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桑曲宗
摘 要:小學數學課前準備在大力提倡小學數學教學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成為學生課堂教學的主要學習方式,而課前準備已逐漸被老師、學生遺忘,甚至有的老師認為,小學數學學習沒有必要準備。
關鍵詞:課前準備;新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26-01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準備是一種學習的心理準備過程。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培養學生課前準備習慣和提高課前準備能力正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一個重要途徑,我認為,要上好一節高質量小學數學課,就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一準備活動也不是單方面的,而是教師學生兩方面都要完成的,在這一準備活動中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讓學生理解準備的作用:能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學生在準備后,明白自己已經對新知懂得了什么,在課堂上要向老師或同學提出什么疑問,上課時就能有的放矢。當課堂上討論到自己的疑問時,由于好奇,想急于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凝神傾聽同學和老師的觀點,更加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要幫助學生逐步學會準備:在培養準備習慣的開始階段,教師要安排準備時間,盡量讓學生在學校、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準備,接著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準備,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練習或者有趣的形式讓學生收獲準備的成功。
3、要注意激發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每個學生都具有求知欲望,每個學生都有提高能力的渴求,教師在指導學生準備時,要注意調動學生準備的積極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不斷強化學習需要。
一、教師的課前準備
1、要熟悉教材
(1)建立全冊教材的整體觀念。拿到課本通讀全冊,通常我還會把整冊教材的練習完成,在講解教材的時候能拿準尺度,講解練習和新課的時候更加熟練。在熟悉教材的基礎上,弄懂本冊教材在整個小學階段數學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冊教材的銜接情況,把握重點難點進度。
(2)吃透小節內容。確定每一小節、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圍繞目標組織教學。力求做到目標單一,一課一得,避免打盲目仗。
要熟悉學生
(3)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了解尖子生、中等生、后進生的學習情況。
(4)摸清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紤]學生哪些內容沒有接觸,哪些內容已經學過,哪些內容雖學過但未掌握,有多少人未掌握,占多大比例,是否在下一堂課安排一個復習環節等。
(5)問題的設計。老師每節課要提的問題也要想好,每個問題還要達到教學的目的,把課堂上的40分鐘盡量利用到每一個實處。(6)要注意對書面作業、課堂提問、平時測試等進行分析,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
2、要設計教學過程
(1)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導入,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把學生的注意力抓住。
(2)在教學新知識的時候注意想清楚每一個環節的問題,使每一個問題環環相扣,并能緊扣教學內容,達到教學目的。
(3)把教學術語、概念、公式、進率等的教學滲透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活動中,盡可能采用趣味教學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4)練習內容要多種多樣,并讓不同知識層的學生進行嘗試,老師便于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5)在教學中要滲透人文教育和德育,思想的教學,數學的教學不僅僅是教數學,還要在教數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怎樣做人。
(6)教師要對本節課的知識做一點延伸補充,通過學生的聯系達到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二、課前準備對新教學的重要作用
1、課前準備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前準備可以使學生的新知識處于有準備的心理狀態,老師上課上什么內容,自己通過準備可以了解在哪些方面還弄不懂,這樣帶著問題走入課堂,效果明顯會增加。通過準備,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了內化,并有了困惑和疑問。在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這樣既節省了不必要的講授時間,給學生更充分探討的時間,又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使聽課具有針對性,為掌握新知識作好心理方面的準備。學生在準備時,對自己不懂的內容都做了標記,聽課時,就會主動的、有重點的聽課。教師在審閱學生的準備作業后發現學生較集中、較典型的問題,教學時也會有針對性的施教,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2、課前準備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準備是讓學生自己去自學,通過自學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校教師能教給學生的只是最基本的的知識。大量的新知識靠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的去探索,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自學。因此,從小就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通過準備,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培養自學能力的舞臺。準備時學生會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這個過程正是在鍛煉學生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課前準備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常常有一些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對教師所講解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吸收。但是,有的學生會因為前面的知識還沒有完全理解就學習后面的知識,感覺難度很大,而逐漸失去興趣。要求課前準備以后,這部分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與理解,初步掌握了要學習的知識,有了一些成功感,這種成功感促使他想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也就會積極參與課堂上的討論、提問,對學習便有了信心。長期堅持,自然不再覺得數學難學,從而對數學學習也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