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媌
基于供求的農村中小企業融資分析
●張 媌
農村中小企業的資金短缺已成為其發展的瓶頸。文章從供求角度分析了農村中小企業融資狀況,剖析了農村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特點,并指出農村中小企業融資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從政府、中小企業自身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農村中小企業 金融需求存在問題 對策建議
農村經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離不開農村中小企業,農村中小企業能夠帶動農村就業,從而加快經濟發展。而支持“三農”建設的資金有限,支持農村小微企業的資金更是不足,這就成為農村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制約瓶頸。因此,突破資金瓶頸、建立能夠真正普惠農村經濟的融資體系是新農村建設中必須重視的核心問題。
農村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的差異主要是由其發展所處的不同階段以及所具有的規模等因素決定的。一般來說,處于發展期的新企業,都迫切需要大量流動資金用于市場開拓擴大規模,而處于成長成熟期的企業,則一方面需要短期流動資金,一方面也需要長期投資資金。農村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特點見表1。
表1 農村中小企業金融需求特點
農村金融機構主要分為正規金融機構和非正規金融機構,前者主要以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郵政儲蓄以及涉農保險公司為主體;后者主要包括民間借貸、民間合會、銀背、私人錢莊等。
涉農金融機構主要有商業性銀行、政策性銀行、合作金融機構、非銀行商業性金融機構(主要包括證券類公司、各種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組織(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和貸款公司)。
1.商業性農村金融機構。商業性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有大型國家控股商業銀行,如農行;還有中小型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其中,股份制商業銀行受其市場化經營宗旨的引導,所針對的金融服務對象并不在“三農”范圍內,但仍有部分機構的金融資金投向“三農”領域,這對緩解農村中小企業籌資難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中國農業銀行是四大行之一。2008年,中投公司通過匯金公司向農行注資1300億元人民幣的等值美元,加上財務部持有的1300億元資本金,農行核心資本為2600億元。在2009年1月,農行接受整體改制,轉為股份有限公司。從成立以來,農行一直貫徹政府金融布局,將主營業務放在農村市場。為了適應新階段支農需求,農行全力加大對于農村中小企業支持,加快組建小企業金融服務機構、提高小企業信貸審批效率、積極研發小企業金融服務新產品。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也在積極探索如何按照商業化原則來服務農村。于2012年1月依法變更為中國郵儲股份有限公司。郵儲將自身定位為“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擔當起“普之城鄉,惠之于民”的社會責任。目前,郵儲除了提供基本的儲蓄和匯兌業務外,還向廣大農村地區提供代理保險、代收電費、電話費和電視有線費等服務。
2.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農村政策性金融機構主營的信貸業務均是以農業和與農業有關的,其實質不同于一般商業性金融機構,它是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經營目標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財政支持,通過向特定群體農戶、農企提供公共資源從而達到扶助、推進當地“三農”發展的目的。在農村,很多投資都具有周期長、風險高等特點,出于經濟利益驅使,一般商業性金融多數情況下并不愿介入,但對這些項目進行投資又具有不可替代的社會效應,此時就需要借助政策性金融機構放貸支持。因此,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與一般商業性金融機構的關系,從本質上是對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主體差異的反映,即是政府調控還是市場配置。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糧棉油收購貸款為主要業務,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糧棉購銷相關政策,同時不斷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業農村中長期貸款業務,保證了國家宏觀調控的實施、確保了國家基礎糧食的安全、保障了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起到重要支持作用。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積極推動農村龍頭企業優先發展,通過壯大龍頭企業,引導農業向產業化經營方向轉變、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結構升級。2007年4月,農發展新增農業小企業貸款業務,加大支持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的力度。
3.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合作金融是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基本金融制度之一,其產生是我國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狀況所決定的。目前的發展形勢看,農信社是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供貸的最主要機構。其中農信社也是銀行類金融機構,因為其業務也是存放款、轉賬結算等。其合作之處在于其主要可以將農戶和其他農村經濟主體納入股東,成為社員,這樣就可以籌集社員閑置資金,為有需要的農業項目、農民、農企提供及時的資金幫助。這樣的合作形式是在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規定范圍內,起到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限制和打擊高利貸的有效金融合作形式。
4.村鎮銀行和小貸公司。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出現必將為農村金融服務進一步改進和完善發揮正面作用。
