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學剛
電視直銷保健品黑幕
文/趙學剛
“各位觀眾,大家好,這里是‘名醫坐堂’欄目,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專家名醫是……”“電視機前的朋友們請注意,如果你也有:血壓高并且長期服用西藥降壓,同時出現頭暈、頭痛、失眠、健忘、心悸、四肢疲乏等癥狀,但苦于沒有很好的辦法解決,請您不妨打個電話過來……”“欄目播出時間前50名打進電話的觀眾,能免費領取‘降壓老湯’。您先試為快,趕快打電話……”
舞臺上面坐著一位端莊的美女主持、一位看上去很有醫道的“中醫專家”,臺下一群熱心鼓掌的觀眾……最后,還會有一些患者現身說法,說此藥的效果如此了得等等。
電視上,“名醫坐堂”、“健康大講堂”、“健康一對一”等廣告節目,時常在不經意間映入我們眼簾。然而,就是這些耳熟能詳的廣告,多充斥著謊言和欺騙,讓人不勝其擾,又防不勝防。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檢察院以涉嫌銷售假藥罪,已對利用電視直銷廣告將保健食品冒充中藥的兩名主犯批準逮捕。檢察官在辦案中發現,此類犯罪呈現四個特征,應引起廣大消費者和相關部門的警惕和重視。
“暑假前一天,我早晨買菜回家,就在電視上看到這個廣告,我血壓、血糖高都六七年了,那廣告上專家講的,越說越到我心里面,所以我就按照電視上留的電話打了過去……誰知道電視上也會是騙人的呢?”今年57歲、退休已經兩年的劉老師花了近1600元,買了兩個療程的“仲景百歲湯”服用,同時停食其他藥品,誰知血糖不降反升,從9.2升到11.6,劉老師這才覺得上當了。
其實,被騙的并非劉老師一人,只是因為服用這些含有一定中藥成分的假藥并不會立即產生直接的危害,所以很多人并沒有選擇報案。
經查,劉老師購買的“仲景百歲湯”是哈爾濱“金安天禧”公司生產的“藥品”,該公司實際經營人為張某某,女,1982年出生,她先后在北京、哈爾濱等地注冊了八個公司從事電視直銷生意。她通過北京某廣告公司,多次將食品、保健品冒充藥品的廣告投放至湖北衛視、內蒙古衛視、青海衛視等數個省級電視臺。2014年4月至7月,她從河南省某藥業有限公司訂購“仲景回春湯”、“仲景百歲湯”、“除痹驅風湯”等三種產品10萬盒計400萬元。在電視廣告中,這些保健食品具有從根本上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風濕骨病等疾病的藥品功效。經查,僅三個月時間,其已銷售總金額達1900余萬元,嚴重誤導了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數十萬名消費者,甚至耽誤一些患者及時就醫,對人民群眾生命安全造成較大危害。
直銷廣告20分鐘左右,廣告節目一般包括“主持人主持、觀眾提問、專家講解、患者現身說法”四個環節,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片中的“專家”重點強調西藥副作用大,治標不治本,而他們的產品依據“食藥同源”的中醫原理,標榜自己的產品是無副作用的純中藥。購買假藥受騙者多在50歲以上,常年患有高血壓、糖尿糖、風濕骨病,他們一直服用西藥,但總不見效,因此求藥心切。受害人有的因文化水平受限、對藥理知識和法律法規缺乏認識,對藥品、食品、保健品、中藥等難以甄別。同時,犯罪分子又大肆夸大宣傳假藥的功效,導致患者疏于防范而上當。
“第一步,報家門,讓顧客有心理準備;第二步,問診;第三步,挖掘主訴;第四步,下危機……”“危機下得狠,單子特別穩”、“繪畫,夢想圖”……這些都是張某的公司對接話員專業“話術”培訓的內容。通過專業培訓,接話人員對患者是“循循善誘”,最終讓患者“心甘情愿”花高價購買她們的“純中藥”。
“八大流程”的發明者就是張某經營的金安天禧公司的業務主管董某。董某是張某的黑龍江老鄉,由于她能干、勤奮、肯干,張某對她很信任和欣賞,讓其管理員工多達百余人,董某將公司員工編成一區、二區、三區,每個區還分A、B、C、D不同的小隊,并在每個區、每個小隊任命負責人,并有專門負責考勤、勞動紀律的管理人員,每個員工績效和薪水直接掛鉤。她對員工進行“專業”培訓,全員學習“話術八大流程”,要求必須人人熟記。
流程第一步叫“報家門”,只要有觀眾打電話進來,接電話人員就會說“我們是某某中藥研究院”;然后,聽觀眾說要什么產品,她們就會具體說是哪個研究所的,如觀眾說想買她們的“回春湯”(其宣傳可治療糖尿病),接電話的就說是糖尿病研究所的。董某還告訴員工,在接電話時,對顧客的態度一定要好,一定要表現出非常強的專業性,還要學會“偷換概念”……
