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瑩
【摘要】 目的:探究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應用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的療效。方法: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診治的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兩組,每組48例,對照組予肌苷、肝泰樂和門冬氨酸鉀鎂治療,研究組聯(lián)合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分析兩組臨床療效、癥狀改善和肝功能的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為79.1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尿黃、皮膚鞏膜的黃染分別為6.25%、10.42%,對照組分別為22.92%、29.1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研究組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癥狀和肝功能相關指標明顯改善,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和研究價值。
【關鍵詞】 抗結核藥; 藥物性肝炎; 多烯磷脂酰膽堿; 療效
近年來,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相關異煙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結核的藥物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肝臟毒性,部分患者予以抗結核相關藥物的治療中可導致藥物性的肝炎發(fā)生,進而造成部分肺結核的患者會在化療中出現(xiàn)治療方案的變更或中斷。因此,加強和重視服用抗結核藥物導致藥物性肝炎的預防和治療,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和方向。本文主要對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診治的48例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予以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成效顯著,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診治的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96例,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研究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18~72歲,平均(43.8±6.73)歲,其中結核類型為Ⅱ型14例,Ⅲ型16例,Ⅳ型18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18~72歲,平均(43.8±6.73)歲,其中結核類型為Ⅱ型13例,Ⅲ型15例,Ⅳ型20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診斷標準:患者均應用過異煙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的等抗結核藥物,且存在肝細胞相關損失表現(xiàn),同時存在惡心、厭油,尿黃、納差、乏力和皮膚鞏膜的黃染等癥狀均與相關標準中抗結核藥物導致藥物性肝炎的診斷標準相符合,且均經(jīng)過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等檢查確診[1]。
1.3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確診為抗結核藥導致的藥物性肝炎;所有患者在服用抗結核藥物之前均肝功能正常;均簽署治療和護理方案的知情同意書;無應用麻醉藥物的禁忌癥。排除標準:酒精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相關導致肝損害;其他嚴重的心肝腎臟、血液系統(tǒng)等內(nèi)科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精神和心理疾病者;不配合治療和護理方案者。
1.4 方法
1.4.1 儀器和肝功能檢測方法 患者均予以治療前后的肝功能相關指標的檢測,選擇全自動的生化儀器,試劑盒經(jīng)由上海伊華醫(yī)學科技提供。患者均予以抗EBV治療前的肝功能指標檢測,檢測甲-戊型的肝炎病毒相關血清標志物,選擇酶聯(lián)免疫吸附相關分析方法進行檢測[2]。
1.4.2 治療方法 患者予以治療方案之前均停用相關抗結核的藥物,并且均予以能量合劑、維生素C藥物。對照組患者給予0.4 g肌苷、6 mL肝泰樂、20 mL門冬氨酸鉀鎂加入到濃度為10%的葡萄糖注射液進行靜脈注射。治療組患者予465 mg多烯磷脂酰膽堿加入到濃度為10%的葡萄糖相關注射液中進行靜脈注射。兩組患者均每天用藥一次,一個療程為15 d。
1.5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tǒng)計分析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臨床癥狀的改善情況以及相關ALT、AST和TBIL肝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1.6 療效標準 依據(jù)相關臨床標準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有效和無效[3]。痊愈:患者的尿黃、納差、乏力和皮膚鞏膜的黃染等臨床癥狀消失,且肝功能正常恢復;顯效:患者的上述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且肝功能相關指標改善大于70%;有效:患者的上述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且肝功能相關指標改善大于30%;無效:患者上述的臨床癥狀和肝功能相關指標沒有明顯變化。總有效率=[(痊愈例數(shù)+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為79.17%,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尿黃、乏力、納差和皮膚鞏膜的黃染癥狀均比治療前明顯改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尿黃、皮膚鞏膜的黃染分別為6.25%、10.42%,對照組分別為22.92%、29.1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2.3 兩組肝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后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
3 討論
藥物性的肝炎主要因藥物和相關代謝產(chǎn)物造成肝臟的損害,藥物性肝炎依據(jù)發(fā)病機制的不同可分為免疫變態(tài)相關反應和藥物本身毒性反應兩類[4]。由于機體在服用藥物以后,大部分會于肝臟內(nèi)代謝,其中部分的藥物或是代謝產(chǎn)物直接具有肝細胞質(zhì)的毒性;或者藥物進入體內(nèi)和相關蛋白質(zhì)作用形成全抗原,進而可造成異常的免疫反應,最終導致肝損傷[5]。endprint
