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煥云
摘 要:對幼兒來說,學數學算是他們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自身需要。
關鍵詞:創設情境;學以致用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36-01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的科學。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現代教育觀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孩子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孩子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理解和應用。數學作為一門培養和鍛煉思維能力的基礎課,人們形象地稱數學是人類思維的“體操”。幼兒園進行數學啟蒙教育,對孩子的思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對幼兒進行數學啟蒙教學,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適當教孩子們一些數學的初步知識,才能促使孩子的思維和智力得到較快的發展。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何吸引幼兒的注意,使他們更好地投入數學活動中去呢?因此,從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在數學活動中,怎樣發揮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怎樣把數學教學融入到幼兒園各科教學活動中呢?根據現代幼教理論,根據幼兒自身的特點,能快樂有效的學習,關鍵在于教與學方式的多樣化。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設計有趣游戲,使幼兒樂在其中
好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利用幼兒喜歡做游戲的心理,讓妙趣橫生的做做玩玩進入課堂,能使幼兒以良好的情趣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個體活動游戲“火眼金睛”:讓幼兒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各種物體(圓形、長方形、梯形等)分別有什么特征?通過幼兒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幾何物體的特征及異同;區別“左和右”的游戲貼尾巴:前面放著缺少尾巴的猴子,讓一幼兒蒙眼聽其他幼兒用方位詞指示將尾巴貼到相應的位置上,幼兒會集中精力辨別左右以致完成任務;在上“統計”課時,幼兒小組合作統計戴帽子的和沒戴帽子的、穿皮鞋的和穿運動鞋的、穿夾克和穿毛衣的等相關問題,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統計辦法,小組間比賽,激發了幼兒自主探究的熱情,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交往技能。在“貓捉老鼠”的師幼互動游戲中讓小班幼兒感知“1”和“許多”,老師做貓媽媽,小朋友做小貓,一只貓媽媽,許多小貓;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老鼠中有1只黑的,許多是灰的;小老鼠中1只是白的,許多是灰的等等。孩子在游戲過程中自由自在,沒有負擔,情緒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歡上數學活動了。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幼兒廣開思路
愛想象是人的本能。恰當的、精彩的問題對幼兒來說很有吸引力,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如教學“5的加法”時,我以熊貓寶寶過生日時準備許多水果招待朋友的故事為線索,讓幼兒在情景中體會加數與和分別代表的意義。并激發幼兒的想象,一人說算式,一人編加法題。幼兒學習興趣高漲,課堂氣氛熱烈。如教學“8的分合"時,讓幼兒自己探索8可以怎樣分?幾和幾合成8?怎樣分才能不重復不遺漏?幼兒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就能對所學知識有較深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幼兒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三、關注學習過程,讓幼兒體驗成功
積極關注幼兒參與學習的過程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沒有幼兒積極參與的教學應該是失敗的。如“爭分奪秒”中引導幼兒用眨眨眼、拍拍手、喘喘氣來表現一秒鐘,帶領幼兒慢跑一分鐘,跳一分鐘繩,玩一分鐘滑梯等,在關注幼兒的同時,積極創設機會讓幼兒體驗了成功的快感。天真活潑好動的幼兒對什么都好奇,教師要抓住各年齡段的幼兒心理特點,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手段呈現學習內容。如學習“排序”時讓幼兒給愛美的小公雞設計串項鏈、教學“順數和倒數”時用多媒體大屏幕上小豬上樓梯的動畫情景吸引幼兒,有了外在的誘惑力,就會誘發幼兒的內在需求,從而去積極探究,發現問題,突發奇想,理解新知,樂在其中。有了這樣的體驗,幼兒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當取得成功時,那份喜悅是別人難以體會的,可以說喜悅是發自內心的。再運用“你回答得真好”“你來試一試”等表揚、鼓勵的語言對幼兒的表現作出肯定評價,它有著強化作用,能提高幼兒的積極性,產生愉悅的情感,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四、學以致用,讓幼兒感知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進行”。以模擬的方式再現生活情境,將數學知識融入其中,讓幼兒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使得幼兒學習起來更感輕松、自然和真實。如學習“順數、倒數”的活動中,幼兒通過“搭建樓梯”的操作活動,具體感知樓梯從低到高和從高到低的變化規律;通過生活中的“紅綠燈”、“倒計時”聯想,形象地感知并發現順數、倒數時的數序規律等。由于活動內容來自生活,活動情節豐富有趣,激起了幼兒參與活動的極大興趣,滿足了幼兒自我探索的愿望,體現了個性化的魅力,實現了幼兒快樂學習的理想。
“數學來自生活,最終必回歸生活”,這句至理名言充分強調了數學教學的最終歸宿——用幼兒能理解的數學知識去發現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讓幼兒參與為美化環境活動—擺放花盆,整合數的排序經驗和社會性情感,通過個體習得的排序經驗,享用共同的經驗,并加以拓展運用。體育課前的準備工作,“幫老師搬來8個呼啦圈”、“拿來5個皮球”、“老師需要9把椅子,數數現在還差多少”、“幫老師數數16根跳繩夠了沒有”等等,既可以滿足幼兒的成就感、激發幼兒學習的內在動機,又引導他們用相關的經驗來理解和解決問題,還培養了他們為集體服務的習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課中培養幼兒的興趣至關重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數學的氛圍,數學活動游戲化,鼓勵幼兒發現自己身邊的數學趣事,采用符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教學法,使幼兒對所學內容感興趣,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愉悅中感受數學、學習數學、運用數學,幫助幼兒更輕松地領悟數學的抽象性和邏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