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燕 陳國旗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玉屏風顆粒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臨床觀察
朱海燕 陳國旗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醫院,陜西 安康 725000)
目的觀察口服玉屏風顆粒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的療效。方法97例哮喘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對照組47例。對照組予布地奈德氣霧劑霧化吸入,治療組口服玉屏風顆粒聯合穴位貼敷治療,療程均為3個月。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IgE和嗜酸細胞計數的變化及臨床療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外周血血嗜酸細胞計數、免疫球蛋白IgE均顯著降低(P<0.01),治療組CD4+、CD4+/CD8+顯著降低、CD8+明顯增高(P<0.01);治療后兩組間相比,治療組血嗜酸細胞計數、免疫球蛋白IgE水平、CD4+、CD4+/CD8+低于對照組(P<0.05),CD8+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口服玉屏風顆粒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明顯優于西醫單純激素局部霧化治療,其機制可能與調節T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IgE和嗜酸細胞有一定關系。
支氣管哮喘 緩解期 兒童 玉屏風顆粒 穴位貼敷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是由多種細胞及細胞組分參與的以氣道高反應性和慢性炎癥為特征的慢性氣道疾病,具有反復發作,遷延難愈的特點。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本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圍內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既往大量臨床觀察表明哮喘病程和緩解期防治療效有一定相關性,病程越短,療效越好[2],因而緩解期的防治尤為重要。筆者采用玉屏風顆粒口服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兒童緩解期哮喘,并以布地奈德氣霧劑霧化吸入治療作對照。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選擇 西醫診斷標準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中的哮喘診斷標準及緩解期診斷標準[3]。中醫診斷標準符合《小兒哮喘中醫診療指南》中的哮喘氣虛證診斷標準[4]。納入標準:病例符合診斷標準;年齡3~14歲;受試前3個月未使用過類固醇激素及接受中醫藥治療;愿意接受治療和檢查,臨床資料完整;受試者及其家長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心、肝、
腎功能不全和合并嚴重疾病的患者;依從性差,未按規定服藥,無法判斷療效和資料不全等影響療效者;根據醫生判斷,容易造成失訪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09年6月至2013年9月本院門診就診的97例哮喘緩解期患兒,按就診時間隨機分為治療組50例與對照組47例。治療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3~6歲38例,6~14歲12例,平均(7.91±2.16)歲;平均病程(4.50±2.14)年;病情程度輕證27例,中證19例,重癥4例。對照組男性21例,女性 26例;年齡 3~6歲 37例,6~14歲 10例,平均(7.78±1.85)歲;平均病程(4.36±2.07)年;病情程度輕證28例,中證例17例,重癥2例。兩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情輕重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口服玉屏風顆粒(廣東環球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930036)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年齡≤7歲,每次1/2包,每日2次;年齡>7歲,每次1包,每日2次。穴位貼敷藥物由本院制劑室提供(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按4∶4∶2∶2∶1比例制成藥餅),穴位選擇肺俞、盲俞、定喘、膻中,避開發紅、破潰、起泡部位。自夏季三伏的第1日開始貼敷,每3日更換1次,每次1~2 h。對照組采用布地奈德氣霧劑吸入治療。年齡≤6歲患兒配合儲霧罐使用。3~6歲患兒每次吸入100 μg,年齡≥6歲患兒每次吸入200 μg,均每日2次。治療期間除急性發作時予對癥治療外,不用其他藥物治療,療程3個月。
1.4 療效標準 臨床控制:1年內哮喘無發作,咳、痰、喘癥狀消失。顯效:1年內急性發作次數較治療前減少2/3,急性發作的休止期明顯延長,咳、痰、喘癥狀明顯減少。有效:1年內急性發作次數較治療前減少1/3,急性發作的休止期延長,咳、痰、喘癥狀減輕,但均不及顯效。無效:1年內急性發作次數無變化,咳、痰、喘癥狀無改善。
1.5 外周血檢測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后清晨空腹靜脈采血5 mL(肝素抗凝),1 mL送生化室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嗜酸細胞計數,其余4 mL分離血漿及血細胞,散射免疫比濁法檢測血IgE,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FASCCalibur流式細胞儀)檢測T細胞亞群。