涉案犯罪嫌疑人在利用電視購物手段推銷假藥時,為逃避司法打擊,多和申通、郵政速遞、順豐等大型物流企業簽訂合作協議,為他們銷售假藥提供快遞服務。同時,他們還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諸如烏發散、祛斑霜、生發液等產品。公安機關在查處犯罪涉案金額時,他們往往將公司的賬務銷毀,公安機關只能從和他們合作的快遞公司查取證據,然而,由于他們通過快遞公司運送的產品并不能確定全部是涉案假藥,這就給涉案金額的查實帶來較大難度。
淮陰區檢察院在審查此案時,只能根據舉報人糖尿病患者李某一次用3120元購買的兩個療程的“苦瓜桑葉片”65盒作為主要證據將其逮捕,其余證據的認定都存在較大的困難,這樣,就是認定其為銷售假藥,由于數額不大,又沒有證據證明其產生嚴重后果,所以最終的量刑也不可能太重。其實,據張某自己交代,僅她自己的倉庫里,就有快遞公司借為儲存的“115、116、117、118、119”等不同的貨物代號,每個代號就代表一個電視購物營銷公司,由此可見此類犯罪的嚴重程度。
當前,電視直銷廣告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有多地方電視臺受巨額利益驅使,對其中充斥的大量違法內容,視而不見。據犯罪嫌疑人張某某交代,其電視直播廣告由廣告公司制作,通過和地方衛視廣告業務員聯系、合作、投放,雖然也經過審查,但一般都會通過。資金基本是十檔付款一次,一檔7萬至13.5萬元不等。在四個月間,金安天禧公司和另一嫌疑人王某一共投入廣告175檔左右,投入廣告總費用達1500萬元以上。犯罪分子雖然獲得一定的利潤,但電視臺在此過程中獲利更為豐厚。因此,涉案人員在交代罪行時,均認為電視臺對其投放的直銷廣告應負有審查不嚴的責任,并認為應以同案犯對電視臺廣告審查人員予以查處。
的確,作為省級衛視,廣大人民群眾對其播出的節目具有較大程度的依賴性,甚至認為省級衛視是代表黨和政府形象的,不應有假。對于患者或其家屬來說,既然政府都認可的中藥產品,應該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因此而愿意高價購買。
淮陰區檢察院辦理上述案件的陳蘭花檢察官、張玲檢察官就如何避免利用電視直銷廣告騙取錢財的現象,提出三點建議:一要盡快提升電視直銷企業的準入門檻。加強對電視媒介的監管,明確電視媒介的無過錯責任原則。電視臺應對企業的注冊資金、銷售的產品是否符合國家標準等等進行嚴格的審核,并應對企業設立時規定交納“電視直銷企業銷售保障金”的規定,規范企業營銷行為,為消費者謀取合法權益作最終保障。二要強化宣傳教育,引導消費者增強自身保護意識。充分利用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加大藥品、保健品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對該領域生產、銷售假藥行為進行報道,尤其是在老年群體中,對其危害、識別及防范進行宣傳,提高公眾的辨識能力。建立舉報電話熱線,暢通群眾舉報渠道,發動群眾參與、監督打擊制售假藥犯罪或以食品、保健品、純中藥為幌子的欺騙行為。三要進一步加大所有涉案人員的打擊力度。不僅要打擊違法經營者,也要對負責電視直銷廣告審查人員加強監管,對唯利是圖、不負責的聯系人及審查人員,依法予以刑事處罰。各有關部門應集中開展專項行動,對電視直銷行業進行全面清查,凡不具備開辦電視直銷公司條件的要堅決予以取締,吊銷其營業執照。在整頓清查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務等措施,盡快使電視直銷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
鏈接
電視直銷騙術揭秘
一是炒概念:專業術語蒙人。從春夏兩季大拍賣,到穿插無數的小拍賣,藝術品收藏升溫有目共睹。越來越多的資金介入其中,越來越多的天價傳奇不斷上演,藏品價值空間想像力也被無限放大。
二是巧包裝:利用主題賺錢。從2008年的奧運會,2009年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紀念,2010年的世博會,到2011年的辛亥革命紀念和建黨90周年紀念,宏大事件下衍生出無數主題的紀念章、紀念冊、紀念鈔、紀念郵票,乃至各種紀念衍生品。
三是避追責:模糊的廣告語。情緒亢奮的電視直銷藏品廣告并非全無節制,只要稍加留意,我們還是可以發現廣告語中給消費者“下套”、“埋雷”。
三是抓“商機”:能坑就坑 坑完就跑。由于藏品的直銷利潤同樣很高,不少從事電視直銷的公司開始將銷售對象從傳統產品轉向貨幣、郵票等收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