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青
世紀末的“天方夜譚”
文/阿青
名案回眸
這起發生在上世紀末的詐騙案,似乎是一個“天方夜譚”,即便是在加強反腐力度的今天,反省此案的緣起及其利害關系,仍令人震驚不已:一個無業游民,赤手空拳闖蕩上海灘,玩弄空手道,竟輕而易舉數次詐騙銀行和有關單位貸款2000多萬元。
上海市公安局經保處的偵破組長劉憲平也沒有想到,辦案取證, 順手牽羊帶出一起30萬的詐騙案;查破30萬詐騙案,又“小窟窿掏出大螃蟹”連帶著拉出500萬、1200萬兩起詐騙案;劉憲平更沒有想到,辦理此案竟又“拔出蘿卜帶出泥”,挖出一撥金融“蛀蟲”!這是上世紀末的1997年。
劉憲平是從一張貌不起眼的抵押支票上發現問題的。
半年前,外地來滬的龔偉通過在市屬某機關供職的一位親戚的關系,在物貿公司開戶,用一張300萬的空頭支票作抵押,投資操作期貨,結果風險難抵,全部虧空。他一走了之。
不久,龔偉又來到物貿公司欲借30萬作融資。龔偉表示,一個月內融資到位,就歸還原虧空300萬的欠款。他還信誓旦旦地拿出一張支票作抵押,并拉出一個自稱是江蘇揚子江建筑總公司總經理的人當面擔保。物貿公司經理信以為真,再次收下支票,借給龔偉30萬。想不到從此這個龔偉一去不復返,甚至追到原籍也不見蹤影。
劉憲平憑感覺預見:30萬背后肯定有問題。他發現涉案法人單位江蘇揚子江建筑總公司業務做得相當大,他料定該公司不可能為了30萬做出有損公司信譽的事,他斷定這融資的背后肯定有花招!做了十幾年的偵查員,劉憲平相信他的直覺。
初步查證發現,龔偉這個法人代表已是債務累累,窮困潦倒。劉憲平更相信自己的判斷:30萬融資是個圈套!他決定將計就計,引蛇出洞??傟犝J可了他的偵破方案。
在失去聯系半年之后,物貿公司邀龔偉晚上6點,到某三星級飯店聚餐,商談還款事宜。龔偉在電話那頭支支吾吾一番推托,終于還是消除了顧慮,帶著老婆和跟班來了。劉憲平一打量,這個龔偉,30幾歲年紀,既不俊,又不偉,渾身瘦得像排骨,一看就像個落拓的無業游民。在龔偉眼里,對面坐著的這個腰束老板包的劉憲平,也不過是個跟班的角色罷了。
龔偉旁若無人地蹺起二郎腿,不以為然地表示:“30萬,我下個月就可以還過來?!?/p>
“你下個月還款的依據是什么?”劉憲平不失時機地追問。
龔偉掏出兩家銀行行長的名片,得意地說:"銀行行長跟我都是老關系了。"
劉憲平不顯山不露水地站了起來:“龔偉,這場戲,第一場你已經演完了;第二場,該由我來演了。”話音剛落,一手亮出了公安機關的有關文件,一手從后褲袋里掏出手銬,卡住了龔偉的雙手。
審訊中,劉憲平從沒有碰到過這么爽快的對手,問啥答啥,一副老實相。龔偉對自己詐騙30萬供認不諱,并詳細交代了詐騙的經過。這就輪到劉憲平看不懂了:通常作案的對象,哪個不是詭計多端?除了竭力狡辯就是百般抵賴,妄圖減輕罪責。龔偉卻爽氣得令人吃驚!他這不是在往自己頭頸套繩子,自己勒自己嗎?他這是真老實還是避重就輕?偵查員的直覺告訴劉憲平:龔偉肯定想要掩蓋什么。掩蓋什么呢?
