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海林
【摘要】 目的:探討血清N端B型腦鈉肽(NT-pro BNP)水平檢測在治療急性冠脈綜合征(ACS)中的臨床意義。方法:抽選本院ICU收治的153例ACS患者,對其血清NT-pro BNP水平、冠脈病變程度Gensini評分以及左室射血分數(LVEF)進行檢測和評定,并與同期93例健康體檢者(對照組)和86例穩定性心絞痛患者(SAP組)進行對比研究;同時統計分析153例ACS患者經住院治療前及治療第7、15天血清NT-pro BNP水平變化。結果: (1)與對照組和SAP組相比,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冠脈病變程度Gensini評分明顯升高,LVEF下降(P<0.05);且SAP、UAP、AMI組中NT-pro BNP、Gensini評分呈遞增式升高,LVEF遞減式下降(P<0.05)。(2)153例ACS患者經治療后,好轉出院80例、心衰惡化39例、死亡34例。好轉出院組患者在治療第7天后血清NT-ProBNP顯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漸降低;而死亡組和心衰惡化組患者治療后2個時點血清NT-ProBNP與治療前相比呈逐漸升高趨勢(P<0.05)。結論:血清NT-pro BNP有利于ACS的臨床診斷及心功能評估,可作為評估ACS治療預后的一個重要監測指標。
【關鍵詞】 心功能; NT-pro BNP; 診斷; 預后評估
BNP又稱B型鈉尿肽,具有促尿鈉排泄、抑制RASS系統以及擴血管等作用。BNP從其前體proBNP中裂解產生,而其剩余片斷即NT-pro BNP[1]。NT-pro BNP與BNP生理功能相似,而機械以及神經刺激能夠使心臟合成NT-pro BNP增加,因此其具有血漿濃度比BNP更高的臨床應用優點,而逐漸取代后者。諸多研究表明,BNP和NT-pro BNP與心功能不全的關系極為密切,在心力衰竭診療以及預后預測中的臨床應用廣泛[2-3]。近年來研究還發現,在ACS患者中血清BNP和NT-pro BNP水平也存在明顯升高現象,可作為ACS臨床診斷、危險分層以及評價預后的一項重要監測指標。本研究通過觀察ACS患者與SAP及健康者的NT-pro BNP差異,以及ACS患者治療后不同結局不同時點的NT-pro BNP變化,以期為ACS診斷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09年5月-2013年5月本院ICU收治的153例ACS患者(其中不穩定性心絞痛UAP 7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76例)和86例穩定性心絞痛者,均符合WHO制訂的冠心病診斷標準,且經冠脈造影、心肌酶譜、心電圖等證實,并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近6月內手術、先天性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控制不良、慢性心衰等患者,平均年齡 (61.5±7.7)歲。同期抽選93例健康體檢者為對照組,平均年齡 (62.8±7.6)歲;均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行臨床相關檢查均無異常。兩組在性別、年齡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153例ACS患者經冠脈造影,判斷冠脈狹窄程度以及部位,對于經冠脈造影證實冠狀動脈狹窄大于70%者予以PCI術治療。常規應用阿司匹林、ACE抑制劑、β阻滯劑、他汀類藥物、氯吡格雷等治療。
1.2.2 NT-pro BNP檢測 采用ELISA法對NT-pro BNP水平進行檢測,多功能免疫檢測儀及試劑由瑞萊生物工程生產和提供,儀器型號為SSJ-2。
1.2.3 Gensini評分 根據冠脈造影的狹窄程度進行評分,狹窄程度≤25%計1分,26%~50%計2分, 51%~75%計4分, 76%~90%計8分, 91%~99%計16分,100%計為32分。如果累及多支血管病變或者是1支血管有多處病變,則分別累加[4]。
1.2.4 心功能測定 采用美國GE公司超聲診斷儀進行掃描,采用辛普森法LVEF進行測量,正常值55%~75%。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各組血清NT-pro BNP、Gensini及LVEF比較 與對照組和SAP組相比,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冠脈病變程度Gensini評分明顯升高,LVEF下降(P<0.05);且SAP、UAP、AMI組中NT-pro BNP、Gensini評分呈遞增式升高,LVEF呈遞減式下降(P<0.05),詳見表1。
2.2 ACS患者治療后不同結局各組不同時點的NT-pro BNP變化 153例ACS患者經治療后,好轉出院80例、心衰惡化39例、死亡34例。好轉出院組患者在治療第7天后血清NT-ProBNP顯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漸降低;而死亡組(均在30 d內死亡,第5天死亡1例,2周內死亡6例,其余23例在4周內死亡)和心衰惡化組患者治療后2個時點血清NT-ProBNP與治療前相比呈逐漸升高趨勢(P<0.05)。見表2。
