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翔宇
摘 要:小一新生由于其年齡非常小,適應力稍微差,在進入小學的第一個學期時,有很多不適應狀況,讓老師和家長比較苦惱。本文從四個方面給班主任和家長朋友支招,相信會對大家都會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一新生;銜接期;適應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245-01
金秋九月,又一批學齡兒童背上小書包,帶著興奮與憧憬跨進小學的校門,踏入他們人生路上的一個新起點。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的生活方式、活動范圍和人際交往等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如何讓孩子們邁好入學第一步,更好地適應新環境?
一、確保學生睡好覺,吃好飯
孩子上學,首要關注的一點就是讓學生把飯吃好,把覺睡好國內曾有一項統計,小學生每天多睡一個小時,其成績可以提高4%到10%;近視眼的概率降低5%左右。現在的孩子,對電視和電腦是很入迷的。學習階段的青少年,要有節制看電視和玩電腦,以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很多家長在幼兒園時不限制孩子看電視,進入小學后,習慣一時不好改。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電視電腦對孩子學習的負面作用。教師可以幫助孩子選一些好的課外書,讓孩子從經典書籍中尋找樂趣,讓書籍的魅力把他們從電視電腦跟前吸引開。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多參加體育鍛煉。在大自然中,在運動中感受快樂。并且當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也盡量不開電視不玩電腦,以避免影響和誘惑孩子,讓孩子專心完成作業,及時完成作業,早睡早起。
除了睡覺,早餐也很重要。應該建議家長,每天晚上讓孩子早點睡覺,早上起床后,安排充足的時間吃早餐,家長盡量做到讓孩子在家吃好、吃飽營養早餐。應該避免給孩子錢讓他自己買早餐,因為孩子只喜歡買那些沒有營養、只顧口味的零食及由色素、糖精、自來水混合成的“飲料”等。時間久了,會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
小學生的學習重點并不是書本知識,而是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這一點小學教師深有感觸。
正確的站姿坐姿,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對于一年級新生來說說,特別重要。站如松,坐如鐘。寫字姿勢要注意“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不能斜著身子,歪著頭寫字。練習寫字的初期要強調姿勢正確,寧可寫得慢些,少些。教師這時一定要少布置任務,多檢查糾正。在家里時,家長也要做到認真監督,幫助孩子預防近視眼。同時要注意用腦衛生和保持口腔衛生。
家長要有意識培養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文具等學習用品,自己收拾書桌,睡前檢查書包里的文具課本是否齊備。家長還應教育孩子養成文明的言行。不罵人,不打架,走路要走斑馬線,不闖紅燈。見人問好、如廁后沖廁所、這些細節看似不是問題,但都應該在小學階段充分注意。教師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一定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三、少拿學生做對比,多比較孩子自身的成長。既要“打氣”又要“補胎”
家長拿孩子和親朋好友的孩子比,老師在班級里將優生和劣生對比,比較很常見。但是這種對比通常是弊大于利的。孩子和大人一樣,也有自尊心。比較多了,孩子就會產生逆反和自卑心理。應該多拿孩子今天的表現去比較昨天的表現,多看到今年的表現比去年進步了哪些。并且應該多去關注孩子的“閃光點”,積極的一面。不要老把缺點掛在嘴上,這樣相當于反復強化了他的缺點,反而不利于缺點的改正了。
孩子首先需要表揚,但過度的表揚,就不好了。一個從來不挨批評的孩子,長大后心理承受能力就差,遇到事情就會形成“蛋殼效應”。 教師和家長要給孩子犯錯的權利,以正確的心態面對孩子犯錯。當孩子做錯事時,首先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什么事,指出造成什么后果,及你對這件事的感受:不高興,很生氣還是氣極了,最后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喜歡他愛他的,所以才會指出他的錯誤,并且你相信他會努力改正的。對于孩子,批評有效果,嘮叨卻一點效果都沒有。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長和教師的意見要統一,不一致的意見容易讓孩子無所適從。
四、避免施壓,讓孩子喜歡學校,喜歡老師,喜歡同學
“你們老師是很厲害的,你不聽話讓她收拾你”“你再不遵守紀律,我看見你媽媽時,一定告訴她”……類似的言語屢見不鮮,雖然說此話的父母和老師出發點各不相同,但是對于孩子來說,造成的后果卻可能是相似的。孩子們會在潛意識里對小學生活產生畏懼心理,并且拉大了孩子和家長老師的心理距離。教師和家長應多鼓勵孩子,讓孩子對小學生活有一種美好的憧憬和期待,減少孩子對新環境的畏懼感。讓孩子意識到成為一個小學生是他長大的一種表現,有利于孩子適應學校的制度和學習氛圍。家長可以經常和孩子交流他的學校生活,交流和老師同學相處的故事。但是要注意語言的藝術。多讓孩子談談在學校的有趣的事情,多談談對新學校新同學新老師的好感,這樣有利于孩子更加喜歡小學生活。同時根據孩子的描述,家長要及時指導孩子如何與同學,與老師相處。
小學是孩子求學生涯的第一步,第一步走的如何,可以決定后面的路能走多遠,走的是否順利是否快樂。讓每個孩子快樂地享受每一天,是每個教師和家長的心愿。讓我們一起努力來幫孩子順利度過銜接期,為她們的健康快樂地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