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對教師進行再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本文選取了校本培訓這一方式,從校本培訓的優勢及劣勢兩個角度進行了客觀分析。
關鍵詞:校本培;優勢;劣勢;國培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71-01
新課程的不斷推進表明,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是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優化教師結構、提升辦學標準的有效途徑。使教師的素質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將新課程的諸多理念滲透到教師的教學實踐中去,就必須對廣大教師進行培訓。同時,提高教學技能、加快專業成長也是廣大教師的真實渴求。培訓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教育部門組織的教師集中培訓、學校組織的校本培訓、送教下鄉就地引領鄉村教師參與培訓以及以計算機及網絡為手段的“網絡培訓”等,究竟哪種培訓方式更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對教師的發展更具有實際的意義呢?我認為是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培訓機構的規劃指導下,由中小學校長組織領導,教師任職學校自主開展,緊密結合學校工作實踐,以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職業修養為目的的教師在職培訓形式。內容以學校的需求和教學方針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
一、校本培訓優勢
1、較之國培,校本培訓更能提高教師發展的實踐操作能力。2014年,“國培計劃”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國培,包括在線文本學習、視頻講座、專家的在線答疑、教師間交流互動等方式,引領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網絡培訓雖然信息量大,能讓教師在短時間內迅速獲得理論支持,而校本培訓對教師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卻是獨具魅力的。網絡培訓無論有著多么先進的教學理論以及多么豐富的培訓資料,提供的內容總是與教育實際有差距的,總會存在著與教師教學實際脫節的現象。校本培訓的“先行而后知”的思維方式,是以實踐作為支撐,在行動中學習,在行動中成長,更能培養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如:把“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這個問題作為一個命題,在網絡研修過程中做重點研究,研修中,網絡研修平臺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手段來解決英語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對于指導教學實踐,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時,校本研修就能夠避重就輕,發揮其優勢,教師們可以結合理論指導及學生在英語閱讀中所遇到的問題,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進一步的探討研究。
2、較之國培,校本培訓的培訓方法可以靈活多樣不拘一格。與網絡培訓相比,校本培訓可以不拘一格,采用的方法及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更為靈活。如:優秀教師與新教師結成師徒、舉辦短期培訓班、反思性教學、課題帶動法等等,都是較好的校本研修方法。而國培呢,主要是以“活動開展——被動接受”的形式開展的,雖然培訓成員之間可以進行相互交流,但是,卻不能及時交流反饋,教師的思路時常被某些外在因素打斷,無法進行有效的探討與研究。如人教版七年級英語(下)Unit 3《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的磨課活動,每位成員都針對這課上傳自己的教學設計,成員之間可以進行互評,卻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探討,更無法指導實踐。但是,校本研修卻是可以做到的,每位教師針對這課的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并結合教學實踐進行討論,最后拿出最佳方案。如果在教學實踐中遇到難題,還可以集中再次進行的討論研究。這樣,反復錘煉,教師的教學水平一定會有所提高的。
3、較之國培,校本培訓更能激發教師的主動性與創造性。校本培訓以教師為本,強調的是教師的自主參與意識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師是主動交流的參與者。校本培訓增強了教師的主人翁意識,激發了教師的參與熱情。同時,校本培訓的參與者都是來自學校內部的教師,同伴之間的合作與競爭,更容易相互之間取長補短,使每位教師都能成為實踐的反思者和研究者,更能激發教師們的創造性。網絡培訓,多是教師們的被動參與,參與熱情可謂一般,評價尺度是統一的,只要完成任務就可以了,教師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參與培訓,效果可見一斑。
二、校本培訓的劣勢
1、容易導致自我封閉。眾所周知,校本培訓實質上是培訓者之間進行信息及情感交流的方式,是在小范圍內進行的培訓方式,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閉關自守”的后果。不利于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以及先進經驗的分享及交流,“信息阻塞”,“活水”無法流入,造成教師眼界狹窄、躑躅不前。
2、研發能力有限,使得校本培訓無法長效開展。若想校本培訓長期開展下去,就必須面對熟知教師培訓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評估培訓效果等一系列問題。就我國中小學現狀而言,能夠勝任此項工作的學校少之又少。因而,許多學校的校本培訓仍舊停留在效仿其他學校或是停留在較淺層次地現狀,這就違背了校本培訓的初衷。
3、不利于調動參培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由于課堂中缺少參培教師的參與,他們的心理容易疲勞,因而學習積極性也就難以調動。而且長此以往,會導致他們對參加培訓產生反感。
4、忽視了參培教師的個性差異。參培教師有著千差萬別的經驗基礎和理論素養,也就是有各自不同的理論需求,如果我們僅僅要求他們被動地接受培訓者預先安排的同一內容,那么對多數參培教師而言是不公平的。
總之,走向校本,也就是走向每一位教師自己生活的舞臺,希望未來的教師研修之路,是以“網絡研修”為引領、以“校本研修”助鞏固、以“同伴互助”促提高的一種新興之路。教師素養真正提高之日,正是中國教育走向振興之時。(注: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H-12206)
參考文獻:
[1] 王斌華 《校本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2.
[2] 崔允淳 《校本課程開發理論與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9.
[3] 熊 焰 試論教師專業化與校本培訓[J]. 《課程·教材· 教法》,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