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列
農村初中走出去的學生,知識文化水平、道德修養、心理素質、法制觀念等普遍整體較低這是不爭的事實,存在不少問題的農村中學教育模式難逃其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中國是農村人口占大多數的國家, 關注農村,更應關注農村教育。
一、強化基礎知識教育,提高整體知識水平
教育就是一場接力賽,一棒接不好,可能滿盤皆輸。但,只要后面的接棒者能奮起直追,也有勝算的機會,至少不會輸得很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方式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國實行的“九義”教育,小學畢業即意味著直升初中,接力棒傳到了初中教師手中。由于農村小學很多學校盲目跟從減負及其他多種因素影響,使得大部分小學畢業生整體水平較低,聽、說、讀、寫的能力用駭人聽聞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許多學生識字少,拼音不會拼,字跡潦草,筆順不正確,作文不會寫等!本地多所初中在升入七年級后,多年來都堅持要進行一次基礎知識摸底考試,結果是語數總分達120分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不能不令人扼腕啊!
輸在起跑線并不可怕,關鍵得知道奮起直追。這就要學生、老師都要敢于磨礪,一方面學生要覺醒揚鞭策馬,做到溫故——把小學落下的知識及早補上,學新——把初中的新內容掌握,另一方面學校開設針對基礎薄弱學生的課程,適當點撥,找到適合各自的學習方法,提高效率,做到不舍不棄,這根接力棒就能跑好!
對于學習動機不強,確實無心學習的農村中學生,教師應努力使這些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理念,積極引導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發掘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朝著自己感興趣的方向發展。不至于落得腦袋空空,游手好閑!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
在農村初中,故意破壞公物、脆弱、冷漠、自私、不思進取、缺乏憂患意識、沉迷網絡、抽煙喝酒、早戀等等,這些思想道德、心理問題的缺失和錯位是常見的、普遍的現象。
因此,在教育理念上,要實現思想道德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構建起適合現代社會需要,符合農村初中學生特點的新型思想道德教育模式。
加強感恩教育,讓學生學會知恩、感恩。常懷感恩之心是一個人素質體現,也是人之常情。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對大自然的認同。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懂得回報。通過感恩教育使學生由衷發出欽佩!只要學生胸中常懷感恩之心,就能溫暖、自信、堅定、善良常伴。最終達到知恩、感恩,進而施恩、報恩,健全人格。
立足農村初中實際,實施多元化評價機制。評價一位好老師,不僅要看教學成績,更要看所教學生的道德水平、心理健康狀況。機制要積極引導教師認真、耐心、科學地教育每一位學生,努力和學生建立一種民主、平等、誠信、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樹立完美形象,感染每一位學生,因為老師的言行會給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提高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的能力,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同時也給學校思想道德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教師不但要會運用網絡,還要會甄別,迅速及時準確掌握一些典型案例,適時應用于學科教學、各項教育活動、班主任工作中。
三、把法制教育納入學校教育教學體系中
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轉型進程速度的加快,青少年犯罪問題也日益嚴重,特別是農村青少年犯罪問題更令人堪憂。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復雜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就是其中之一。他們無知、空虛,源于他們不學法,導致不畏法、不守法,甚至違法犯罪!這與農村初中法制教育流于形式關系密切。
“嫩枝易直也易折”,初中生正處于人的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由于現行的教育制度存在缺陷,客觀上為缺點較多的青少年走向違法犯罪創造了條件。多數青少年犯罪雖然不是在校期間,但他們犯罪意識潛伏期仍在學校。所以,我們應建立和完善科學的教育評價體系,為青少年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素質教育質量不能只看其升學率,還應當看失學率、違法率、犯罪率。農村初中應當將法制教育真正納入教學計劃,將學校法制教育的好壞納入學校的評價體系,評價一個學校;學校應設立專門的組織或機構、聘任從事法制教育的專職或兼職老師授課,結合常見多發的青少年犯罪,對不同年齡的青少年進行有針對性預防犯罪教育,使每一個學生在接受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接受專業化的法制教育,并逐步養成知法守法的良好習慣。
四、要促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整體化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之間是緊密聯系的,雖然教育起始于家庭,但學校教育是主體,社會教育反過來影響和制約學校教育。因此,學校還需促進三項教育整體化,才能很好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鞏固各項教育成果。
農村初中一般實行寄宿制,但這不是阻斷學生與社會、家庭的聯系。更何況互聯網的傳播、手機的普及及節假日仍然是他們了解、聯系家庭、社會的方式和時間。當然,老師也不愿看到他們只會一心只讀“圣賢書”“學好三年學壞三天”,在這個環節,就有可能使我們的教育前功盡棄。因此,促進三項教育整體化就變得異常重要了!加強學校與家庭的聯系工作,學校與社會緊密結合,全社會齊抓共管青少年教育工作等都是農村初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初中是“為一生發展奠基”的至關重要階段。“先天不足”的農村初中,應引起教育工作者,教育主管部門更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