為查出龔偉30萬詐騙款后埋伏的玄機,劉憲平跟著物貿公司經理走進了江蘇揚子江建筑總公司總經理辦公室。一見面,物貿公司經理先就愣住了:面前的這個總經理不是當初跟龔偉一道來做擔保的那個總經理。
劉憲平先是一呆,他隨即斷定:冒名擔保,肯定有詐!見狀,揚子江建筑總公司的總經理不由憤憤然起來:“又是龔偉這小子!他老是在外面拆東墻補西墻的。春節前銀行還來電催我們還500萬的借款。我們什么時候借過這筆錢?后來才知道,是龔偉假冒我們的名義搞的鬼。”
一一500萬?劉憲平心里“咯噔”了一下,掂出了此案的分量。他當即決定,從空頭支票來源入手,追查出票行。
龔偉以揚子江建筑總公司名義貸款500萬,是由上海市建某公司的名義擔保的。貸款銀行行長施某表示,這是正常貸款,符合政策,手續齊全,是銀行的正常業務。施行長還強調說,龔偉這個人有信譽,借款到期會還的。
一查賬面,問題出來了。貸款期限三個月,到期未還,后又延期六個月,期滿歸還,還了又借;延期手續已先后辦了三次。這是什么游戲?經辦人員兩手一攤:“這是行長一手交辦的,我們不過是履行手續而已。”劉憲平奇怪了,龔偉連30萬都還不出,500萬怎么還?憑他一個外地游民,又怎么能夠在一天之內辦齊所有手續,以低息貸到500萬呢?
當一應材料全部擺到劉憲平面前時,劉憲平吃驚了:500萬貸款的所有材料都是假的,甚至連貸款基本的核對手續都沒有。當貸款到期,龔偉還不出,銀行信貸員欲找擔保單位時,龔偉竟直言相告:“不用去了,那全是假的?!倍y行居然不報案。
正當劉憲平他們緊鑼密鼓地追查500萬資金的走向時,壓力接踵而來:打招呼的、遞條子來要求從輕處理的,絡繹不絕。
總隊領導堅決頂住了,要求偵破組:無論是誰打招呼,這個案子都要一查到底。偵破組夜以繼日,僅三四天工夫,就查實了龔偉分22次,將500萬化整為零,用于還債、揮霍、賭博的全過程。
審訊室里,就龔偉是如何“貸”到500萬的過程,劉憲平等人與龔偉進行正面接觸。
“銀行貸給你資金按多少利息結算的?”劉憲平追問道。
龔偉吞吞吐吐報出一個數。劉憲平心頭一震:這么低的利息?一般人根本別想貸到!他索性單刀直入追問:“你憑什么手段,用假單據騙取真鈔票的?”
沉默。龔偉欲言又止。這回,他不爽氣了。劉憲平正視著負隅頑抗的龔偉,直言相告:“詐騙事實存在,但你的認罪態度還可以決定你是否享受從寬處理的待遇?!眲椘剿餍园言挾继裘髁?,“你的關系人也救不了你。你原先承認30萬,是為了隱瞞更大的,但這些我們已經掌握了:500萬,1200萬……”
龔偉深深陷進椅子里去,這兩個數字,猶如兩顆炸彈,在他頭頂炸響。他知道,這回是遇上對手了。他不得不一五一十地交代了“貸款”的全過程。
龔偉闖蕩上海,先是投奔一位在市直屬機關任負責人的親戚那兒,他稱她“好婆”。好婆替他請了一桌飯。飯局上,一個姓王的老板看在好婆的面上,借給龔偉一筆錢讓他做生意。龔偉發財心切,拿了這筆錢去做期貨,結果賠得一干二凈。龔偉還不出借款,只得再找到好婆幫他“補洞”。好婆通過關系,又把他介紹到開發區某部門盧主任那兒,盧主任又帶他找到基建辦馬主任,央求能否出面借些錢或貸些款。這位馬主任顯然跟盧主任是老交情了,也不避嫌,當面就跟龔偉談條件,表示要收10%的好處費,用以擺平方方面面的關系。龔偉急等錢用,一口答應。
于是馬主任將龔偉領到開發區某銀行的施行長家里。施行長對馬主任言聽計從,二話沒說,當即拿出一套貸款單子讓龔偉帶回去填寫,還關照他,第二天蓋好章,送到他辦公室里來。
第二天,當施行長接過龔偉送過來的表格時,馬上發現了破綻:“不行,全部是外地單位,不可以貸。去蓋一個上海單位的章來?!?/p>
龔偉苦著臉,“上海單位蠻難找的,還要審計……”
“這我不管,你只要把上海擔保單位圖章敲出來就行了?!笔┬虚L心里罵道:“真是個‘巴子’!”
