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金融支農支小這一世界性難題,不斷拓寬農民融資渠道,是擺在金融機構面前的一大課題,也是金融機構義不容辭的責任。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將農村金融改革創新作為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進行部署,為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迎來了新的契機。金融機構應不失時機、迎難而上,在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上有所作為,讓農民從改革和創新中得到更多實惠。
金融新產品:旨在解決貸款“兩難”
風縣地處陜西秦嶺腹地,嘉陵江源頭,扼川陜咽喉,是有名的古戰場,有古棧道、故道、連云棧道、陳倉棧道遺址遺跡多處及新石器時期、西周、春秋戰國、秦、漢、唐時期村落遺址30處:又因地處我國南北地域“界碑”之地而冬無嚴寒,夏無酷熱,雨量適中,森林覆蓋率達50%以上,是陜西省的林業大縣,地上野生動植物資源數以千計,其中黨參(又稱“風黨”)、花椒(又稱“風椒”)、麝香等早已聞名遐邇:地下礦產資源豐富,為全國四大有色金屬基地之一。目前,全縣11萬人口,3187平方公里,轄9鎮100個村委會,其中農業人口7.5萬。
改革開放前,風縣長期沿襲廣種薄收的傳統農業耕作習慣。曾被列為國家級貧困縣和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直到改革開放后的九十年代,該縣以鉛鋅為主的礦業開發才得以長足發展,形成“一業獨大”的縣域經濟格局。國際金融危機和汶川地震之下,風縣依據縣情,提出“生態立縣、旅游興縣、工業強縣、椒藥富民”和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及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等縣域經濟戰略。而隨著銀行業內部管理不斷加強,風險防范措施逐步提高,一方面銀行貸款從資金安全考慮,貸款須提供擔保抵押,形成金融機構貸款投放難;另一方面由于農戶發展種養業、回鄉創業及災后重建資金需求量增大,農民貸款尋求擔保人或抵押物困難,形成農民貸款難、擔保難。為了有效解決農民貸款“兩難”問題,從2009年開始,風縣農村信用聯社在人行風縣支行的支持下,對農村貸款市場進行深入調查研究,并制訂和被縣政府轉發了《農村住房抵押借款登記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規定,農村住房抵押貸款的對象為風縣范圍內年齡在18-60周歲之間,擁有農村住房所有權的個體工商戶及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有合法經濟來源,具備按期償還能力和無不良信用記錄,房屋狀況良好,無權屬糾紛的自然人。同時明確,該產品利息比此前的擔保貸款下浮1個百分點等。并選定河口鎮黃牛咀村和紅花鋪鎮永生村作為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試點村。
黃牛咀村是風縣一個干余人的村子,礦產、運輸等是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經濟基礎比較好,農戶們普遍都蓋起了10萬元以上的新房??山鹑谖C下,鉛鋅價格一路下滑,堵住了村民的“錢途”。于是,除一些村民選擇外出務工,還有一些村民選擇在鄉創業,有的想買車跑運輸,有的想辦養豬場,有的則想種值藥材,且一心想把“蛋糕”做大,亟需貸款彌補資金不足。反復調研中,縣農村信用聯社發現,這些人大都是村上的能人,有創業經驗,選擇的項目潛力大、風險小,且都迫切希望以自己的房產抵押貸款。于是,2010年3月17日,風縣在河口鎮舉行了試點啟動儀式,現場為黃牛咀村張吉成等5位農民辦理了22萬元住房抵押貸款,還為14位農戶授信46萬元?!稗r村住房抵押貸款”這一金融新產品的推出,當時在寶雞市乃至全省均無先例,一經推出,便受到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的關注。
叫好與瓶頸:喜憂相伴中的期盼
風縣“農村住房抵押貸款”這一金融新產品的效果到底如何?讓我們首先到黃牛咀村張吉成等首批“吃螃蟹”的農民中去尋找答案。
調研中,張吉成高興地向我們介紹:他將自家估價近21萬元的8間磚混結構的二層樓房和4間磚瓦房向信用社抵押,貸款8萬元,加上自己的自有資金擴大了家庭養豬場,當年養母豬50頭,一年凈收入20多萬元,按期歸還了貸款。目前豬場存欄達100多頭,養豬場資產發展到80余萬元,幾年下來,他至少凈賺30多萬元。
“羅勝利憑住房抵押貸款買了一臺‘華山王牌汽車跑運輸:三組高耕林用住房抵押貸款種了8畝柴胡,兩年一茬,保守說每畝凈收入4000元:二組王輝則用住房抵押貸款除跑三輪,還種了三四畝的柴胡。他們不僅都按期還了貸款,而且幅射帶動了村民實現轉型創業和從事勞務經濟。雖然這幾年礦業不景氣,可我們村藥材、花椒、蘋果、矮化核桃等特種產業卻發展到2000多畝,約占村民收入的近半:另一大塊就是勞務經濟收入。僅2013年,全村勞務經濟凈收入大約在790萬元以上:養豬和特種養殖等約占收入的10%以上。村民不僅希望農村住房抵押貸款能持續發展,更期待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農村土地流轉、建立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等早日有所突破,使農民融資發展致富的路子不斷拓展。”村支書潘光照又向我們如數家珍般地說起其他3位“吃螃蟹”的村民和村上的發展以及農民的熱切期待。
