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建
摘 要:對化學教學中如何體現人文教育理念及當今教育實踐中對人文素質培養的漠視作者作了客觀的調查,提出了作者己的觀點
關鍵詞:人文教育;人文素質;科學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32-01
北大吳國盛教授曾指出:“在一個科 學的時代,不懂點科學是不行的,會有寸步難行的感覺實踐證明,一個人的人文素質水平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空間。那么什么是人文素質呢?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人文教育?就這兩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所謂的人文素質是指在一個人的先天生理結構基礎上,通過后天的教育和環境綜合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關于人生價值觀念,社會道德情感及對自然的態度等的總和。它是外部客觀世界與人的精神相結合的產物,并相對穩定的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中,影響著人的行為方式和內容。具體來講,它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最根本的是非觀念。它是人文素質中最基礎的部分,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人的整體素質的發展。二、最基本的人生價值觀。他是一個人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對于人生價值的總體看法和態度。它對于一個人的人生態度起重大影響作用。三、基本的審美觀。這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對外界事物的認同及引起愉快心境的標準和看法,它在人文素質中屬于較高層次的內容,對個體的價值取向起決定性作用。
注重對青少年學生人文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我們提倡素質教育,則人文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現狀又如何呢?的確這些年來素質教育這個話題講得沸沸揚揚,不少相關文章見諸媒體,國家出臺了〈〈基礎教育綱要〉〉。這些舉措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可這些措施真正落實到了實處了嗎?本人就當前學校教育中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相對比例這個問題作過大量的問卷調查。問卷問題如下:
1、你的家長和老師最關心你的( )
A、考試成績 B、品行 C、身體狀況
2、如果你考試成績不好你感到( )
A、沒面子 B、無所謂
3、你與成年人的交談中,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 )
A考試成績 B、你與老師和同學的關系相處得如何 C、你在學校的學習中是否感到快樂
4、最讓你感到自豪的是( )
A考上理想的學校 B、在別人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別人度過難關
5、一個對學生要求十分嚴格的老師你的態度是( )
A、喜歡 B、不喜歡
通過對400多學生的問卷調查,對問題1選A的占48.6%、對問題2的選A的占61.8%、對問題3、4、5選A的分別占68%、50.8%、54.7%。這些調查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1,學校教育中的應試成分是占主導地位的。由于高考的原因高中階段的教育更是如此;2、有很多學生對現行的教育模式是不歡迎的。作為一個化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何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談談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應當尊重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我們的教育價值體現的唯一途徑是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第二、化學教育活動的目的并不是使學生把學科知識掌握得盡善盡美,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一種內在的、積極的精神品質。第三、化學教育活動不應該是一種呆板的說教而是一種極具生命力的、生動曲折的活動過程。這個過程是人類不畏艱辛、不迷信權威勇于發現真理的過程縮影。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一個純美的精神境界,領悟到人生的真諦,才能在學生心靈深處播下理性的種子,才能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基于化學教育的以上三個基本要求,我們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注意什么呢?我個人認為:
一、注重美育思想在化學教育過程中的體現。著名美學家李澤厚先生說:“美是真理的形象”。這一原理在化學教育實踐中的具體落實,就是我們教師的教學語言要精練準確,切忌廢話連篇;書寫要規范美觀,切忌敷衍潦草、隨心所欲。
二、應該把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作為重要的目的。我們知道教育活動的落腳點是人,而培養人的科學素養是自然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任務。科學素養就其內函而言包括四個基本特性:“好奇、誠實、公開和懷疑。”好奇心是探索真理的原動力;誠實是發現真理的品質保證;公開是驗證真理、發展真理、完善真理的有效途徑。
三、化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求實精神和探究習慣。我們實驗教學活動中不能一味強調“你們應該怎樣去做”“你應該看到什么現象”“你應該得到什么結論”。我們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個性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的求實精神和探究習慣是化學教育的重要任務。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師生雙邊互動的過程,在這個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主導者,但教師始終處于客體地位。教師的知識總量,心理成熟程度等均高于學生,如果我們把學生當作對等的個體來進行知識灌輸是不科學的,學生肯定是感覺乏味的,因為這個過程本身就缺乏創造性,它不會引起學生的成就感,不會給學生給帶來愉快的情緒體驗。比如在初中化學教材中見紹了檢驗裝置氣密性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礎上向學生展示幾種稍為復雜的幾種裝置讓學生去探討研究,讓學生把眼光看得更遠,把事物的本質看得更請。這自然就會使學生有一種成功的感覺。
四、教師的身教要重于言教。身為人師,我們有責任用正確的世界觀去教育人,更有責任身體力行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去引導學生,用健康的情感去關愛學生。
五、在化學教育過程中要注意鍛煉學生的承受挫折能力。學習本身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面對學習中的挫折,看到學習的前景,堅定學習的信心,使學生在這個曲折、生動的過程中得到意志品質的提高。
總之,化學教育不是單一的知識傳播的活動,更是一個人文教育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論美感、美和藝術》李澤厚著.
[2] 《化學教育》2002,10~11期,2003年第24卷.
[3] 《科學素養的標準》2001年出版,209~214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