異煙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結核性的藥物,臨床應用過程中可造成藥物性的肝損傷。對于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本研究主要予以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方案。多烯磷脂酰膽堿屬于構成亞細胞膜和細胞膜重要的組成部分,進到機體以后,能夠和肝細胞膜形成特異性的結合,進而達到保護、修復和穩(wěn)定肝細胞膜,促進相關肝細胞的再生,提升抗藥物、毒性等能力,最終實現(xiàn)肝細胞的保護作用[6]。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的治療方案后,得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為79.1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近年來,臨床相關多烯磷脂酰膽堿在預防和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中的應用價值研究文獻比較多[7-8]。在李麗波[10]的研究中,明確診斷結核患者(既往沒有肝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用藥,其中治療組抗結核藥物與多烯磷脂酰膽堿的注射液,對照組予以抗結核藥,得出治療組肝損傷率11.1%,比對照組25.0%低,研究表明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有效行抗結核藥導致肝損傷的預防。在本研究中,通過設立分組分別用藥,其中研究組予以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用藥,得出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尿黃、乏力、納差和皮膚鞏膜的黃染癥狀,均比治療前改善明顯,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研究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性肝炎癥狀均明顯改善,均具有應用有效可行性。并且分析治療后兩組的癥狀改善情況,得出治療后研究組尿黃、皮膚鞏膜的黃染為6.25%、10.42%,比對照組22.92%、29.17%少,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從而有效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在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臨床治療中更具有有效和應用價值。
同時,本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用藥,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用藥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得出治療后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情況,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結果從患者肝功能的硬性指標數(shù)值進行分析,進一步表明兩組患者改善效果良好。并且分析治療以后兩組肝功能指標情況,得出治療后研究組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比對照組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合,進而有效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方案,對患者肝功能指標改善效果更為明顯[11-14]。關于多烯磷脂酰膽堿藥物在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中的深入應用價值,需要以后臨床進一步的研究驗證和證實[15-17]。
綜上所述,對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癥狀和肝功能相關指標明顯改善,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和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傅強.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藥物性肝炎66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23(1):467-469.
[2]楊瀟瑾,嚴偉明,吳迪,等.MHV-3誘導小鼠暴發(fā)性肝炎模型中γδT細胞的抑制性受體表達[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9):17-19.
[3]王會鋒,楊國鈞,袁麗霞,等.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菌梔黃口服液治療藥物性肝炎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34(17):537-539.
[4]阿衣古·麗買買提.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43例酒精性肝炎的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36(9):194-196.
[5]宋新文,申保生,王宏偉.多烯磷脂酰膽堿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細胞因子及肝纖維化指標影響[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2,16(4):947-948.
[6]相瓊,朱曉宇,潘瑞.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與多種藥物存在配伍禁忌[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19(21):275-277.
[7]高鵬,張小瑞,高廣甫,等.治療合并乙型肝炎的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230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26(15):491-493.
[8]王祥.乙肝病毒大蛋白檢測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24-25.
[9]劉忠鑫,陳東風.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7例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31(9):618-621.
[10]李麗波.多烯磷脂酰膽堿預防抗結核藥物肝損傷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2012,24(3):537-539.
[11]邵穎,李玓嬗,譚漫紅,等.老年人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1,18(5):128-131.
[12]楊美蓉,汪錚,張英,等.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重癥肝炎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34(48):681-683.
[13]王雙.多烯磷脂酰膽堿與硫普羅寧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6(7):781-783.
[14]李鳳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TGF-β1和TNF-α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9):3-5.
[15] Okiyama W, Tanaka N, Nakajima T, et al. Polyenephosphatidylcholine prevent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PPARalpha-null mice through attenuation of increases in oxidative stress[J]. J Hepatol, 2009, 50(6):1236-1246.
[16] Thongraung W, Lertphongpiroon W, Pungrassami P, et al. Physicians' practices regarding management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J]. 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 2012, 43(3):724-734.
[17] Wu S, Xia Y, Lv X, et al. Effect of scheduled monitoring of liver function during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i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in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9(12):454.