村鎮銀行是指經由銀監會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批準,有境內外金融機構、境內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境內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2007年3月2日,我國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正式掛牌。時任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開業儀式上指出,這是放寬農村地區金融機構準入試點的“第一顆果實”,標志著一類嶄新的金融機構在我國誕生。惠民銀行的業務包括儲蓄和放貸,其中放貸的目標是小額農戶、微小企業和專業農戶三類。
小額貸款公司是為特定農村群體提供小額借貸的商業機構。對于小額的界定是“貸款人為解決借款人臨時性的消費需要,向放貸公司申請期限在1年以內、金額在30萬元以下、毋需提供擔保的人民幣信用貸款”
2005年底,山西省平遙縣成立了“日升隆”和“晉源泰”兩家小額信貸公司。這兩家公司完全由民間資本投資而成,最大特征就是“只貸不存”。這標志著非政府組織(NGO)小額信貸開始為資金供給嚴重不足的農村地區提供更有力信貸支持。2008年,銀監會協同人民銀行一紙通文,小額貸款公司在全國迅速發展。
表1 山西省主要涉農金融機構
1.農村中小企業資質先天不足。主要表現在企業可用于注冊、生產、營銷的本金小,造成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生產的產品附加值低,銷售渠道難覓,因此,在市場上的產品競爭力小、可替代性強、經營風險高、前景不甚穩定,持續經營能力不夠;同時,法人治理結構不夠規范、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且缺少應有的監管和制約,勢必給外部取得農村中小企業經營管理是否可靠等方面的信息造成障礙,如此導致信息不對稱。
2.有效抵押擔保不足。由于農村中小企業自身資質限制,導致難以找到合法、可信的抵押擔保:經營良好的企業不愿為其提供擔保、政府無力為所有企業進行擔保、銀行又不信任其自己提供的擔保資格。
3.信用沒有保障。首先,有些農村中小企業財務狀況不容樂觀,不僅不能反映公司的運營狀況、甚至有假賬和賬外賬等違法行為;再者,有些企業以此名義貸款卻擅自改為他用,甚至有意拖欠借款,以種種理由逾期不還款。
4.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準入受限。目前仍有相關政策對于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設立的條件提出嚴格的規定,而農村民間資本投資能力雖然近年來有長足提高,但是目前也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所以,這兩種資金供給主體在當前的農村金融市場起到的作用還十分有限,在下一步農村信貸市場繼續向深度、廣度拓展中必須要大力引進這些貸款主體。再者,大型商業銀行或者政策性銀行與農村金融機構之間還沒有形成互通合作的機制,缺少必要的內部溝通,不利于金融供給主體全局把握金融市場。
1.加強政府對金融資源配置的引導。在中小企業的融資體系中,政府居于主導地位。政府可以通過政策手段的引導,重構農村中小企業與銀行金融機構的銀企關系,利用財政資金組建政策性金融機構,大力發展小額信貸公司、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服務機構;逐步減少對農村金融機構具體運營的干預,運用法律手段對其進行約束,運用稅收優惠等政策進行引導,構建信用監督體系進行監控,防范金融風險;對于金融政策的制定,不僅要保護大企業,更要適度的擴大范圍,將觸角深入到農村中小企業,金融資源的投放同樣也要顧及到農村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滿足他們的生產需要,這樣才能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
2.拓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主要包括股權、債券融資,我國于2004年在深圳交易所開設了中小企業板市場,2009年開設了創業板市場,這些市場不僅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并且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對于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和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對于符合上市條件的農村中小企業,應該鼓勵和支持他們上市融資,通過穩步擴大企業債券、短期融資券、集合票據、中小企業集合債券、項目融資及信托產品等發行規模,積極培育和規范發展產權和股權交易市場,為農村中小企業股權和產權交易提供服務;同時,加快創業板市場的建設,完善農村中小企業上市育成機制,擴大農村中小企業上市規模,增加直接融資,使之成為農村中小企業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促進企業資金的流動。
3.規范金融行業的自律行為。針對農村中小企業行業的特點和發展趨勢,制定相應的行業標準,完善行業協會服務機制,充分發揮自律、自助、自衛的作用。行業協會要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各項規章制度,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活動;遵守社會團體活動的準則,規范日常管理;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各項活動,找準服務的方向,切實解決農村中小企業的發展問題;制定行業規則,并要求入會者自覺遵守;健全行業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和改革現有的內部制度。
4.發展多層次的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農村金融機構的建立要采取“省、市、縣、鎮”聯動的機制,實現農村金融機構的多元化,無疑會給農村中小企業融資帶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在各省建立起一個專門負責農村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機構,對全省農村中小企業的融資進行協調、管理;市、縣依靠已經建立的金融機構增設專門服務于農村中小企業的部門,接受省級金融機構的領導;鄉鎮要建立起具有優勢的金融機構,如:小額信貸公司、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面向中小企業的專門銀行、農村投資集團、郵政儲蓄銀行、農信社等等。
[1]陳嘯.農村中小企業融資行為分析[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2]楊偉坤,劉潔,閆貴娟.農民貸款需求意愿及其影響因素分析——河北省農戶貸款需求狀況調查[J].金融教學與研究,2009(4):29-32
[3]張揚.信貸擔保視角下的農村中小企業融資意愿分析——基于河南省235家企業的調查數據 [J].農業技術經濟.2011(5):119-127
[4]王國紅.湖北省農村非正規金融調查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07:82-84
[5]萬俊毅,余秀江.信任、還貸意愿與中小企業融資[J].財會月刊,2006(7)28-29
(作者為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本科生山西太原 030024)
(責編:李雪)
F276.3
A
1004-4914(2014)12-0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