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
摘 要:新教材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資料,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用教師熱情的、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的興趣、激情,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參與,讓師生彼此敞開心扉,去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
關鍵詞:傳統教學模式;課程資源限制;探究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83-01
新教材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資料,同時加強了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淡化了概念和規律的嚴密體系,表面上看起來知識點少了,難度降了,但給教師創造性勞動的空間大了,通過近三年對新教材的使用,總體感受是幾個度不好把握。結合自身的授課感受,反思我們自己的教學,發現以下現象在我們的教學行為中還在延續,在我們教學中應該注意處理好。
一、傳統的教學模式、觀念和方法帶進了新課堂
學科本位的觀念仍然很濃厚,尤其是對科學探究的意識、認識和實施還沒做到真正到位,還在考試的指揮棒下忙碌,多數情況下還是老觀念加老方法,穿新鞋走老路,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承和積累,很多時候認為學生進行探究費時費力,學不了多少知識,將無法應對考試。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全是“三維”評價,也基本上還是停留在重知識與技能的考查,用分數來評價衡量,這都是陳舊的觀念指揮著我們的行為。仔細想想這種觀念其實是將學生的科學研究思想方法、自我學習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和技巧排除在學生的知識范疇之外,同時也是沒有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優勢。我們應該認識到科學探究式學習雖然耗費時間和精力,但能夠使學生感悟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能加深對知識的深化理解和掌握,增強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科學研究思想方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是能夠得到充分體現的。
二、“只有講過才算教過”的觀念仍在影響我們的教學行為
可以說這也是形勢所迫,畢竟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對各級考試,評價機制的不健全和相對滯后也是造成這一不良現象的原因之一,以考試的分數來評定學生學習的好壞,也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的好壞評價教師的教育教育學能力的高低以及作為評先晉級的條件等,這都無形之中影響著教師,基本上是為考為教,而非從學生發展的基本需求出發。
三、對課程資源限制的部分內容感到無所適從
圖書、電腦、網絡等課程資源也還相當貧乏,學生自己動手查找資料受到極大限制,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還十分突出;對于農村中學,很多活動是無法開展的,比如社會調查、咨詢、小制作、小發明小創造等都很難實施,不動手不動腦就構建不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契機和情境,很難使學生的知識得到應用和深化。再如用示波器觀察波形,絕大多數學校不具備這個條件,但我們可以利用電腦附帶的聲音錄音的小程序讓學生真實感受一下,以增加教學的直觀性,避免了學生的機械記憶。
四、把學生的探究活動上成實驗驗證課
主要表現在對探究式教學的基本要素還不十分清楚,各個環節落實不到位,尤其是學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幾乎被書本所左右被教師所代替。對大多數探究活動來說,經歷體驗探究的過程往往比得到結果更重要更有意義,但為了趕進度而在學生還沒有進行足夠的思考時草率地得出結論的現象還是比較普遍的。課堂上學生的探究活動花費的時間相對較長,加之儀器設備的精度不一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探究活動的認識、態度存在差異,結果可能是五花八門,為了得到一個較統一的“理想”的結論,往往就忽視了激發學生思維的提出問題這一環節和深化理解知識的交流評估這一環節,把探究變成了實驗。為了讓學生充分體驗探究的過程,我們應該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的各種想法各種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和討論,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是至關重要的,當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該因勢利導適當拓展,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學生知道在以后的學習中應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這對激發和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養成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勇于探索的良好學習習慣是大有好處的。
五、教學中體現學生的“自主”方面做的還有所欠缺
現如今的課堂教學,老師往往是以啟發式的方式提出問題,提出問題后很快就會以暗示性的語言迅速把學生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引導到教師設計好的標準化的路線上來,迅速指向標準答案,這與其說是引導,倒不如說是“牽引”,因為學生的主動性完全被抹殺了,而且被動地跟著教師走,這樣的教學過程學生缺乏思維活動,缺乏主動性。課堂上學生對問題的提出有時會超越教師的設想,這是教學相長的好機會,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良好的思維品質,從中吸取營養,豐富發展自己的教學智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和諧的環境里,思維才表現的最活躍。反之在壓抑的思維里,在禁錮的課堂教學氣氛中,很難產生創造性的思維。因此,和諧生動的課堂,無論對于學生還是教師都是一種享受,只有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初中物理教材存在的問題還有師生、生生課堂“互動”效果不很理想等。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用教師熱情的、誠懇的胸懷喚起學生的興趣、激情,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參與,讓師生彼此敞開心扉,去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