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森杰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高樓建筑的數量不斷增加,由于高層建筑的建筑空間向上發展,因而可以節約用地面積,在建筑面積與基地面積比值一定的條件下,有利于節約城市建設總投資。高層辦公建筑人員、機構集中,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然而高層建筑也存在著管理費用成本高、單位造價高、能源消耗大等缺點,因此要對設計特別重視。
關鍵詞:城市建設;高層建筑;設計要點
隨著城市建設中高層建筑成為普遍設計形式,在進行高層建筑設計時,除了考慮建筑本身的內部使用功能和外部立面造型外,還應當充分考慮建筑節能、美學尺度、結構形式等因素,使建筑更好的融入城市氛圍,增加和諧度和親近度。
1 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設計要點
1.1 建筑與城市環境在尺度上的統一。注意高層建筑布置對城市輪廓線的影響,因為在城市輪廓線的組織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別是高層建筑,因而它的布置應遵行有機統一的原則進行布置:(1)高層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為避免其相互干擾,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雖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間距適當,組成有關的構圖。也可以單棟高層建筑布置在道路轉彎處,以豐富行人的視覺觀賞。(2)若高層建筑彼此間毫無關系,隨處隨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則不會產生令人滿意的和諧整體。(3)高層建筑的頂部不應雷同或減少雷同,因為這會極大影響輪廓線的優美感。
1.2 同一高層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高層建筑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建筑的城市尺度、整體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細部尺度這一尺度的序列,在某一尺度設計中要遵守尺度的統一性,不能把幾種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證高層建筑物與城市之間、整體與局部之間、局部與局部之間及與人之間保持良好的有機統一。
1.3 體量的控制。高層建筑因其巨大體量對城市空間的改變具有重大影響,因此設計者應從“在城市空間中進行創作”這一高度展開設計思路。由于高層建筑的結構形式及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比較嚴格,因此其造型往往有追隨于結構形式、避免變化的趨勢。如何在形體規整的幾何體上運用加法、減法等處理手段,設計出既符合城市風貌,有具有明顯識別性和代表性的建筑外形,是現今國內外建筑設計師的一大工作重點。
2 高層建筑的規劃設計要點
2.1 控制超高層建筑數量。一些已建成的超高層建筑投入使用后表明收益并不樂觀,可以說僅僅是體現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
2.2 避免高層建筑密集。高層建筑的密集雖然對于城市辦公等條件方便有利,卻給城市空間帶來很多壓力,造成城市空間和城市交通的擁擠,如一些高層建筑玻璃幕墻的大面積使用造成以前未出現過的光污染。
2.3 高層建筑與城市街道。高層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業發達的地段,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載就較大,在規劃設計時要對這些街道進行擴展,加大其通行能力。可以看出,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的協調以及城市空間的營造是通過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來完成的,即建筑設計和規劃。
3 高層建筑的主體設計
3.1 高層建筑的主體設計包括塔樓部分設計、裙房設計、底層設計以及建筑頂部設計等環節。如上所述,高層建筑結構和功能的限制要求使其在造型上變化較少,因此,塔樓的表現形式往往對其造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延伸至無限”的設計概念下,塔樓優美的輪廓和生動的線條體現著建筑不同的藝術內涵,錯落有致、色彩繽紛的一座座建筑形成的三維空間可以成為城市的名片,高度發達的紐約和彈丸之地的香港都是這方面的優秀設計實例。裙房的設計雖然對城市立體空間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卻與街道尺度和行人感受具有密切的關系,設計者應充分考慮到公眾的視線和觀感,對其進行人性化的細節設計。底層設計則可以采用入口縮進或底層架空的方式,使其具有鮮明的現代建筑特色。
3.2 廣場的設計與應用。高層建筑常給附近街道一種空間上的壓迫感,使身處其中的人們產生不適。因此,當街道兩旁存在這樣的建筑時,應使其后退并留出廣場空間,既起到緩沖空間的作用,也可將其設計為城市的節點,以共享空間降低人口密度和交通壓力。如日本建筑大師嘰崎新設計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廣場,就以人和環境為設計重點,將造型獨特的廣場空間作為公眾的舒適的休閑場所,而且使建筑塔樓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
4 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4.1 防火的問題。總體布局要保證暢通安全。在樓道的設計上要保證人員的流動暢通,便于緊急情況時人員的疏散。有采光設施或者照明系統,讓人員在疏散中能保證安全快速的撤離,已避免發生踩踏等其他傷害。合理進行防火分區。在高層建筑的樓道內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須合理的分區,做到在火災發生時,可以及時的采用滅火措施和人員疏散。消火栓的位置應保證同層任何部分由兩個消防栓的水槍同時到達。做好建筑物室內、外消防給水系統的設計,保證足夠的消防用水量和最不利點的滅火設備所需的水壓,水箱設置高度不夠而設置增壓系,水箱的消防儲水量單單對直接滅火而言,其意義幾乎為零。
4.2 電氣的問題。(1)消防電源與配電。高層建筑要求供電是第一供電電源必須是來自于兩個不同的發電廠,保證一個要時有遇到問題或者突發事件另一個也可以正常工作,從而確保建筑的正常運行。第二供電電源來自于2個不同的區域變電站。第三、一個電源來自于區域變電所而另一個時自備的發電設備。(2)應急照明。當高層發生火災及其它災害、故障時,導致正常照明系統中斷而啟用的照明,也稱事故照明。應急照明的安裝要合理人性化,應急照明主要安裝在疏散樓梯、消防電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備電源室、變配電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煙機房的墻面上或者頂棚上。應急照明包括疏散指示照明,即標志出口位置的出口標志燈和引導只想出口的指向標志燈,滿足疏散通道的照明要求。(3)電梯。電梯在設計中要保證位置合理,讓電梯的運行中的噪音不要打擾用戶的正常生活。電梯的最大載荷也要根據居住結構作相應的調整,保證居住者在平時能方便的出行。電梯在遇到緊急情況是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離。地下室排水與電梯井底排水時同等重要的電梯的供電系統要有兩套,一套是正常供電系統,另一套時當有緊急情況是自備發電供電以保證電梯的正常運行。
4.3 排煙的問題。高層的火災事故中,絕大多數的人員傷亡都是因煙氣窒息、中毒,在不具備自然排風條件的封閉樓梯間要設計在樓梯入)口處設置陽臺或者凹廊。保證在發生火災時能排除煙,降低人員的傷亡。現在設計中為了提高使用面積,采取消防電梯與居住用電梯合用,消防電梯前室與防煙樓梯前室合用,采用常閉防火門。
5 結語
設計師在規劃過程中應綜合考慮城市的環境、歷史、人文因素以及城市發展的現狀和趨勢,找到建筑與城市發展的平衡點,創造出適宜人們生活的環境與和諧的城市空間。優秀的高層建筑首先要滿足使用者的需要,以城市的公眾利益為追求的目標。我們必須在高層和城市的發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觀和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才能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健康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 劉海鷗,探析高層建筑設計中的低碳設計理念[J].價值工程,2011(06).
[2] 穆廣奎,淺談高層建筑設計[J].中國集體經濟,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