但與風縣“農村住房抵押貸款”推行之喜相伴的是制約推行的三大瓶頸。
首先是現行制度的制約。在農村,廣大農民的房產,可以說是集其畢生積蓄建造。但長期以來,國家對農民的宅基地政策,只限定在使用功能而無資本資產功能,不能為農民擴大生產、更新住宅和規避風險提供支持,成了所謂的沉淀資產。也沒有退出機制,不少農戶新建房屋卻不拆舊、形成一戶多宅:2003-2011年,風縣有關部門通過對5個鎮60戶農戶開展的住戶特征、財產設施及收支和生產消費方面的監測調查顯示,由于外出務工等種種原因,截止2011年底,調查點的60戶中,已剩余49戶,有11戶已不在原藉,其中3戶為最早進入市場經濟經商和開辦企業淘得第一桶金,如今已搬遷至中、小城市,繼續以工、商業為生,并逐漸融入城里人的生活;3戶因為受不了當地經濟較為落后,生活條件較為艱苦,物質文化生活較為貧瘠的苦寒山區,而趁著年輕紛紛外出務工有一定經濟基礎后,又將老人、小孩接走共同在外生活的;4戶在本縣、本鄉其他開發區或移民搬遷地居住生活;1戶因為鄰里糾紛無法正常而對生活而暫時回避。而11戶中除3戶將房屋出售,其余8戶房屋一直閑置無人居住。由此可見,農村宅基地增量上升,存量利用率降低,造成宅基地資源浪費的現狀。
其此是存在法律障礙。如我國《土地管理法》第63條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建設”?!稉7ā返?7條也規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等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抵押”?!段餀喾ā芬膊辉试S以宅基地使用權設定抵押等。
三是相關機制尚待健全。如農民宅基地、房屋中介組織等新型機制的缺失。為了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在啟動“農村住房抵押貸款”新產品之際,縣農村信用聯社積極會同土地、房產等部門并特別邀請村民委員會主任、村民代表一起組成評估小組,通過確權、辦證、估值和登記等手續,力爭使該項業務風險最小化。作為全省統籌城鄉農村改革試驗區,近年風縣還在留風關統籌城鄉新區率先開展了以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房屋所有權、承包地經營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四權”確權頒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據風縣國土資源局介紹,風縣曾在1992年—1993年間對符合條件的村民逐戶摸底,統一發放了《集體土地使用證》,此后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先申請再辦理的原則,逐宗予以辦理,截至目前,全縣應辦理《集體土地使用證》27591宗,已辦理25638宗,辦證率為92.92%,但不少農戶因種種原因找不到《集體土地使用證》。且不說法律障礙,就《集體土地使用證》而言,在銀行看來,它并不能與城市人的房產證劃等號。
“農民用住房權益作抵押,一旦無法按時償還貸款,農民住房被銀行收回,可能引發較大的社會矛盾?!本嘣圏c啟動大約半年后,風縣縣委副書記張新科對一家前來采訪的主流媒體傾吐出自己的擔心。
“試點實際上還很難操作,問題在土地制度和產權歸屬上,這些問題短時間內還很難解決?!憋L縣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張寶存也如是說。
盡管人行風縣支行、縣農村信用聯社認為“農村住房抵押貸款”是件好事,許多農民也迫切希望它得以繼續推行,但在現行土地制度和相關法律面前,人們的這種希望只能成為一種良好的期盼。
新政頻頻出:激發金融創新活力
可是,僅僅距風縣“農村住房抵押貸款”一年后,黨的十八大和三中全會出臺的一系列新政及連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頻頻釋放出的信號,讓人們越來越清晰地感到,“三農”領域的改革正朝著人們期盼的方向發展,且比人們預料的更快、更好。
十八大閉幕不久后的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就明確提出
“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改革和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加強管理,依法保障農戶宅基地使用權?!钡?。
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以下簡稱《決定》)第六條《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第21款明確指出:“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推動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公開、公正、規范運行。”等。201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又鎖定了加快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等8項“三農”工作重點,強調,鼓勵探索創新,在明確底線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試,尊重農民群眾實踐創造;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許采取差異性、過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等等。
