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付軍
近年來,《駐馬店日報》就做好成就性報道進行了有益嘗試,特別是從哲學角度思考創新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使其走出概念化、工作性、低層次的誤區和困境。本文結合《駐馬店日報》2013年末開展的“盤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駐馬店改革發展穩定亮點”報道談幾點體會。
一、小中見大,增強貼近性
人們的認識總是從具體的、個別的、簡單的事物開始,“小”是共同特征。年終成就性報道是一篇大文章,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牽動經濟文化民生、關聯全市縣區鄉鎮。尤其是2013年,對于駐馬店市來說,既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奮力實現市委提出富民強市加快崛起目標的關鍵一年。這一年,駐馬店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開放招商實現突破、城市建設快速推進、民生得到持續改善、干部群眾精神狀態良好,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明顯的成就。人們認識的規律性決定了年終成就性報道思路的指向性。報社編委會在討論時認為,以往成就性報道之所以出力不討好,叫好不叫座,原因就在于整個策劃過分強調所謂面面俱到,在具體報道時一味突出宏大敘事,在單稿寫作時盲目追求鴻篇巨制。那樣的報道忽視了讀者的認知心理,雖大卻空泛、雖全卻繚亂。應改換思路,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尋找切口、小中見大。
循著這個基本思路,我們一開始就把2013年年終成就性報道定位在“亮點”上,要求本次年終成就性報道堅決擯棄以往大而全的報道手法,通過敘述小人物、小事例、小細節去展現全市發展的大成就、大跨越、大主題。
市中心城區六件惠民實事是2013年初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是堅持執政為民、重視改善民生、完善城市功能、解決群眾最急需最關心問題的具體體現。在策劃這組報道時要求記者筆墨一定要著重在老百姓對六件惠民實事的感受和體驗上。《老張師傅家里享保健》說的是長年有病在身的老張師傅,自從2013年9月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后,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社區醫生前來問診送藥;《紅領巾在博物館里的笑》說的是市第三小學學生劉燦燦,2013年12月21日利用周末時間在家長的陪伴下興高采烈地參觀市博物館,并在文中說明,駐馬店市以前沒有博物館,2013年7月1日正式建成免費向市民開放。這一組報道共12篇,雖然都沒有直接寫市委、市政府如何重視,如何組織施工,但每篇字里行間都浸透著市委、市政府的為民愛民情懷,讀起來親切感人。
二、舊中尋新,打磨鮮活感
成就性報道應該說都是過去的事情,舊的事物。在這里,新與舊是一對辯證關系,新事物是舊事物發展的趨勢,舊事物是新事物存在的前提。編委會在策劃2013年年終成就性報道時強調,關鍵一點就在于舊中尋新,善于從過去的成就中尋找出新鮮事實來。可能是新的數字,可能是新的事件,也可能是新的現象。
方法一變天地寬。承擔報道任務的記者們在充分掌握去年全市工作成就素材的基礎上,積極從中搜尋具有新意的東西。項目建設是2013年全市的一項重點工作,市委、市政府深入開展項目建設推進年活動,整體工作成效斐然。怎樣把這項成績鮮活地反映出來呢,記者在采訪市委2014年經濟工作會議時獲悉,2013年駐馬店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20億元,增長53%,高于全省增速3.9個百分點。長期以來,駐馬店市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地區,項目建設一直處于全省落后位次,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新聞價值的數字。于是記者把已寫好的稿件打碎重新謀局布篇,第二天《項目建設——高于全省增速3.9%的背后》見報。新的數字、新的增速,凸顯出全市項目建設工作成就的新聞價值,并由此帶出成就背后的故事,整篇報道也一下子被激活。市政建設也是2013年駐馬店市的一項重點工作。2013年,駐馬店市拉大城市框架,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對外形象明顯提升。為了給報道尋找一個好的新聞由頭,記者硬是把寫好的稿子壓了一周。12月26日,市政基礎工程練江河大橋建成通車,記者在第二天見報稿件的導語中這樣寫道:“昨日隨著練江河大橋的建成通車,我市拉大西部城區框架的規劃已變成現實。記者在練江河大橋通車現場見到了市住建局負責同志,他告訴記者,2013年是駐馬店城市建設快速推進的一年,尤其是練江河大橋的建成通車,使得新規劃的西部城區與中心城區連成一體,這標志著今年市中心城區拉大框架的目標已經實現。”這篇報道正是由于選擇了從新近發生的事實切入,不僅強調了練江河大橋通車的意義,也使新聞性有了陡然提升。
三、靜中求動,張揚吸引力
靜止不是新聞,變動才是新聞。記者的巧妙之處就在于讓成就動起來,靜中求動,變靜為動,以動取勝。基于這個思考,報社編委會對2013年年終成就性報道一開始就明確指出,以往成就-_生報道之所以缺乏吸引力,原因就在于把成就性報道寫成了做法的羅列、結果的展示、現象的表述。成就_生報道雖然不能脫離成就這個基本面,但也不能就成就說成就。要通過運用故事講述、情節設置、情景回放等手法反映成就,這樣成就性報道才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才能張揚出吸引力。
縣區亮點是2013年《駐馬店日報》策劃年終成就性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駐站記者承擔這項任務。平輿縣駐站記者在報道該縣環境治理亮點時,一開始就給讀者展現了這樣的畫面:“碧波蕩漾、垂柳依依,小清河景色十分宜人。昨日是個周末,記者來到平輿小清河游園,只見孩子們坐在游船上在湖中穿梭,情人們在鵝卵石鋪就的花間小路上散步,老人們也來到了游園坐在木椅上曬太陽。可誰知,半年前這里由于皮毛工業污染,還是一條龍須溝……”場景動起來了,報道焉能沒有吸引力?汝南縣在全市招商引資工作中處于領先位次,駐站記者在反映該縣亮點時,有意避開縣委政府如何開展工作,而是重點講述了三個已在汝南投資創業的外地客商,回家一個月帶回來一個投資上百億的電動產業園的故事。三個故事生動感人,折射出汝南縣委政府善待客商的誠意和舉措。去年,泌陽著力把打造服務型政府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駐站記者以在泌陽行政服務大廳一連蹲守三天擷取的一個鏡頭作為開頭。生動形象地說明,這樣的態度、這樣的效率,不就是服務型政府的寫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