(收稿日期:2014-02-08)(本文編輯:黃新珍)endprint
異煙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結核性的藥物,臨床應用過程中可造成藥物性的肝損傷。對于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本研究主要予以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方案。多烯磷脂酰膽堿屬于構成亞細胞膜和細胞膜重要的組成部分,進到機體以后,能夠和肝細胞膜形成特異性的結合,進而達到保護、修復和穩(wěn)定肝細胞膜,促進相關肝細胞的再生,提升抗藥物、毒性等能力,最終實現(xiàn)肝細胞的保護作用[6]。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的治療方案后,得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為79.1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近年來,臨床相關多烯磷脂酰膽堿在預防和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中的應用價值研究文獻比較多[7-8]。在李麗波[10]的研究中,明確診斷結核患者(既往沒有肝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用藥,其中治療組抗結核藥物與多烯磷脂酰膽堿的注射液,對照組予以抗結核藥,得出治療組肝損傷率11.1%,比對照組25.0%低,研究表明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有效行抗結核藥導致肝損傷的預防。在本研究中,通過設立分組分別用藥,其中研究組予以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用藥,得出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尿黃、乏力、納差和皮膚鞏膜的黃染癥狀,均比治療前改善明顯,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研究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性肝炎癥狀均明顯改善,均具有應用有效可行性。并且分析治療后兩組的癥狀改善情況,得出治療后研究組尿黃、皮膚鞏膜的黃染為6.25%、10.42%,比對照組22.92%、29.17%少,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從而有效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在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臨床治療中更具有有效和應用價值。
同時,本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用藥,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用藥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得出治療后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情況,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結果從患者肝功能的硬性指標數(shù)值進行分析,進一步表明兩組患者改善效果良好。并且分析治療以后兩組肝功能指標情況,得出治療后研究組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比對照組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合,進而有效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方案,對患者肝功能指標改善效果更為明顯[11-14]。關于多烯磷脂酰膽堿藥物在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中的深入應用價值,需要以后臨床進一步的研究驗證和證實[15-17]。
綜上所述,對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癥狀和肝功能相關指標明顯改善,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和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傅強.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藥物性肝炎66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23(1):467-469.
[2]楊瀟瑾,嚴偉明,吳迪,等.MHV-3誘導小鼠暴發(fā)性肝炎模型中γδT細胞的抑制性受體表達[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9):17-19.
[3]王會鋒,楊國鈞,袁麗霞,等.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菌梔黃口服液治療藥物性肝炎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34(17):537-539.
[4]阿衣古·麗買買提.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43例酒精性肝炎的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36(9):194-196.
[5]宋新文,申保生,王宏偉.多烯磷脂酰膽堿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細胞因子及肝纖維化指標影響[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2,16(4):947-948.
[6]相瓊,朱曉宇,潘瑞.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與多種藥物存在配伍禁忌[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19(21):275-277.
[7]高鵬,張小瑞,高廣甫,等.治療合并乙型肝炎的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230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26(15):491-493.
[8]王祥.乙肝病毒大蛋白檢測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24-25.
[9]劉忠鑫,陳東風.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7例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31(9):618-621.
[10]李麗波.多烯磷脂酰膽堿預防抗結核藥物肝損傷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2012,24(3):537-539.
[11]邵穎,李玓嬗,譚漫紅,等.老年人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1,18(5):128-131.
[12]楊美蓉,汪錚,張英,等.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重癥肝炎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34(48):681-683.
[13]王雙.多烯磷脂酰膽堿與硫普羅寧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6(7):781-783.
[14]李鳳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TGF-β1和TNF-α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9):3-5.
[15] Okiyama W, Tanaka N, Nakajima T, et al. Polyenephosphatidylcholine prevent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PPARalpha-null mice through attenuation of increases in oxidative stress[J]. J Hepatol, 2009, 50(6):1236-1246.
[16] Thongraung W, Lertphongpiroon W, Pungrassami P, et al. Physicians' practices regarding management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J]. 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 2012, 43(3):724-734.
[17] Wu S, Xia Y, Lv X, et al. Effect of scheduled monitoring of liver function during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i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in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9(12):454.