一個“敲”字,讓龔偉茅塞頓開,立即找出通過好婆關系結識的一個總經理的名片,依據上面的內容,馬上趕到街頭地攤,花500元錢刻了一方市建某公司的公章,一方該公司總經理的私章。
憑著私刻的公章,龔偉連開戶帶審批加審查,當天貸到500萬,并提出現金60萬。龔偉裝了30萬送給馬主任,后又送去20萬。這樣,龔偉履行了他當初10%的承諾。龔偉接著又結清了先前通過好婆借王老板的欠賬。500萬人民幣眨眼間所剩無幾,龔偉重又變成了一個貧困潦倒的窮光蛋。
三個月后,貸款到期。銀行經辦信貸員按慣例打電話到揚子江建筑公司追問還貸事宜,這才發現有詐,趕緊向施行長匯報。施行長吩咐手下,算了,不要查了;轉手又叫龔偉填一張到期還貸500萬的單子,再填一張借款500萬的單子。
此后,就這樣半年一轉,依次輪回:500萬不斷地“還”進,又不斷地被借出,在銀行的賬上周轉了幾圏,始終沒回到賬上。當初貸款時,老謀深算的施行長似乎已經有預感,曾關照龔偉:圖章用過別扔掉,以后還要辦理手續用。
劉憲平難以相信,500萬的資金啊,操作起來竟如同兒戲一樣!
在追查資金走向時劉憲平發現,有一筆資金曾經到另一家銀行走了一趟,就走出去了。再一查,這家銀行就是龔偉自稱認識他們行長的某銀行。
為什么所有手續都是假的,龔偉卻能達到目的?抓住破綻,咬住不放。劉憲平一行晝夜開展追查,這一查,劉憲平傻眼了:竟查出一筆1200萬的貸款。上海的正規企業貸款都這么緊張,龔偉一個無業游民,哪來這么大本事,被他拉到1200萬?
劉憲平何嘗想到,貸款給龔偉的這筆資金,是從開發區某局拉過來的,而某局那些人,連龔偉是何許人都不知道,全是看在馬主任的面子上。
原來,龔偉剛到手的500萬轉手就沒了,于是他又想到了好婆。好婆就給龔偉出主意,推薦龔偉去找開發區某銀行解決。
龔偉單槍匹馬上場畢竟有些心虛,又找上開發區那個馬主任一道前往。想不到這家銀行一看龔偉的手續就彈了回來。不過,還是抹不開來人的面子和帶來的條子,對方跟同去的馬主任露了底:“你去想想辦法好了,開發區某局有一大筆錢在我們這里,暫時不動的。你去講講看,只要他們同意,我們就可以辦借貸?!?/p>
只要有蠅頭小利,馬主任都是在所不辭的,何況還有10%的誘惑呢?馬主任很是賣力,一一打通了關節。
財政局開誠布公地說:“你馬主任來了,我們還有什么說的?只要某局同意!”
他們都不愿意得罪對方,于是雙方就都沒有意見。國家資金就在他們打哈哈的當兒,從他們的眼皮底下悄悄地流走了,幾乎沒有碰到任何障礙。
龔偉將在施行長那兒貸款500萬的游戲,在這家銀行重新來了一個翻版。不同的只是將原需25天還貸的時限,改為15天。這一次龔偉操作起來要比500萬貸款那回熟練多了。龔偉頗為得意的是,他跟某局的人根本就沒有照過一次面,某局的錢就流進了他的口袋。他不能不感嘆馬主任的神通廣大。馬主任很客氣:都是自家人,不要10%了,給個50萬分分就可以了。龔偉嘴上表示按老規矩辦,實際上連50萬也沒有給足。他一臉痛苦地對馬主任說,生意上用錢蠻緊的,等掉過頭來再補齊吧。于是,只付給馬主任38萬。說心里話,他是不想再付錢給馬主任了,他心里不服氣:你馬主任來錢也太便當了,這幾十萬流進了你的腰包里,賬可掛在我姓龔的頭上!
