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杰,王志遠,王 玲
(龍口港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龍口 265700)
基于信息技術的港口物流鏈管理模式研究
仲杰,王志遠,王玲
(龍口港集團有限公司,山東龍口265700)
【摘要】以促進港口物流鏈和信息技術整合和信息資源共享為出發點,通過對物流鏈信息技術發展需求分析,并針對港口物流鏈信息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港口物流鏈信息技術設計方案及實施建議。
【關鍵詞】港口物流鏈;信息技術;B/S基礎框架;RFID技術
隨著物流業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港口也正進行著一個由成本理念到利潤理念再到綜合物流服務理念發展的過程。港口做為物流供應鏈重要節點,對其上下游物流活動有較強影響力。
港口作為貨流、信息流、資金流的匯集地,信息技術在物流信息平臺搭建、貨運管理系統建設等方面的應用也得到長足發展,但是作為物流鏈節點,港口在內部生產管理、數據決策分析、以及內外部協同管理等環節,因物流鏈上各節點缺乏合理分工,服務水平不一,信息系統暴露出一些不足和問題,不能適應港口參與競爭和持續發展的需要,已成為綜合物流體系建設的瓶頸。
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化已成為現代物流追求的目標,更是港口物流企業追求的目標,這一切使得港口物流信息化發展成為必然。
(1)物流鏈的發展趨于國際化。港口作為交通樞紐,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聯系的紐帶,港口物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下,也必須實現全球化。
(2)物流信息化成為必然。良好的信息系統能為客戶提供及時的信息服務,幫助企業了解客戶需求,贏得客戶的信賴和忠誠。港口物流的快速發展需要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功能完善的港口物流信息系統,提升港口的綜合競爭力。
(3)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現代物流發展到集約化階段,港口物流不再是單單提供倉儲和運輸服務,還必須開展貨物信息跟蹤查詢、配貨和配送之外的其他增值服務。港口物流企業能否提供全面、高效的綜合服務,成為衡量港口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要因素之一。
伴隨著港口物流業的迅速發展,港口的物流信息化建設也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港口物流信息化技術更加突出實現港口物流的 “一站式”服務功能,主要包括網上報關、電子通關、網上支付、數據自動采集、貨物信息跟蹤查詢、生產作業、庫存管理等。
雖然港口物流鏈信息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但當前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基礎設施建設薄弱,軟件應用落后于硬件實施。大多數港口物流建設缺乏科學長遠的發展戰略規化,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一些港口的集裝箱化還處于初級階段,集疏運配套設施建設不能充分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軟件應用得很成熟的港口更少,軟件應用落后于硬件設施,還沒有形成一定規模的信息化港口。
(2)信息處理處于分散狀態,共享環境沒有形成。港口物流鏈中的各個企業在信息化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信息化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都是分散進行的,并沒有滿足物流一體化管理的需求,沒有進行系統的整合和集成,使信息處理處于分散狀態,對物流系統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信息無法實現共享,尚不能滿足當前一體化管理與運作需求。
(3)信息化應用發展不平衡。港口物流各企業的信息化應用的總體發展不平衡,制約了整體效能的進一步提高,從而也制約了信息化應用發揮良好的預期效果。目前,只有少數幾個比較先進的港口實現了港口物流的信息綜合服務功能,如天津港、上海港和青島港,我國大部分港口的信息綜合服務功能還處于摸索階段。
(4)信息服務功能和服務范圍集成度不夠,存在信息流相互交錯、傳遞環節多和信息滯后等問題。
建立多功能的港口物流綜合信息系統,實現港口內、港口間的物流信息共享,消除信息孤島是港口物流鏈管理的必然趨勢。港口物流綜合信息系統要重點實現從網上訂艙、網上報關到電子通關,實現“一站式”的信息化服務,通過互聯網和港口物流信息平臺、電子物流交易市場等,自動完成與港口物流相關的商務活動以及港口物流涉及的其他業務。
1)港口物流鏈信息流分析
港口物流鏈信息服務對象主要是貨主、碼頭、代理公司、政府監管部門、鐵路、公路及各種形式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其目的是為了促進物流鏈相關方更好的開展物流協同管理業務。通過信息化建設實現以港口為核心的現代物流運輸各環節信息的共享利用,為港口物流運輸鏈上各環節之間構筑起一套完善的物流網絡。通過搭建一個服務于港口物流信息資源整合和互動模式的交互平臺,提升港口間、港口與鐵路公。路運輸企業之間的業務協作,滿足港口物流客戶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的物流應用需求,進而促進和加快港口一體化、港口物流鏈互補和聯盟發展,提升港口物流鏈的整體效率和服務質量,降低物流成本,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物流服務。
2)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主要功能及技術設計
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的建設應以港口生產服務為中心,利用無線局域網技術、RFID技術、數據庫抽取技術等,將海關、港口、集疏運企業、代理公司聯合起來,實現物流“一站式’服務管理系統。覆蓋港口生產經營業務的所有環節,主要包括:廣域網絡(外部業務辦理)、生產管理、數據分析、決策等系統。(如圖1)

圖1 網絡框架
(1)廣域網絡(外部業務辦理子系統),可采用B/S基礎框架,Java,Jsp進行編程,在港口公網IP上做端口映射,海關、集疏運企業、代理公司以網頁的形式進行業務操作,可以實現海關出口報關、海關貨物放行、代理公司提貨申報、集疏運企業提貨車輛安排、車隊過磅信 息查詢等功能。
(2)生產管理系統,可采用技術層的C/S基礎框架技術實現。采用PowerBuilder編程,RFID技術實現信息傳遞,實現了港口船舶申報、船舶調度、港口圖形化、裝卸作業、庫場進出、RFID過磅、無線理貨、計費結算、統計分析、綜合查詢等(圖2)。

圖2 生產管理系統框架
(3)數據分析、決策系統,可采用J2ee技術標準、軟構件Web Service等技術,通過數據倉庫、數據挖掘等技術抽取數據,生成生產成本分析、收入分析、效率分析、工資分析、經營決策分析等。實現了港口和海關、代理公司、集疏運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圖3)。

圖3 數據抽取示意圖
信息化綜合服務系統的設計應根據港口物流服務管理模式的需求進行設計,可以實現海關、港口、代理公司、集疏運企業間的信息共享、協同工作及決策支持。基于信息技術的港口物流管理模式開發運用為物流鏈管理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項目的實施可使人力成本大幅度下降,生產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信息實現共享,對港口物流鏈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楊華龍,劉金平.供應鏈管理.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 王建.現代物流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3] 田曉.物流信息技術.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陳濤,張偉紅.現代散貨碼頭生產營運信息化管理.水運工程.2006.10
[5] 程萬里.港口散貨碼頭物流管理信息系統.水運工程.2011.9
[6] 衛振林.物流信息技術與裝備.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