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
摘 要: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未來的社會不僅需要聰明智慧、道德高尚的公民,更需要身心健康、人格和諧、較強的自主發展能力和創造精神的人。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未來公民的需要。開展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生物學教師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具有獨特的優勢。對于農村高中生物教學實施生命教育的內容選擇,本文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生物教學;生命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73-01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與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提出了以人為本為的教育思想,生命意識日漸凸現。生命的和諧、健康和全面發展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和境界,未來的社會需要身心健康、人格和諧、較強的自主發展能力和創造精神的人,這樣也才能為他們的終身幸福、實現其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奠定基礎。
生命教育是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 (J. Donald Walters) 于1968年首次提出,此后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廣泛關注。生命教育是現代教育不可遺漏的一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未來公民的需要。在農村中學開展行之有效的生命教育,生物學科具有獨特的優勢,生物學教師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下面談談筆者在這方面的嘗試。
一、生命意識教育
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生命意識教育也就是珍惜生命的教育,因為只有當生命存在時,才能談到生命的發展和生命質量的提升。生命意識教育包括生命價值教育、生活態度教育和生命主體性教育。
1、生命價值教育。生物學中的生命教育不只是生理、心理的教育,還是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教育。教師應利用生物學中的相關內容, 學習生命活動的相關知識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在認識生命美好的基礎上能以審美的態度欣賞生命之美,學會尊重生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人生觀;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規劃自己美好的人生,增加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并建立起對生命的責任意識。
2、生活態度教育。在現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關于健康方面的知識,例如新陳代謝章節中介紹了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疾病,在生命活動的調節章節中介紹了內分泌疾病,在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章節中介紹了免疫疾病,在遺傳和變異章節中介紹了遺傳病,教師可通過講解這些疾病,使學生正確認識這些疾病的特征、病因,知道如何預防這些疾病,使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己的生命質量。
3、生命主體性教育。任何生命都經歷孕育、生長、衰老和死亡的過程。現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關于生殖發育知識的介紹,例如教材中介紹了被子植物的繁殖、青蛙的繁殖、人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從個體生命的角度,知曉生命的發生、發展以至最后的消亡的過程,從宏觀上認識個體生命的價值,進而能從信仰的層面看待死亡,明確自己的人生方向。從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的學習中,幫助學生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明確群我關系的重要性。
二、生存能力的培養
在我國當前的社會主流意識中,人們最大期待是孩子將來能成就一番大事業,而這種意識在農村父母的頭腦中更加濃厚,他們希望孩子將來能離開農村,走進城市,成就一番大事業,這種輕生存、重發展的結果就是更多的孩子生存能力差。在農村中學,對學生生存能力的培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衛生保健能力培養。衛生保健能力培養包括衛生保健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養學生對待疾病的正確防治意識和技能,以及相應的社會責任感。在現用高中生物教材的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章節中詳細介紹了艾滋病的發病原理、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借此內容可以開展禁毒和預防艾滋病教育, 使學生正視艾滋病,尊重艾滋病人和病毒攜帶者,遠離“黃”、“毒”。
2、安全防范能力培養。因生活環境的特點,農村中學生可能會面臨更多的災害與困難。在農村,造成學生意外傷亡的傷害主要有:衛生、中毒、交通事故、觸電、溺水、燒傷、窒息等。現用高中生物教材中關于人身安全教育的內容并不多,但這部分內容可通過實驗教學進行很好的補充,在實驗教學中教會學生必要的各類安全知識,如藥品安全、用電安全、防火安全和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和方法等等,并把這些安全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會關愛、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3、心理調適能力的培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十分豐富,對于生物課程來說,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動物的學習行為和腦科學的基礎知識,學習科學用腦。其次,高中學生的性生理漸趨成熟,性心理也在發生相應的變化,常因一些正常的生理或心理變化而困惑,通過青春期教育幫助他們正確看待這些變化,消除煩惱,順利成長,并可以借此開展青春期兩性關系情感問題探討,知道每個人在婚姻、家庭中應擔負的責任、權利和義務。
4、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人是生命世界中的一個普通因子,是自然的人的同時也是有高度文明的社會的人,這種雙重身份賦予了人對生命世界的更多責任,因此對學生的環境適應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它包括了人對生物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理解和處理兩個方面。通過現用高中生物教材中生物與環境、環境污染和保護等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科學倫理觀,讓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能和諧的發展。
三、生命價值的升華
世界上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個獨特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多元的社會中有多種成功方式,生命教育要引導學生善于悅納自我,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提升生命質量。利用教材中的細胞衰老、癌變、死亡知識的介紹,使學生正確認識死亡、理解死亡、超越死亡,培養積極的生命態度,教育學生通過創造性的勞動去實現有限人生中的無限生命價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