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力剛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形勢下,面對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實踐中學生的主體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下,本文從課堂情景互動、問題探究互動、語言調近代互動、課堂總結互動、課外延伸互動的角度,探索思想品德課中的互動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品德;互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30-01
新課程改革指出:新課程改革建構的主導不是學科知識的給予,而是學生能力的發展―――建立的是以學生為本的發展觀。尊重人的發展規律,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把促進學生發展作為一切教育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宿,以人文關懷以終極目標。這就是說,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活動,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才能引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高度關注,有興趣去關心現實問題,主動探究問題,也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理念指導下,如何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場所,是值得我們每一位思想品德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本人在思想品德實施新課程以來,有意識地嘗試互動教學,即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學習內容之間發生的教學關系,下文就如何開展互動教學談談自己的實踐與體會。
一、在創設情景中互動
思想品德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是影響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因素,啟發和誘導、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就時時要考慮如何創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高潮的教學情景。為此,我在教學中采用在情景中互動的方式,一是教師給出能深深打動學生的情景,二是讓學生敘述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情景。前者創設的情景是發生在教師與學生間的,傳統思想品德教育中我們教師相對采用較多的一種。而后者讓學生根據教學內容,結合自己親身的生活體驗與經歷,通過語言描述、小品表演、對話、實物展示等形式自我創設情景。
二、在問題探究中互動
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按照問題情景進行有效的互動式問題探究活動,既能突破教學難點,又能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互動式問題探活動表現為問題來自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設計又是源自于教學重點或難點,學生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相貫通,探究結果既有個性化,也能體現共性的知識。如在進行<做理智的消費者>中的“合理消費”時,針對初中生的消費現狀,我設計了如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話說你我他的消費”,主要是圍繞下列兩個問題展開1、想一想你平時的零花錢從哪里來的?;2、你是怎樣花這些零用錢的?。這是學生生活中消費現狀的呈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消費經歷與體驗,讓學生把學習與生活有機地發生互動,為進一步的探討作好鋪墊。第二環節“面對消費訴真情”,我又設計了兩個問題――3、在每次消費前你有什么考慮?4、同學中哪些消費是合理的?哪些又是欠合理的?這兩個問題是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加以了概括和判斷,有自己的消費反思,也有同學間相互的評價,初步有了消費要有合理性的意識。第三環節“消費心理大家談”,我設計了學生世界與成人世界對待消費的心理比較5、小組探究初中生的消費心理有何特點?6、結合你們父母平時的消費情況,說說他們的消費心理又有什么特點?人們的消費情況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定的消費心理。從中讓學生明確要合理消費必須建立正確的消費心理與意識。在這三個環節中,一是緊抓問題,環環深入,學生有話可說。二是克服單向說教,注重學生生活實際與教學內容、學生個體間、學生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互動。從而真正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學到消費知識,反思消費行為,增強合理消費意識。
三、在語言調控中互動
語言是聯結教與學的中介,也是師生間、學生間心靈溝通的橋梁。傳統課堂中一個顯著特點是教師是言語的主要輸出者,同時也是言語的控制者,學生基本上處于言語的邊緣,這樣課堂就出現了“滿堂灌”、“一言堂”的現象。新課程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學,我堅持課堂是交流的場所,是師生共同交流與發展的平臺。為此,我在教學設計中,特別強調與調動學生的課堂交流發言。為保證交流有質量,一是給足時間,要求學生課外素材的收集(課前布置素材收集要求并有簡要的書面記錄)、課堂上有看書的時間,每節課看書時間不少于8分鐘。二是要求學會傾聽,教師要注意學生的發言,同學也要注意學生的發言,以保證對學生發言的補充與評價。三是要耐心等待及恰當的評價。當學生發言時一定要給予心理保護,特別是對考慮不充分的同學更要耐心引導,不能因為一時答不上而給予全面的否定。如在進行<做理智的消費者>中的“合理消費”時,我設計的三個環節、六個問題,都能在上述原則下進行。特別是第5、第6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更需要在小組討論中加以啟發引導,同時注意小組交流中的相互補充,從而形成較為全面的學生與成人的消費心理特點。
四、在課堂延伸中互動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最終目標不但強調接受相關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的后繼行為,真正體現思想品德課的知行統一。為此,我在平時的教學中十分重視學生課外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如在進行<做理智的消費者>教學時,我分兩種實踐活動展開,一是課前的準備活動,主要是收集自己或父母的消費個案,提示:我的零用錢來源及消費統計、記一次不愉快的消費等。二是實踐性活動,如小組進行一次調查,走訪當地的消費者協會、制定一份自己或家庭的月消費計劃單。這些活動一方面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可以說是課堂教學中的一種鮮活的課程資源。另一方面也是落實教學目標,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