3 討論
在臨床實踐中,應用超聲心動圖檢測LVEF已成為評價患者左心室收縮功能的可靠指標之一,能對左室收縮功能作一整體客觀性反映,常用于評估ACS病情和預后。近年來,諸多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的血液生化標志在ACS患者的危險分層中具有重要意義,并逐漸受到臨床重視。ACS早期尋找和心肌缺血范圍以及缺血程度相關的檢測指標,對判斷ACS發生、發展進程及預后評估意義重大。除了傳統的心肌壞死或者是神經內分泌激活等生化反映指標外,BNP和NT-pro-BNP在ACS中的作用亦受到臨床高度重視[5]。
NT-pro-BNP是proB NP裂解成BNP時余下的另一半產物,缺血發作時可引起一過性左心室功能不全或者是短暫充盈壓升高,刺激心肌cell生成、釋放pro BNP,導致血漿NT-pro-BNP升高,且其和BNP水平有著高度的相關性,因此血清NT-pro-BNP水平早期可敏感地對心肌缺血發生進行有效預測。發生梗死血管對機體越重要、缺血越嚴重,NT-pm-BNP血清水平越高。研究報道發現,ACS發病早期24 h內NT-pro-BNP水平即可升至高峰值,半衰期較BNP長,且能避免受到代謝儲存BNP干擾,其水平高低與冠狀動脈病變以及心衰程度呈正相關[6]。本文結果顯示,與對照組和SAP組相比,ACS患者的NT-pro BNP水平、冠脈病變程度Gensini評分明顯升高,LVEF下降(P<0.05),且隨著冠脈病變Gensini評分升高,心肌缺血加重,LVEF分數下降明顯患者其血漿NT-pro-BNP亦顯著增高,AMI患者中血漿NT-pro-BNP水平最高。由此說明,NT-pro-BNP能客觀反映ACS心肌缺血,可作為心功能評價的一項敏感指標;對ACS患者冠脈病變風險以及嚴重程度的判斷具有良好的參考價值。endprint
臨床研究發現,對入院治療的ACS患者在24、48、72 h和3、6、9個月以及1年內各時點的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進行觀察隨訪,可為ACS疾病預后提供更多參考信息[7-8];ACS經治療病情穩定后如不再發生缺血事件,觀察患者血清NT-pm-BNP在短期內呈現快速下降,并在之后數月內持續降低;NT-pro-BNP呈逐漸升高或者下降不明顯的ACS患者預后差。本研究顯示153例ACS患者,好轉出院組患者在治療第7天后血清NT-ProBNP顯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漸降低;而心衰惡化組和死亡組在治療期間NT-proBNP不降或反升。由此說明ACS患者持續保持高水平NT-ProBNP和其危險死亡系數成正相關。因此,在ACS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其血清NT-pro-BNP水平定期予以監測隨訪,并與入院時比較,是評估ACS治療效果及判斷預后的有效方法。對于血清NT-proBNP顯著升高且經臨床治療處理后仍維持較高水平的ACS患者,應予以高度重視,并繼續加強治療強度,積極進行早期干預,預防再次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
參考文獻
[1] 李杰.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BNP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21.
[2] 郭秀麗,劉亞平,劉英春.檢測PA, NT-proBNP在高齡急性腦梗死并發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中的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9):4-5.
[3] 陳作強,趙仙先,秦永文.血漿腦鈉肽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4):506-509.
[4] 苴德玲,諸葛毅,鄭家勝.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前后PAF, TPO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1):51-52.
[5] 劉舟,李敬誠.腦梗死患者血清腦鈉素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安徽醫藥,2009,13(6):641-643.
[6] 李葉青,杜建霖,夏爽.GRACL風險評分聯合B型腦鈉肽對急性冠脈綜合征近期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J].重慶醫學,2011,40(14):1424-426.
[7] 傅燕琳.NT-proBNP在治療ACS中的應用和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0,5(4):55-56.
[8] 林艷麗,徐裔婷,傅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NT-proBNP和血脂的變化[J].放射兔疫學雜志,2013,26(1):33-34.
