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蓓,田黨紅
(1.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醫院心內科,上海 201318;2.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上海 200120)
·調查研究·
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護理認知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
田 蓓1,田黨紅2
(1.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醫院心內科,上海 201318;2.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上海 200120)
目的了解護理實習生對多元文化護理的認知狀況及影響因素,為多元文化護理教育培訓和促進護患溝通提供依據。方法以Bernal和Froman針對護理人員的文化效能量表為基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某三級醫院120名護理實習生進行橫斷面調查。結果(1)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護理總體得分為(34.22±9.65)分,處于中下水平。三個維度中,“文化概念與理論知識”得分為(12.61±4.25)分,“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得分為(12.61±4.25)分,“語言溝通與臨床應用”得分為(11.32±3.45)分。(2)多元文化認知總體合格率僅12.5%(其中優秀率為0%,良好率為2.5%,及格率10%)。(3)影響因素分析:①接受過相關多元文化護理相關課程學習或臨床教學的實習護士組,相比于未接受過相應課程組,前者的合格率(31.16%)高于后者(0%),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6.821,P<0.01)。②不同學習時間組,其合格率的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χ2=28.298,P<0.01),且隨著學習時間不斷積累,實習護士合格率不斷增加。③不同文化程度的組別,其合格率的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χ2=9.168,P<0.05),且隨著實習護士學歷提升,其合格率也不斷增加。④實習護士溝通能力不同的組別,其合格率的差異也具有統計學意義(χ2=37.163,P<0.01),且隨著實習護士溝通能力的提升,其合格率也不斷增加。結論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護理的認知水平和應用能力亟待提高,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加強教育培訓與教學管理,增加學習時間,加強實踐應用。
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護理;影響因素
多元文化護理理論是由20世紀60年代美國護理專家Leininger首先提出的,它是在新醫學模式下產生的一種高層次護理。多元文化護理是根據患者對健康、疾病、治療、護理、保健、照顧等認識和需求差異性以及社會文化多樣性,將多種文化滲透到護理過程中,從而滿足患者身心及社會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層次護理[1]。隨著文化交流無國界和人口流動日趨廣泛,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基本特征,患者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甚至來自世界不同的國家,由于患者有著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對護理服務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醫學模式已要求從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漸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要求護士應更多地關注人的文化因素,站在多元文化角度為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多元文化護理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護生作為即將進入臨床的新鮮血液和后備力量,了解他們對多元文化護理的認知狀況和及其影響因素,可以為今后積極采取措施提高護士的多元文化護理水平、營造融洽的護患關系奠定基礎。
1.1 一般資料 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樣,共納入120名在某三級醫院實習的護生。納入者均為女性;平均年齡(21.66±2.51)歲;中專學歷24人,大專學歷56人,本科學歷40人;75人來自上海,45人來自外地;納入者均為漢族。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以Bernal和Froman針對護理人員的文化效能量表為基礎,結合文獻[2-6],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卷一為基本情況,包括姓名、年齡、性別,籍貫,受訪者文化程度,是否曾接受相關課程學習或臨床帶教,累計用于多元文化護理的學習時間;受試者能否熟練使用語言與患者溝通(方言、英語等)。卷二為問卷測評,包括“文化概念與理論知識”、“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和“語言溝通與臨床應用”三個維度,每個維度15題,回答包括“清楚/比較清楚/不清楚”或“能/勉強/不能”,依次對應2、1、0分,每個維度30分,總分共計90分。總分及各維度得分的優秀、良好、及格分別按0.90、0.75、0.60權重計分。得分越高,說明實習護生多元文化護理的認知水平和應用能力越高。該問卷表面效度經5名護理教育及管理專家審閱通過;預實驗12人,測得問卷重測信度為0.89,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a為0.84。
1.2.2 調查方法 采取自愿參加方式進行問卷調查。研究場所選取在午間護理后比較空閑時間段,在小型會議室或休息區,氛圍輕松。調查問卷采用現場發放和現場回收,每批次12人,每次時間為40 min。共計發放120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四格表資料或行x列表資料均采用χ2檢驗比較多組間率的差異。檢驗水準α設定為0.05。
2.1 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護理認知狀況與應用能力的評測結果 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認知總體得分為(34.22±9.65)分,相比于總分90分,處于較低水平,三維度中,“文化概念與理論知識”得分最高,“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得分最低。總體合格率為12.5%,其中優秀率僅為0%,見表1。
2.2 不同組別的實習護士對多元文化護理認知和應用能力的合格情況 表2結果顯示:(1)接受相關課程或教學的實習護士組相比于未接受過相應課程組,顯然前者的合格人數高于后者。(2)不同學習時間組隨著學習時間不斷積累,實習護士合格率不斷增加。(3)不同文化程度的組別隨著實習護士學歷提升,其合格率也不斷增加。(4)實習護士溝通能力不同的組別其合格率也不相同,隨著實習護士溝通能力的提升其合格率也不斷增加。

表1 護理實習生對多元文化護理認知與應用能力的總體狀況[名(%)]

表2 不同組別的實習護士對多元文化護理認知和應用能力的合格情況比較[名(%)]
3.1 加強護理實習生文化照顧理論意識 文化照顧是護理的本質和中心思想之一,提供文化照顧的前提是護士對多元文化護理應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良好的應用能力。護理實習生應懂得考慮患者文化因素,準確判斷患者語言真正含義,以便為患者提供恰當服務。但此次研究顯示,護生多元文化護理測評總體得分為(34.22±9.65)分,相比于總分90分處于較低水平,總體合格率為12.5%,優秀率僅為0,實習護士多元文化護理知識亟待提高。三個維度中,“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得分最低,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俗禁忌、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社交禮儀往往涉及到對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宗教和習俗的尊重,即使是相同的語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可能導致不同注釋。而這部分內容往往使得護士遭遇意想不到的挫折。多元文化護理要求護士尊重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俗禮儀。護士不了解患者的禁忌而觸犯后可能會使患者滿意度下降,甚至引起護患糾紛。因此加強護士文化照顧意識勢在必行。
