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彬
基于麗水市與海西區的城市創新能力評價
●黃 彬
文章以創新能力為研究對象,結合比較分析方法,以浙江省麗水市為例,將其與海西區城市創新能力發展情況做對比,分析麗水創新能力現狀和特點,研究發現:麗水市當前創新能力缺乏,整體水平不高;同時,以創新能力指標體系對比方法研究麗水創新能力水平,結果表明:經濟發展、創新人才、創新市場、服務平臺是麗水創新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提升麗水發展創新能力勢在必行,而且應該結合政府政策和區位優勢,發展特色創新經濟。
創新能力 麗水 海西區 比較
“十二五”期間,國家已經把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線,預示著城市的轉型與發展將會把重點放在自主創新上,自主創新將成為一個城市升級的重要戰略。如何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和城市創新戰略,已成為各界研究和關注的焦點,而其中最關鍵的是要提高創新能力。提高創新能力一般被認為是國民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提升創新能力可以增進區域經濟發展,其作用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通過對創新能力的相關研究,對麗水自主創新發展提出一些建議。
創新能力可以根據多種指標進行分類,本文根據數據可得性、可比性和科學性原則,以創新能力環境要素、投入要素和產出要素這三個一級指標對麗水、寧德、廈門三個城市進行比較分析。環境要素包括GDP增長情況和實際利用外資金額;投入要素包括R&D投入和財政投入;產出要素包括專利產出水平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
(一)創新能力環境要素分析
1.GDP增長情況??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GDP反應的是一個城市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城市創新能力依托于經濟,并產生經濟效益,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GDP增長情況能夠總體反映創新能力發展情況。
表1 三市歷年GDP增長情況
圖1 三市歷年GDP增長對比圖
從圖1可以清晰地看出三個城市的GDP增長趨勢和總量對比。廈門作為經濟發達城市,GDP遠遠領先于麗水和寧德。麗水和寧德同為欠發達城市,并且位于浙江和福建邊界城市,經濟發展十分相似,總量相差不大。2009年后,麗水和寧德GDP增長差距逐漸拉大,這表示寧德在近兩年發展迅速。近兩年,寧德依托海西,借勢溫州,實行邊界城市合作發展戰略略有成效。從總體趨勢上看,三市GDP逐年增長,說明總體環境十分良好。
圖2 三市實際利用外資金額
2.實際利用外資金額。創新不僅僅局限在內部,還有外部技術和知識的輸入。改革開放后,FDI為中國帶來了一定的技術輸出,其發揮的積極作用已被多數學者所承認。一般FDI輸入較多的城市,技術輸出效應也更加明顯,有利于推動當地的創新活動。
雖然麗水和寧德利用外資水平遠遠低于廈門,技術溢出水平不高,但總體趨勢仍在增長。由圖2可以看出2008年后利用外資水平下降,2010年后又有所回暖,說明2008年金融危機對我國利用外資造成影響??梢钥闯鰪B門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依然沒有超過2008年,說明利用外資已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必然趨勢。
(二)創新能力投入要素分析
1.R&D投入。開展R&D項目,已經成為城市創新活動的指標性活動。城市R&D投入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當地的創新能力水平。R&D投入數據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麗水與海西發達城市廈門有顯著差距,R&D人員和經費都只有對方的7%~8%。而與鄰市寧德相比,R&D人員和經費略高,但相差不大。海西區城市內部相差也較大,寧德的R&D人員和經費只有廈門的4%~5%。總體來說,麗水科研活動的數量與發達城市相比差距較大。
2.財政投入。國家對技術扶持的政策不同導致了國際技術的差距,因此政府對待科技創新的態度對一個國家科技創新的總體水平有較大影響,區域政策同理。而各種創新組織是由人才組成的,所以人才對于創新具有重要意義。教育是培養人才的根本,一個區域的教育水平將直接作用于該地區的創新活動,所以政府對教育和科學技術的財政支出,是影響創新的重要因素。
圖3 2012年三市財政支出情況
從圖3中不難看出發達城市與經濟欠發達城市之間的差距。麗水和寧德在財政支出上無法與廈門相比,幾乎只達到廈門的一半。尤其在科學技術支出上,麗水只有廈門的25%,同是福建省的寧德更甚,只有廈門的8.7%。而麗水雖然比寧德略高,但差距不大。從教育和科學技術支出所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看,麗水教育支出占21.87%,科學技術支出占2.11%;寧德教育支出占24.48%,科學技術支出占0.84%;廈門教育支出占15.34%,科學技術支出占3.01%??梢钥闯?,科學技術所占比重廈門明顯比麗水和寧德要大,寧德所占比重最小。原始數據見表3:
表3 2012年財政支出情況
(三)創新能力產出要素分析
