藻提前暴發,影響了自來水水源地水質。
苯類物質污染松花江,哈爾濱停水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一車間發生爆炸。爆炸發生后,約100噸苯類物質(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嚴重污染,沿岸數百萬居民的生活受到影響。
11月21日,哈爾濱市政府向社會發布公告稱全市停水4天,“要對市政供水管網進行檢修”。此后市民懷疑停水與地震有關出現搶購。第二天,哈爾濱市政府連續發布2個公告,證實上游化工廠爆炸導致了松花江水污染,動員居民儲水。
沱江嚴重污染近20天,流域城市損失嚴重
2004年2月底3月初,沱江兩岸的居民發現,江水變黃變臭,許多地方泛著白色泡沫,江面上還漂浮著大量死魚。經檢測,廢水中氨氮濃度高達每升2000多毫克,最高時甚至達到了7600多毫克,超過國家標準每升60毫克的幾十倍到一百多倍。污染源來自川化股份第二化肥廠,化肥廠在生產中出現了故障,使含有氨氮的工藝冷凝液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入沱江。
化工廠嚴重超標排污持續了近20天,從而演變成我國近年來最大的一起水污染事故,造成沱江下游兩岸近百萬群眾生活飲用水中斷,給流域內的成都、資陽、內江、自貢和瀘州等5市的工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19億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