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茂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作為弱勢群體的留守聽力障礙學生,由于聽力障礙,他們認知水平一般停留在表象思維上,是非觀念差,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存在嚴重的“親情饑渴” 他們出現了各種心里及行為障礙,如違反紀律頻繁,行為粗暴、打架,攻擊性、反抗性強;猜疑狹隘、嫉妒、怯懦與自卑、偷盜和說謊、離家出走等等。學校只有建立結對幫扶聽障留守學生制度;建立健全教師與聽力障礙留守學生的溝通交流制度;制定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才能疏導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才能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聽力障礙;留守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52-01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幾年農民工外出打工人數不斷增加,留守兒童數量劇增,這些打工族的子女留守在家鄉農村,由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朋友看管,由于缺乏來自父母的親情呵護與家庭教育和監管,許多兒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行為等方面出現嚴重問題。給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青少年健康成長都帶來了很多問題,而聽力障礙留守學生是這些群體中的特殊的弱勢的群體,他們由于本身的缺陷加上親情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出現了各種心里及行為障礙,如違反紀律頻繁,行為粗暴、打架,攻擊性、反抗性強;猜疑狹隘與嫉妒、怯懦與自卑、偷盜和說謊、逃學離家出走等等。
留守聽力障礙孩子的教育問題的解決,關系到外出務工農民的根本利益,影響到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這些不良心理問題和行為直接影響到了特殊教育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關系到這些孩子的健康成長,那么特殊教育學校如何做好聽力障礙留守學生心里及行為問題的對策呢?
一、建立結對幫扶聽力障礙留守學生制度
學校成立結對幫扶聽力障礙留守學生領導小組,制定建立結對幫扶聽力障礙留守學生制度。確立重點幫扶有心里及行為問題的學生,對有心里及行為問題的嚴重的學生配備幫扶教師。要求幫扶教師要做好幫扶教育計劃,配對幫扶教師要經常與聽力障礙留守學生守談心,隨時掌握留守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他們健康成長。建立教職工關愛聽力障礙留守學生成長日記,培養優秀教師成為“代理家長”。教師要定期走訪與臨時監護人交流,及時反饋學生的情況,幫助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留守兒童在老師、同學群體中成長,對已缺失的家庭教育進行補償,使他們走出孤獨和憂郁。
二、建立教師與聽力障礙留守學生的溝通交流制度
學校制定與聽障留守學生的溝通交流制度。每位幫扶教師要做好溝通方案,要求班主任和幫扶教師每星期與幫助學生談心一次,了解其思想動向。詳細填好記錄卡,對個別有嚴重心里問題及不良行為學生要制定個別教育管理方案,著重進行矯治和幫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開展人文關愛活動。讓留守學生通過教師和集體的溫暖彌補親情缺失對其人格發展的消極影響。通過定期舉行主題班會、少先隊活動隊活動,舉辦書畫展、手工比賽、文藝演出等各種活動,組織留守學生積極參與,使他們生活在歡樂、和睦的氛圍中,找到回家的感覺,增強學習、生活的信心,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
三、制定對留守聽障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學校制定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針對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的聽力障礙留守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聘請有關的心里專家到學校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活動,定期開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感恩教育和體諒父母教育等,校醫每周要上一節青春期健康保健課,使留守兒童感到備受關愛,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與幸福,消除不良情感體驗,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四、成立家長學校以家校合作為紐帶,加強親情聯系
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建立家長學校。家校聯起手來,對聽障留守學生學進行教育,學校開辦家長學校,有針對性的對家長和臨時監護人進行系列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素質,增強對教育的正確認識。每學期分別召開學生家長會,讓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摒棄“送到學校就不管”的思想。召開“學會求知、學會做人”為主題的中高年級學生家長會,讓家長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樣的家長會學校每年都開辦幾期,效果都非常好,家長們受到了啟發和教育,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各年級班主任更是不定期的召開各班的家長會,針對本班的實際情況及時和家長溝通。
同時建立家校聯系卡。 一張小小的聯系卡,隨時記錄著孩子們的成長情況,每周班主任老師和幫扶教師就會把學生本周的表現記錄下來,發信息給在外打工留守學生的父母看,同時給學生把自己的要求和想說的話發短信給家長,加強親情的聯系。
聽力障礙留守學生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其心理發展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很容易導致不良行為的產生。學校要通過各種渠道引導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確、及時地解決不良心理及行為問題、疏導他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就會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使聽力障礙留守學生帶著和諧美好的心靈,走向社會,回歸社會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