1.專利產出水平。目前,專利授權量已被認為是衡量區域創新產出水平的一般性指標,專利產出是創新活動具體成果,反映了技術的最新應用水平,并能夠創造出一定的經濟價值。表4顯示的是歷年麗水、寧德和廈門的專利授權量,由各地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數據統計所得,部分數據有所缺失。
由表4可以看出三個城市數據差別較大。2011年,廈門以5484件之多遠遠領先于麗水和寧德。麗水1967件只有廈門2006年的水平,寧德差距更甚,以636件遠遠低于廈門。從變化趨勢圖上可以清晰地看出三個城市的差距,廈門遙遙領先,這主要是由于廈門的科技創新投入大于麗水、寧德兩市,與經濟發展水平直接相關。但從總體變化趨勢來看,麗水、寧德、廈門都呈逐漸上升趨勢,尤其是2008年之后,變化幅度加速增加,上升趨勢更加明顯。這與“十一五”對創新的規劃相同,與經濟發展趨勢相同。具體見圖4:
表2 三市2009年R&D投入情況
表4 三市歷年專利授權量統計
圖4 三市專利授權量
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指的是應用新型高科技進行產品研發和生產的企業組成的集合體,這種產業的高新技術通常具有較高難度并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而一旦開發完成并投入生產,其附加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將遠遠高于一般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依托于高新技術,高新技術產業承擔著科技研發和轉化科技成果的雙重任務,體現著創新能力的經濟價值,是創新能力和經濟效益的完美結合體。將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作為代表一個城市和地區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的指標將是非常合適的。
2011年,麗水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共計46.11億元,同比增長23.3%,占工業總產值的18.6%;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共計44.15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17.8%,增長率達到了332.9%。2011年寧德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108.97億元,增長37.9%,占全省比重1.2%。2011年廈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共計3201.53億元,占全省比重的35.9%,同比增長了23.6%。原始數據如表5所示。
結合餅狀圖可以直觀地看出,麗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只占三市總額的1%,寧德也只有3%,96%都由廈門產出。由表5可以分析出,麗水、寧德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不足廈門的4%,發達城市與欠發達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然顯著。麗水與鄰市寧德相比,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也不足其50%。而創新投入兩市差距不大,甚至麗水略高,這與海西發展戰略相關。說明寧德依托海西發展戰略,創造了新的經濟價值。
通過上述內容比較,總結出麗水創新能力發展與海西區城市的差距:
(1)GDP發展不足。麗水與廈門GDP水平無法相比,與寧德相差不大,但近年逐漸拉大差距;無法高效地吸引和利用外資,說明麗水經濟發展仍需努力。
表5 2011年三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情況
圖5 三市高新技術產業占比
(2)創新投入不足。麗水科研、教育投入遠低于廈門,但比寧德要高。
(3)創新產出不足。麗水專利產出、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不如廈門;專利產出雖比寧德略高,但高新技術產值卻不如寧德,說明麗水創新產業利用率、經濟轉化率還有待加強。
(一)影響麗水創新能力發展的原因
通過以上方面對麗水與海西區城市創新能力的比較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1.經濟發展水平不高。麗水屬于欠發達城市,與發達城市相比各方面都有不如。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創新能力發展。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表示創新投入不足、創新環境欠缺、創新人才缺失。行業科技人才缺失,導致創新氛圍不濃,創新能力難以發展。
2.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低。麗水與發達城市相比,高新技術企業少,產值不高,技術市場不活躍??萍纪度肷佟⒎绞絾我?,科技成果的轉化與資本對接困難,無法快速轉化為生產力。相對于廈門來說,科技發展的資本不足以推動經濟發展。
3.科技創新缺乏平臺。麗水目前技術市場缺失,企業引進先進技術困難,缺乏人才培養和引進的服務平臺,缺乏科技開發投資平臺,缺乏企業和科研院所的聯合創新平臺,新型技術無法有效地轉化為市場經濟效益。