(收稿日期:2014-01-02)(本文編輯:陳丹云)endprint
臨床研究發現,對入院治療的ACS患者在24、48、72 h和3、6、9個月以及1年內各時點的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進行觀察隨訪,可為ACS疾病預后提供更多參考信息[7-8];ACS經治療病情穩定后如不再發生缺血事件,觀察患者血清NT-pm-BNP在短期內呈現快速下降,并在之后數月內持續降低;NT-pro-BNP呈逐漸升高或者下降不明顯的ACS患者預后差。本研究顯示153例ACS患者,好轉出院組患者在治療第7天后血清NT-ProBNP顯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漸降低;而心衰惡化組和死亡組在治療期間NT-proBNP不降或反升。由此說明ACS患者持續保持高水平NT-ProBNP和其危險死亡系數成正相關。因此,在ACS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其血清NT-pro-BNP水平定期予以監測隨訪,并與入院時比較,是評估ACS治療效果及判斷預后的有效方法。對于血清NT-proBNP顯著升高且經臨床治療處理后仍維持較高水平的ACS患者,應予以高度重視,并繼續加強治療強度,積極進行早期干預,預防再次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
參考文獻
[1] 李杰.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BNP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21.
[2] 郭秀麗,劉亞平,劉英春.檢測PA, NT-proBNP在高齡急性腦梗死并發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中的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9):4-5.
[3] 陳作強,趙仙先,秦永文.血漿腦鈉肽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4):506-509.
[4] 苴德玲,諸葛毅,鄭家勝.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前后PAF, TPO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1):51-52.
[5] 劉舟,李敬誠.腦梗死患者血清腦鈉素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安徽醫藥,2009,13(6):641-643.
[6] 李葉青,杜建霖,夏爽.GRACL風險評分聯合B型腦鈉肽對急性冠脈綜合征近期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J].重慶醫學,2011,40(14):1424-426.
[7] 傅燕琳.NT-proBNP在治療ACS中的應用和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0,5(4):55-56.
[8] 林艷麗,徐裔婷,傅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NT-proBNP和血脂的變化[J].放射兔疫學雜志,2013,26(1):33-34.
(收稿日期:2014-01-02)(本文編輯:陳丹云)endprint
臨床研究發現,對入院治療的ACS患者在24、48、72 h和3、6、9個月以及1年內各時點的血漿NT-pro-BNP水平變化進行觀察隨訪,可為ACS疾病預后提供更多參考信息[7-8];ACS經治療病情穩定后如不再發生缺血事件,觀察患者血清NT-pm-BNP在短期內呈現快速下降,并在之后數月內持續降低;NT-pro-BNP呈逐漸升高或者下降不明顯的ACS患者預后差。本研究顯示153例ACS患者,好轉出院組患者在治療第7天后血清NT-ProBNP顯著下降(P<0.05),第7、15天均逐漸降低;而心衰惡化組和死亡組在治療期間NT-proBNP不降或反升。由此說明ACS患者持續保持高水平NT-ProBNP和其危險死亡系數成正相關。因此,在ACS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對其血清NT-pro-BNP水平定期予以監測隨訪,并與入院時比較,是評估ACS治療效果及判斷預后的有效方法。對于血清NT-proBNP顯著升高且經臨床治療處理后仍維持較高水平的ACS患者,應予以高度重視,并繼續加強治療強度,積極進行早期干預,預防再次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
參考文獻
[1] 李杰.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血清BNP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關系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3,3(2):121.
[2] 郭秀麗,劉亞平,劉英春.檢測PA, NT-proBNP在高齡急性腦梗死并發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中的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9):4-5.
[3] 陳作強,趙仙先,秦永文.血漿腦鈉肽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臨床應用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4):506-509.
[4] 苴德玲,諸葛毅,鄭家勝.急性冠脈綜合征治療前后PAF, TPO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1):51-52.
[5] 劉舟,李敬誠.腦梗死患者血清腦鈉素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安徽醫藥,2009,13(6):641-643.
[6] 李葉青,杜建霖,夏爽.GRACL風險評分聯合B型腦鈉肽對急性冠脈綜合征近期死亡風險的預測價值[J].重慶醫學,2011,40(14):1424-426.
[7] 傅燕琳.NT-proBNP在治療ACS中的應用和意義[J].中國實用醫藥,2010,5(4):55-56.
[8] 林艷麗,徐裔婷,傅雷,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NT-proBNP和血脂的變化[J].放射兔疫學雜志,2013,26(1):33-34.
(收稿日期:2014-01-02)(本文編輯:陳丹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