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鍵客戶管理上如何獲得成功
關鍵客戶管理(KAM)是過去20年間銷售變革潮流中最重要的改變之一。B2B供應商用KAM來管理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客戶關系,而且能產生可衡量的商業價值。KAM是一項重大改變,但只要遵照以下七個步驟,就可以大幅提高成功率:第一步,認清KAM是一項組織變革,而不是一項銷售技巧。最佳實踐公司為實施KAM,不僅訓練銷售人員,也訓練運營和供應鏈人員。第二步,得到高管的支持認同。這種規模的組織變革需要高管的支持,最好是C級管理者。第三步,指派一位KAM捍衛者。找一個人來捍衛KAM計劃,并推動實施。第四步,謹慎確認你的關鍵客戶。要推展KAM計劃,你必須找出一些關鍵客戶,給他們提供一些特別待遇,好讓他們覺得與眾不同。第五步,指派并訓練關鍵客戶經理。第六步,設定適當的衡量標準。能衡量的事務才能被管理,如果你要求關鍵客戶經理與那些客戶建立長期關系,不要用獎勵典型的銷售工作方式來獎勵他們。第七步,標桿比較并建立最佳實務。上述七個步驟可協助組織順利轉型并采用KAM。這并不簡單,但值得一試。
提高你的協調能力
戰略性領導者必須善于找到共同點,得到擁有不同意見和目的的利益相關者的認同。這需要領導者積極拓展,成功取決于主動溝通、建立互信以及頻繁參與。1.盡早并且經常溝通,以防止組織中出現兩個最常見的抱怨:“從來沒有人問過我”和“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2.確認內外部的關鍵利益相關者,畫出他們在你的倡議中的位置,準確找出利益不一致的地方。3.運用結構化有促進性的談話來暴露有誤解或者受抵制的領域。4.直接找到抵制者,了解他們的顧慮并進行相應處理。5.在開展你的計劃或戰略時,謹慎關注利益相關者的立場。6.認可并獎勵支持團隊協調的同事。
消費者更喜歡整數定價
盡管營銷者很喜歡用0.99結尾的定價標簽,但美國康奈爾大學的邁克爾·林恩等人研究發現,消費者更喜歡支付整數價格。
在一款電子游戲的周年慶上,開發者邀請用戶通過PayPal支付任意價格來下載該游戲,來自104個國家、超過6.5萬名用戶以出價1美分到150美元不等購買了該產品。數據顯示,57%的消費者支付的是以零結尾的整數價格,另有4%的人支付了半美元的價格。由于是電子付款,可以排除消費者是為了避免找零的麻煩,因此研究者推斷,消費者從直覺上更傾心整數的價格。
雖然以0.99結尾的價錢看上去會更便宜,但有研究表明,消費者潛意識里會把整數標價與高質量聯系起來,希望購買以整數標價結尾的商品。因此商家在定價的時候,應該根據消費目標的不同來制定價格,0.99結尾不是萬能的。
讓員工成為辦公場所的主人
為了營造一個高績效文化,辦公環境的好壞比你想象中重要得多。最新研究指出,員工在工作場所的選擇權和自主性,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幸福感,而且有助于激發工作積極性、提高業績。比如,在某家領先的科技企業,員工可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辦公桌的布局、高度和外形。為了更好地支持某個項目時,團隊成員還可以隨意調整工作場所布局,比如將辦公桌圍成一個圓圈或一字排開。這樣的安排能讓員工更好地掌控工作進程。
因此,考慮一下,你的組織能夠為員工提供什么樣的空間和工具,從而支持并提高他們的日常工作效率,進而完成公司目標。
如何提高闡釋能力
對正確道路提出挑戰的領導者,將會不可避免地引出復雜和沖突的信息。這就是為什么最好的領導者還要善于闡釋。你應該綜合所得信息,而不是條件反射地去看或聽自己預期的東西。你需要識別模式,從含糊中找到出路和新見解。芬蘭前總統巴錫基維(J.K.Paasikivi)喜歡說:智慧源于識別事實、加以辨別和重新思考,直至提示其隱藏含義。1.在分析模棱兩可的數據時,列出你觀察到的至少三種可能的解釋,并邀請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提供觀點。2.強迫自己既關注細節又著眼大局。3.積極尋找缺失的信息和證據來駁斥你的假設。4.用定量分析來補充觀察。5.離開一下——去散個步、看藝術品、放一些非傳統的音樂、打乒乓球來促使自己有開放的心態。
有效成本控制
有效的成本控制具有以下幾個前提條件:無論哪里有成本,資源的集中就必須以控制這些方面的成本為中心;不同的成本必須不同對待;在降低成本上,唯一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完全砍掉某一項活動;有效的成本控制要求著眼于整個企業;“成本”是經濟學術語,因此需要分析的成本體系是創造出經濟價值的完整的經濟活動。
集中資源于成果是最好和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畢竟,成本不是獨立存在的,它總是為成果而發生的,至少是在目的上。因此,重要的不是成本的絕對水平,而是付出的努力與成果之比。無論付出的努力有多么省錢或有效率,如果沒有成果,它不是成本,而是浪費。
運用沖突改善團隊信任
對團隊來說,沖突不是壞事,害怕沖突,才是問題的征兆。規避爭執、在重要議題上不愿表達真正的想法與意見、總是在權衡利弊得失之后才選擇性地與人發生沖突,不僅會導致錯誤決策,還會制造人與人之間愈來愈無法彌補的嫌隙。久而久之,那些習慣不把心中想法說出來的團隊成員,挫折感就會愈來愈大,他們決定忍耐而不是信任,這種互動關系對團隊傷害最大。
每個人都必須學習如何從非建設性言行中收拾情緒,重新回到建設性沖突,并適應轉換過程中的不安。曾有一家大型飲品公司旗下事業部副總裁,他的領導團隊內需要更多建設性沖突,但始終無法讓團隊成員坦率地說出反對意見。于是,這位副總裁立下兩條規則:第一,假如有人在會議討論中保持沉默,就表示他持反對意見;第二,在每個議題討論結束時,副總裁會向每位成員確認,他們同意這個結論并承諾遵從。這兩條規則立刻改變了他們的會議氣氛,也立刻激發出建設性沖突。
有關領導力的四種謠言
1.每個人都能做領導者。許多高層不具備自知之明或者做好領導所需要的可靠性,自我認知與可靠性只是成就優秀領導者的一部分,有志者還必須具備做優秀領導者的意愿,但是許多有才華的員工對承擔責任并不感興趣。2.領導者總能取得商業成功。如果優秀的領導力取決于結果,那么挑選領導者能容易許多,比如,你可以從任何情況中挑選業績最好的人做領導,但事實顯然沒有那么簡單。3.站在金字塔頂的都是領導者。人們誤以為能夠坐上領導者寶座的就是好領導,但是某些善于操控辦公室政治的領導者,不用通過真正的才能就能身居高位。根據定義,領導者是擁有追隨者的人,和階層沒有任何關系。4.領導者是優秀的導師。這種思想催生了一整個作坊式培訓產業,它假定一個人既能做好領導者又能做優秀教練的天才,但是這類人微乎其微。我們更常見到類似喬布斯的領導者,他們獨特的優勢在于其展望未來、鼓舞他人的能力,而非他們為人導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