2.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綜合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嗜酸細胞計數和免疫球蛋白IgE比較 見表2。與治療前相比,治療后兩組血嗜酸細胞計數和免疫球蛋白IgE均下降(P<0.01);治療后兩組間相比,治療組血嗜酸細胞計數、免疫球蛋白IgE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嗜酸細胞和免疫球蛋白IgE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嗜酸細胞和免疫球蛋白IgE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嗜酸細胞(109/L) IgE(U/mL)治療組 治療前 0.66±0.21 158.86±17.82(n=50) 治療后 0.45±0.14**△ 109.42±13.44**△對照組 治療前 0.68±0.18 161.55±17.04(n=47) 治療后 0.51±0.11** 116.61±12.85**
2.3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細胞亞群比較 見表3。結果示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患兒外周血CD4+、CD4+/CD8+顯著降低,CD8+明顯增高(P<0.01);組間比較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血T細胞亞群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血T細胞亞群比較(±s)
組 別CD3+(%) CD4+(%) CD8+(%) CD4+/CD8+治療組 治療前(n=50) 治療后對照組 治療前59.72±4.22 31.45±2.96 28.21±3.65 1.11±0.25 60.37±5.08 35.73±3.92**△25.18±3.27**△ 1.37±0.31**△59.18±4.12 31.06±3.65 28.13±3.25 1.12±0.22(n=47) 治療后60.06±3.95**33.75±5.42** 26.37±2.48** 1.25±0.27**
哮喘屬于中醫學“哮證”、“喘證”范疇。本病病位在肺,涉及脾、腎、肝諸臟,正虛痰伏,邪阻肺絡為基本病機,發作時以邪實為主,緩解期以正虛為主,表現為肺、脾、腎三臟氣虛損之象。緩解期治療主要遵從朱丹溪“未發以扶正氣為主”的原則。玉屏風顆粒組方源于《丹溪心法》,是以扶正益氣固表立法,常用于治療氣虛外感的經典方。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益氣,助黃芪加強固表之力,防風周行全身達體表而御風寒,共奏補肺固表、扶正祛邪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玉屏風散可通過對免疫球蛋白、細胞因子、T細胞亞群、胸腺細胞凋亡的不同程度調節,對人體免疫起雙向調節和增效作用,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抑制變態反應,有效防治哮喘反復發作,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抗菌抑制病毒及抗氧化作用[5-6]。穴位貼敷法是治療哮喘的常用中醫外治法之一。穴位貼敷法刺激肺俞可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升高淋巴細胞轉化率,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能力,降低過敏狀態。刺激盲俞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定喘為經外奇穴,有肅降肺氣、化痰定喘的功效,對肺臟有相對特異性。膻中居于胸前,為肺臟所在之處,有降氣通絡之功。有研究認為膻中穴位于胸腺的位置,與胸腺相絡,可以參與機體的細胞免疫。白芥子辛散溫通、定喘止咳;白芥子醇提取物可抑制咳嗽中樞鎮咳平喘;延胡索辛散溫通、活血利肺氣,可以調整呼吸道阻力和呼吸膜的通透性從而改善肺通氣換氣功能;細辛溫肺化飲、平喘;甘遂溫化伏痰,宣通肺氣,有提高細胞免疫功能作用;肉桂溫中散寒,有抑制網狀內皮系統吞噬作用和抗體形成,增強免疫作用。生姜溫散透達、溫肺止咳,可宣肺通營助衛,增強藥物通透性[7]。
綜上,口服玉屏風顆粒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哮喘緩解期的療效顯著優于局部激素治療,其機制可能與調節T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IgE和嗜酸細胞有關。
[1]王文東,張念志.支氣管哮喘緩解期的中醫治療進展[J].河南中醫,2013,2(6):21-23.
[2]陳華.中藥貼膏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臨床觀察[J].浙江中醫,2010,6(4):24-25.
[3]《中華兒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會呼吸學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4]袁雪晶,孫軼秋,王素梅,等.固本防哮飲聯合穴位敷貼治療兒童哮喘緩解期100例臨床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0,25(12):2306-2309.
[5]宋美卿.玉屏風散的現代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S1):93-95.
[6]汪中寬.玉屏風散防治“哮喘病”的研究進展[J].菏澤醫學專科學校學報,2006,18(1):91-93.
[7]王錦鴻.新編實用中藥手冊[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58-89.
R725.6
B
1004-745X(2014)08-1519-02
10.3969/j.issn.1004-745X.2014.08.052
2014-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