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師系統地對學生進行美學原理、美學方法等方面的教育。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欣賞蘊含在文章中的美學元素,從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情趣。
關鍵詞:審美教育;方法;切入點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01-01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師系統地對學生進行美學原理、美學方法等方面的教育。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了解欣賞蘊含在文章中的美學元素,從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努力尋求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人認為語文教學多元化、層次化,顧此失彼,對教學質量提高沒有多大幫助。著名的教育家語言學家葉圣陶指出,進行審美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感是“語文教學懸著的明晰的目標”,強調學生有了審美能力和情趣,對葉圣陶先生的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審美教育不僅是語文教學的必定目標之一,而且有助于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
2、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可以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激發學生探索語文世界的欲望和熱情,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任何一種意志行動總是由一定的動機引發的,構成意志動機除理性因素外,還有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審美是富于情感的,它能強烈的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和熱情,對語文教學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3、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想象力想象,指通過自覺的表象運動,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經驗,創造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審美想象是審美情感的深化。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審美想象力,對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文學作品的藝術美同現實社會相聯系,能激發學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鍛煉其審美想象。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切入點
1、形象性。形象是作家按照美的規律運用一定藝術技巧創造出來的。美離不開形象,審美的過程就是通過審美活動,以形象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的過程。審美教育是以形感人。高中語文教學的素材是文章,而文章不管是說明文、哲理文,還是詩詞曲,究其內容而言,大都有生動的形象充溢文問。
2、情感性。情感是文學作品的生命。如,教《我與地壇》一文。我們先讓學生聽配樂朗讀,聽完課文,教室寂靜無聲有些學生已是淚流滿面,作者對母親的深摯感情、對母親的理解、對親情的感悟、對生的體察、對遲到的悔恨與自責,作者真摯的情感感染了讀者,激活了讀者平淡的情緒。教師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領悟“地壇”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觀,而是作者棲居的精神家園,作者賴以支撐自己生命的人生哲理和情思,抓住這一點引導學生感悟生命之美、親情之美、從而樹立正確的生死關。
3、愉悅性。欣賞美是愉悅的。抓住這一切人點,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進人作品的意境,學生默讀之,賞析之,領略其中無限的美妙、悅目;教師在教學中深受作品感染,聲情并茂的朗讀之,歌詠之,捕摹之,悅耳。悅目悅耳之間,愉悅無窮,學生審美情趣倍增。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可選用與文章意境相近的民樂《春江花月夜》作配曲,并聲情并茂地朗讀,調動
學生情感。融會作品情、師生情,營造一種愉悅的令人陶醉的,讓人產生欣賞欲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賞析熱情。趁著學生的一腔熱情抓住關鍵詞引導學生分析想象感受:青純的荷葉、素潔的荷花、淡淡的荷香、柔美的荷波、夢一般的美月意象美、畫面美、意境的美,種種美感涌上心頭。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的方法
1、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審美感知力是審美活動的基礎,是美感產生的基礎,是審美的核心。審美感知力的培養主要是聽和看,讓學生身臨其境領悟生活中的美。首先,要重視朗讀。組織朗誦教學是培養審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朗讀往往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提高學生的審美感知力。朗讀是一種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朗讀過程便是了解和欣賞的過程,啟發培養學生美讀,品味其情調,或情緒激昂,或豪放悲壯,或凄切哀婉,或傷感低沉,朗讀能讓學生展開想象,涵養美感。優美的朗讀對學生的感覺和知覺有較強的沖擊力,朗朗書聲之中優美的意境、傳神的描繪、美學蘊味往往能充分而酣暢的體現。美讀還能創設情感氛圍,領讀或教讀始終伴隨著感悟和理解。
2、培養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文學作品在描寫社會生活的同時,展示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審美評價、愛憎態度。讀者閱讀作品產生共鳴,就受到了美感的熏陶。高中語文教學應引導學生抓住撼人心靈的故事情節,感人至深的形象,通過鑒賞,使學生感受到心靈之美、自然之美、理趣美、人格之美。因此,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鑒賞力。首先,在傳授知識中培養鑒賞力。應讓學生初步認識了解一些文學常識,諸知文學形象、文學典型、意象、意境,諸如作者的風格流派甚至不同文體不同風格的作品鑒賞思路都會有所不同。寫景類文章表現的是自然美,蘊含的是意境美。
3、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僅僅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的能力還沒有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才是審美教育的關鍵。因此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表現生活的能力。首先,發揮想象,創造美。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弦外之音與言外之音的過程,即為創造美。我們必須引導學生,發揮想象把思維過程中的記憶表象經過加工改造成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進行審美教育,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們應選準切人點,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鑒賞美的能力、創造美的能力,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發展個性,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