3.2 加強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照顧實踐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語言溝通與臨床應用”合格率僅為30%,護生的教育水平和語言溝通能力,尤其是英語能力,是影響多元文化護理掌握的另一重要因素。調查顯示,護生的英語能力和教育水平呈顯著相關,本科護生的語言溝通能力要顯著高于中專和大專護生。這可能與衛校護理教育注重“技能型”培養而相對忽視理論有關。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有效的語言交流有助于了解患者身心狀況,向患者提供正確信息,指導其下一步治療和護理,是實施多元文化護理服務的重要手段,是保證醫護人員與患者正確傳達信息的重要工具[7-9]。雙語教學是解決語言教育問題的重要手段,它能給學生提供相應文化的感性認識,使學生融入其他文化,增加多元文化認同感。此外,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模式,如:情景劇、角色扮演等,可以使學生體會不同文化背景下患者的需求和心理,提高學習熱情,增強多元文化護理的應用能力。
3.3 護理實習生多元文化照顧的影響因素 調查結果顯示70%的實習護士未參加過多元文化相關課程或臨床培訓,結合彭幼清、樸玉粉等[4,7]研究認為目前實習護士缺乏多元文化護理系統理論知識培訓,對文化照顧、文化強迫等基本概念不清,雖然對一些最基本、最淺顯的風俗禁忌、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社交禮儀等有所了解,但不具備系統化、理論化的掌握和應用,對多元文化護理教育的重視不足是其中重要原因。由于多元文化護理課程屬非考試課目,學習時間50~100 h的護士僅3人(2.5%),可見護士累計學習時間不足,臨床帶教意識不強,均導致護生對多元文化護理的認知缺乏,由于多元文化護理引入國內時間較晚,在臨床上仍未被廣泛應用,學校教育缺失,目前只有部分學校對護士開設了多元文化護理選修課程,導致多數臨床護士對多元文化的內涵和意義理解缺失。相信隨著該理論重要性的日益凸顯,多元文化護理必將成為護生的必修課程,并隨之深入臨床,得到大力發展[10-11]。
總之,現階段護生多元文化護理的認知水平和應用能力亟待提高,“課程開設和臨床帶教意識”、“累計學習時間”、“教育背景”、“語言溝通能力”是影響護生認知水平和應用能力的四個重要因素,必須采取果斷措施加強教育培訓與教學管理,增加學習時間,提高應用能力。
[1]彭幼清.護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1-129.
[2]彭幼清,劉薇群.特需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認知狀況調查[J].護理管理研究,2006,21(11):10-12.
[3]林兆霞,楊 輝.護士多元文化護理中文化敏感性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08,22(19):1718-1719.
[4]彭幼清,錢培芬,江 萍,等.上海市特需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認知現況的調查[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24(4):35-37.
[5]彭幼清,羅 玲,李蓮娜,等.特需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認知與其個性特征的相關性研究[J].現代護理,2007,13(25):2359-2360.
[6]馬玉芬,張 燕,翟 穎.建立護理人才庫培養多元文化護理人才[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2):43-44.
[7]樸玉粉,吳金燕,王志穩,等.護士多元文化護理認知度及培訓需求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7,7(11):25-28.
[8]彭幼清,任 曄,董 蓉,等.特需服務中護理人員多元文化護理培訓干預的效果研究[J].上海護理,2007,7(3):17-20.
[9]樸玉粉,張洪君,駱金鎧,等.多元文化護理模式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護理管理,2008,8(10):29-31.
[10]袁秀珍.護理本科畢業生科研實踐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09,9(7):4-5.
[11]張洪君,王 雯,蘇春燕,等.臨床護士多元文化護理培訓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7,7(12):25-27.
Survey of awareness status of multiculturalism in intern nurs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IAN Bei1,TIAN Dang-hong2.
1.Zhou Pu Hospital of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Shanghai 201318,CHINA;2.Ea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12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ognitiong level of multi-culture in intern nurs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multi-culture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in intern nurses.MethodsBasing on the Bernal and Froman's culture scale,multi-culture nursing questionnaire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120 intern nurses in a tertiary hospital.Results(1)The overall score of multicultural nursing was(34.22±9.65),which was under the middle level.In three dimensions,"cultural concept and theory of knowledge"scored(12.61±4.25),"custom and religious belief"scored(12.61±4.25),and"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cored(11.32±3.45).(2)The pass rate of assessment was only 12.5%,and the distinguished ratio was 0%.(3)The influenced factors analysis showed that,compared to the group without training,the group received related multi-cultural nursing courses or clinical teaching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pass rate(31.16%vs 0%).An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pass rates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different learning time(χ2=36.821,P<0.01). Meanwhile,with the accumulating of learning time,the pass rate increased.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pass rates between the groups with different degrees(χ2=36.821,P<0.01).Meanwhile,with higher degree,the pass rate also increased.The groups with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ass rates(χ2=36.821, P<0.01).Meanwhile,with better communication skills,the pass rate increased.Conclusion The cognitive level of multi-culture nursing in the intern nurses need to be improved with more effectiv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including increasing studying time and practice.
Intern Nurse;Multiculture;Nursing;Influencing Factor
R195
D
1003—6350(2014)09—1378—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09.0532.
2014-01-18)
周浦醫院項目資助(編號:ZP-xm-2012B-1)
田 蓓。Email:pantt030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