發財心切的龔偉迫不及待地提出1000萬,又打到物貿公司做期貨,眨眼之間又輸了個精光。剩下的100多萬,也被他吃喝賭玩,揮霍一空。
15天后,借方單位找到龔偉時,再次成為窮光蛋的龔偉竟然像無事人一樣,當某局方面表示要找擔保單位時,龔偉又故伎重演,如實相告。某局方面猶如挨了一悶棍,諸領導面面相覷,驚得說不出一句話。
第二天,某局請來了律師,查清了這筆資金的真實走向。當著某局局長、財政局長、主任們的面,律師揭穿了龔偉的騙局:“我們調查過了,你根本就沒有去做過生意,你這是詐騙,你把資金拿去做期貨輸掉了!”
龔偉并不后怕,竟然指著律師的鼻子說:“這里沒有你說話的資格,你滾一邊去!”然后,他走到局長、主任們的面前,直言不諱地說:“你們準備報案嗎?——不用報案了,我明天就到上海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去投案自首。”兩位局長頓時面露難色:被拖上賊船,他們已陷入無可奈何的境地。龔偉去自首,他們也要跟著倒霉,不僅因為他們非常隨意地把1200萬借了出去,更嚴重的是,1200萬里的幾十萬,分別躺在他們幾人的私人賬戶里。他們也不糊涂,只好一齊勸阻龔偉:“有話好商量,有話好商量?!?/p>
龔偉暗自得意。一句話嚇住了一屋子“官”。龔偉大言不慚地說:“鈔票是沒有了,做期貨輸掉了。你們要我賠,我只有命一條?!彼鴺谴跋旅?,“要我跳下去也行,我死掉也不值1200萬,要不你們報案吧,我在這里等著?!币娋珠L、主任們茫然不知所措的樣子,龔偉又不以為然地說:“我想過了,只有一條路,你們幫我注冊一家公司,待我賺了錢,再來還你們的貸款?!?/p>
局長、主任們交頭接耳地商量了半天,最后還是接受了龔偉的提議,為他注冊了一家公司,推龔偉作董事長。這樣,銀行不用報案,某局也不必報案,大家都捂著。他們考慮的不是國家資金的損失,他們保的也不是龔偉,而是他們頭上的那頂烏紗帽。
公司賬面上無資金運轉,局長大筆一揮,龔偉的公司以低于市場價進貨,又按市場價將貨物拋給內部施工單位。僅僅就是轉一轉賬,差價部分就沉淀在公司的賬號上。如此安排讓龔偉發財,只是為了填平這筆空頭賬。局長大人只求坐穩自己的位置,哪里想過損失的是國家利益。
其實,龔偉確實曾經注冊過一家貿易公司,自封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公司很快在他的不善經營下倒閉。他對支票運作手續并不陌生,對銀行貸款操作中的種種可鉆空隙了如指掌,并且他更了解上級的條子、熟人的面子、重金賄賂的巨大威力,三管齊下,居然就會有人給他搬梯子:就是這些握有國家資金貸款投向重權的局長、主任、行長們,利欲熏心,拋棄良知和職業道德,置黨紀、政紀、法律于不顧,為一己之私利,成了龔偉“上天”的“搬梯子的人”。劉憲平算了一下賬,實際上龔偉的關系網中飽私囊,也不過只撈了88萬,僅貸款一項,國家就損失了1600多萬。
綜觀此案的形成和發展,法制的不健全,政策的不完善,經濟活動中,法律政策和紀律等范疇存在的一些漏洞,給一些處心積慮地以權謀私的人以可乘之機。相信這起貪污賄賂群蛀案,給社會的警示,絕不是一個天方夜譚的神話所能夠囊括的。
此案先后查出涉案的國家公務員10余人,被評為上海第一屆經偵十大精品案。舊案回眸,值得讓人反思的是,“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確實迫在眉睫。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