這些新政,使風縣廣大農民和金融機構深受鼓舞,激活了人們對突破“農村住房抵押貸款”三大瓶頸及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和創新的希望與信心。
在風縣農村調研中,許多農村干部群眾,如數家珍般地列舉著十八大以來一年多時間,中央出臺的惠農新政,尤其是對“三農”的呵護。如三中全會《決定》公布后,一些人和媒體對全會“土改”政策產生誤讀時,中農辦、國土資源部等立即發聲,明確劃出不能改變土地所有制,就是農民集體所有;不能改變土地的用途,農地必須農用;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損害農民的基本權益等三條底線。明確地指出,改革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路子,不是為了解決建設用地指標,也不是為了滿足城市建設用地的需要:農民住房的抵押擔保轉讓,會明顯涉及相關的土地、經濟問題和相關問題要慎重處理好:房屋轉讓后,農民是否有切實的住房保障,還要處理好相應的法律關系等等,必須通過試點慎重穩妥來推進。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時強調,全面深化改革,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而深遠。并明確提出,要有序推進改革,該中央統一部署的不要搶跑,該盡早推進的不要拖宕,該試點的不要倉促推開,該深入研究后再推進的不要急于求成,該得到法律授權的不要超前推進。集中體現出中央新的領導集體推動改革的決心和科學務實的精神。
十八大以來,人行風縣支行,積極發揮基層央行政策引導和窗口指導作用,多次圍繞落實十八大、三中全會和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推進農村金融改革召開縣轄金融機構聯席會、座談會,并將“三農”改革作為調研重點,對風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土地耕作模式經歷的變遷,取得的成就、問題及成因等進行了系統地調研,并以風縣為例,就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方向提出了建議,撰寫的《從農村土地耕作模式的變遷看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方向》被《農村金融評論》雜志采用,并與縣農村信用聯社就農村金融改革和“農村住房抵押貸款”的推行等進行了調研,撰寫了《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從風縣《農村住房抵押借款》推行難看落實《決定》和農民“四權”確權的緊迫性)等調研報告。
“農村住房抵押貸款”雖然啟動后受阻,但并未使風縣農村信用聯社停止創新步伐。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活動中,理事長張寶存在深入一線調研后,向上級社和縣委、縣政府堤交了新的調研報告,就適時開展礦山開采權抵押、林權抵押等業務及嘗試開展企業評級授信,對資信等級較高的客戶給予部分信用貸款等提出一系列新建議。2013年截止11月底,風縣農村信用聯社共發放各項貸款余額67218萬元,較年初增加3793萬元,其中涉農貸款余額65560萬元,較年初增加了4335萬元,真正發揮了支農主力軍作用。
調研中,風縣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張寶存滿懷信心地表示:繼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探索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渠道后,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等,這些都更堅定了信用聯社堅持創新的信念。允許農民以抵押房屋進行融資等方式去發展生產,有利于激發農民合理有效的利用資金發展經濟的主動性,更有利于調動農民參與農村金融改革的積極性。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宅基地使用權證和住宅所有權證將成為保障農民財產權利的有效法律依據,并能夠成為商業銀行辦理貸款的有效抵押物,廣大農民可獲得金額更大、期限更長的貸款,銀行的“三農”貸款業務也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不僅將保護和增加農民的合法財產權利,而且將為金融業的創新發展帶來難得的歷史機遇??梢灶A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的實現已漸行漸近。
(文/張革風 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