4.創新環境總體水平不高,無法滿足科技和經濟發展的要求。麗水區位優勢開發太慢,并且還沒有形成規模,不足以成為創新發展的有效基礎。寧德與麗水環境十分相似,但近年來,寧德依托于海西經濟區發展,與溫州開展區域合作,已取得一定成效。麗水政府雖然致力發展旅游經濟、生態經濟,但還未形成成熟的區域發展戰略。
(二)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建議
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1.以“養生福地”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解決創新人才缺失的一個快捷途徑就是引進高端人才。麗水自然資源豐富,風景秀麗,環境優越,是絕佳的居住城市。麗水可以以“養生福地”吸引人才入駐,同時給人才提供優惠政策,主打感情牌,使區外引進人才對麗水產生歸屬感,從而留住人才。同時加強人才培養戰略,以區外人才培養本土人才,以本土人才吸引區外人才,從而產生生生不息的人才資源。
2.建立專門的技術研發中心,形成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技術研發更具有經濟目標性和科研應用性,更能將創新成果向經濟效益轉化,針對麗水特色和市場需求進行技術研發,才能更好的為創新增值。如建立專門的農業技術研發中心,發展麗水特色農業經濟。充分利用資源,依托農業技術研發中心開發農業新技術,發展生態農業、新型綠色農業和高效高產農業,提高農業發展水平,使麗水特色生態農業成為獨一無二的經濟增長點。
3.建立和完善創新管理體制。政府是一個城市創新發展的中心點,只有政府創新管理體制,才能從上而下創新發展。麗水作為長三角經濟區和海西經濟區的交匯點,可以借助創新區域發展戰略發展經濟,提升創新能力,但由于行政區劃障礙,政府如何管理將是一個難點。開展邊界區域合作必須改革創新管理體制,破除行政區障礙,通過旅游資源共享平臺和協調機制的搭建,打造區域旅游協作聯盟,建立資源信息共享的無障礙區域旅游一體化發展的創新機制,帶動麗水旅游業整體發展,創新麗水特色綠色旅游經濟。
幾點建議:
1.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是創新能力發展的環境基礎,沒有完善的基礎設施也就無法吸引人才和資本。交通不夠發達是每個欠發達地區的硬傷,麗水必須加強交通建設,完善公路、鐵路道路和線路,加快麗水機場建設。
2.建立校企聯合戰略。高校向來是人才較多的地方,創新能力也相對較高,而企業是創造經濟價值的主體,將高校和企業結合,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可以加強創新能力向經濟效益的轉化,實現經濟價值。
3.建立創新中介服務機構。創新中介服務機構能將一個地區的創新人才和市場緊密聯系起來,并且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比如創新人才交流中心,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心,技術產權交易中心等等創新平臺的搭建,能活躍創新氛圍和市場,促進創新發展。
總之,麗水創新能力相對較低,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想提高麗水的創新能力,必須發展特色經濟,解決創新人才問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建立技術研發中心,打造創新環境,搭建創新平臺。在創新過程中,既要重視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也要建立并完善創新服務平臺,為麗水整體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道路。
[本文是麗水社科聯(LC201249)、國家社科基金(14BJL080)項目的階段成果,浙江省區域經濟學重點學科成果。本文數據資料及其整理得到魏曉英的支持和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1]謝科范,張詩雨,劉驊.重點城市創新能力比較分析[J].管理世界,2009(01)
[2]呂拉昌,李勇.基于城市創新職能的中國創新城市空間體系[J].地理學報,2010(02)
[3]張潔音,黃友,張樂萍,段姍.浙江省城市創新能力的評價研究——基于58個市(縣)的創新能力分析[J].華東經濟管理,2012(10)
[4]倪鵬飛,白晶,楊旭.城市創新系統的關鍵因素及其影響機制——基于全球436個城市數據的結構化方程模型[J].中國工業經濟,2011(02)
[5]柳卸林,高太山,周江華.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 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6]約瑟夫·熊彼特.經濟發展理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7]OECD.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1997
F127
A
1004-4914(2014)12-186-03
黃彬,麗水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區域協調發展與城市創新力 浙江麗水 323000) (責編:紀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