(收稿日期:2014-02-08)(本文編輯:黃新珍)endprint
異煙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抗結核性的藥物,臨床應用過程中可造成藥物性的肝損傷。對于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本研究主要予以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方案。多烯磷脂酰膽堿屬于構成亞細胞膜和細胞膜重要的組成部分,進到機體以后,能夠和肝細胞膜形成特異性的結合,進而達到保護、修復和穩(wěn)定肝細胞膜,促進相關肝細胞的再生,提升抗藥物、毒性等能力,最終實現(xiàn)肝細胞的保護作用[6]。在本研究中予以不同的治療方案后,得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為79.17%,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臨床應用效果顯著。
近年來,臨床相關多烯磷脂酰膽堿在預防和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中的應用價值研究文獻比較多[7-8]。在李麗波[10]的研究中,明確診斷結核患者(既往沒有肝病)分成對照組和治療組,分別用藥,其中治療組抗結核藥物與多烯磷脂酰膽堿的注射液,對照組予以抗結核藥,得出治療組肝損傷率11.1%,比對照組25.0%低,研究表明多烯磷脂酰膽堿可有效行抗結核藥導致肝損傷的預防。在本研究中,通過設立分組分別用藥,其中研究組予以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用藥,得出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尿黃、乏力、納差和皮膚鞏膜的黃染癥狀,均比治療前改善明顯,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研究表明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性肝炎癥狀均明顯改善,均具有應用有效可行性。并且分析治療后兩組的癥狀改善情況,得出治療后研究組尿黃、皮膚鞏膜的黃染為6.25%、10.42%,比對照組22.92%、29.17%少,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從而有效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在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臨床治療中更具有有效和應用價值。
同時,本研究中通過對兩組患者分別用藥,觀察并分析兩組患者用藥前后兩組患者肝功能相關指標的變化,得出治療后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情況,比治療前均明顯降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本結果從患者肝功能的硬性指標數(shù)值進行分析,進一步表明兩組患者改善效果良好。并且分析治療以后兩組肝功能指標情況,得出治療后研究組相關AST、ALT和TBIL等肝功能指標,比對照組低,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結果與相關文獻的研究結果相符合,進而有效證實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方案,對患者肝功能指標改善效果更為明顯[11-14]。關于多烯磷脂酰膽堿藥物在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中的深入應用價值,需要以后臨床進一步的研究驗證和證實[15-17]。
綜上所述,對抗結核藥所致藥物性肝炎患者,予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治療效果顯著,癥狀和肝功能相關指標明顯改善,具有一定臨床應用和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傅強.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藥物性肝炎66例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23(1):467-469.
[2]楊瀟瑾,嚴偉明,吳迪,等.MHV-3誘導小鼠暴發(fā)性肝炎模型中γδT細胞的抑制性受體表達[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9):17-19.
[3]王會鋒,楊國鈞,袁麗霞,等.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菌梔黃口服液治療藥物性肝炎臨床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34(17):537-539.
[4]阿衣古·麗買買提.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43例酒精性肝炎的療效分析[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2,36(9):194-196.
[5]宋新文,申保生,王宏偉.多烯磷脂酰膽堿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細胞因子及肝纖維化指標影響[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2,16(4):947-948.
[6]相瓊,朱曉宇,潘瑞.多烯磷脂酰膽堿注射液與多種藥物存在配伍禁忌[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19(21):275-277.
[7]高鵬,張小瑞,高廣甫,等.治療合并乙型肝炎的抗結核藥物所致肝損害230例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26(15):491-493.
[8]王祥.乙肝病毒大蛋白檢測在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24-25.
[9]劉忠鑫,陳東風.多烯磷脂酰膽堿聯(lián)合還原型谷胱甘肽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87例臨床研究[J].當代醫(yī)學,2012,31(9):618-621.
[10]李麗波.多烯磷脂酰膽堿預防抗結核藥物肝損傷的臨床觀察[J].海峽藥學,2012,24(3):537-539.
[11]邵穎,李玓嬗,譚漫紅,等.老年人急性藥物性肝損傷臨床特點分析[J].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2011,18(5):128-131.
[12]楊美蓉,汪錚,張英,等.多烯磷脂酰膽堿治療重癥肝炎臨床觀察[J].中外健康文摘,2011,34(48):681-683.
[13]王雙.多烯磷脂酰膽堿與硫普羅寧治療抗結核藥所致肝損傷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16(7):781-783.
[14]李鳳芬.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TGF-β1和TNF-α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9):3-5.
[15] Okiyama W, Tanaka N, Nakajima T, et al. Polyenephosphatidylcholine prevents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in PPARalpha-null mice through attenuation of increases in oxidative stress[J]. J Hepatol, 2009, 50(6):1236-1246.
[16] Thongraung W, Lertphongpiroon W, Pungrassami P, et al. Physicians' practices regarding management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induced hepatotoxicity[J]. Southeast 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 2012, 43(3):724-734.
[17] Wu S, Xia Y, Lv X, et al. Effect of scheduled monitoring of liver function during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i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in China[J]. BMC Public Health, 2012, 19(12):454.
(收稿日期:2014-02-08)(本文編輯:黃新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