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婷
【摘 要】在調查天津市高校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現狀的基礎上,認真研究分析了當前天津市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并以馬克思黨建的基礎理論為指導,提出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中有效的方法、途徑和載體。
【關鍵詞】后續教育 大學生黨員 天津市
大學生黨員是高校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是高校黨組織與學生聯系最緊密的紐帶和橋梁,大學生黨員發展的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對黨的認同感和歸宿感,關系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近幾年來,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發展迅速,成果顯著,黨員發展的數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質量方面卻令人擔憂。這種擔憂集中體現在,很多高校重發展忽視黨員發展后的教育培養、考核及監管,這種“前松后緊”的做法使一部分預備黨員有松口氣的想法,個別學生入黨前群眾評價好,入黨后變了樣,不求上進,將自身混同于一般青年,政治意識逐漸淡薄、政治素質逐步下降。再有,由于年齡相對較小、受網絡負面影響較多的80末90初群體加入了黨組織,其中不少黨員在政治觀、道德觀、價值觀上體現出了較強的相對主義、趨利務實主義的特點,未能在大學生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以上這些令人擔憂的現象正是讓黨員經常性教育特別是后續教育的研究價值日益彰顯。
一、天津市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現狀調查
本課題組隨機抽取天津市五所高等院校(南開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天津外國學院、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師范大學)的大學生黨員和黨務工作者進行問卷調查,針對大學生黨員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82份,其中有效問卷為464份,有效回收率為92.8%,針對黨務工作者發放問卷50份,回收問卷5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5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同時,對高校基層黨總支書記、黨務工作人員、思想政治輔導員、學生黨支部書記等進行深入訪談5次。
針對大學生黨員的問卷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被調查者的個人基本信息,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級、綜合測評成績,便于在后續問題的相關性分析;在第二部分針對黨員自身,涉及黨員的主體意識和黨員所了解的黨的基礎知識;第三部分主要針對從受教育者的角度調查黨員后續教育的制度建設、方法與載體、教育成效以及黨務工作者的隊伍建設等,進而判斷分析目前高校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現狀。針對黨務工作者的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黨務工作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職稱、從事黨務工作的時間以及黨內外職務等,分析黨務工作者的隊伍建設情況,第二部分調查統計目前各基層組織開展黨員后續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結果來看,三分之二的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端正,能夠較為積極地參加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對自己入黨之后的表現較為滿意,愿意在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中,主動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牢記黨員身份,嚴格要求自己,這些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目前高校大學生黨員發展及教育較有成效,但同時仍發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大學生黨員入黨動機有失偏頗,希望通過入黨得到一些好處,在入黨之后不愿意參加組織生活,對自己的黨員身份缺乏認同感;基層組織對黨員后續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被動式抓教育的問題,多數支部仍依靠學校宣傳欄,采用上黨課、讀報紙、念文件以及領導講話等簡單說教的方式開展黨員的繼續教育;基層黨務工作者雖有專職黨務人員,但人數較少,承擔黨員繼續教育的責任和重擔落在了輔導員和高年級學生黨員身上了。
二、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
1. 載體創新。大學生黨員教育的有效載體直接影響到黨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及教育的成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過有效的載體才能形成良性的、有效的溝通,才能實現事半功倍。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各高校基層組織進行黨員教育有效的載體仍為校園宣傳欄,這種形式在黨員的教育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不能及時地了解和掌握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創新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載體迫在眉睫。
(1)隨著時代的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重要渠道,網絡這種新媒體以信息量大、獲取知識靈活簡便的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基于這個特點,基層黨組織應不斷探索網上黨員教育的有效形式,把黨員的教育活動陣地延伸到專題網站,乃至微博、人人網等網絡平臺,利用網絡資源的絕對優勢,對大學生黨員的思想、行為產生影響。
(2)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據統計,各高校的各種學生社團較多,以天津中醫藥大學為例,院校兩級的各類社團已達百余個,它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社團在大學生中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因此,發揮學生社團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作用,在學生社團設立活動黨支部,將年級、班級黨支部活動延伸至社團黨支部,對大學生黨員的教育融入到學生活動中去。不僅如此,在學生社團,同樣可以強化大學生黨員的服務意識、奉獻意識,發揮其模范作用,進而增強學生黨員在同學們中的影響力和滲透力,進而實現大學生黨員教育的多樣化。
2. 機制創新。從調查結果來看,有的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功利色彩較濃,是為了以后在評獎評優乃至以后找工作中占領優勢,他們入黨后在思想、學習、工作方面對自身的要求降低了。同時,加之基層組織注重發展,對入黨后的活動組織、教育手段、機制建立都沒有足夠的重視,大學生入黨后的質量逐漸下降。因此,機制創新也是加強大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的手段之一,在黨員之間互訪互評,開展交流評選活動,實行優秀黨員評選制度,利用學校宣傳欄、黨員之家、校園網、支部微博等網絡媒體對優秀黨員的事跡進行廣泛宣傳,進而通過樹典型、學典型的活動觸動其他黨員的神經末梢,進而推動全體學生黨員學先進、趕先進并使之成為校園的一種時尚。與此同時,對入黨之后表現較差的黨員,應在支部會上提出批評并提出整改期限,對行為嚴重損害黨員整體形象的黨員應進行嚴厲處分,避免先進與落后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
3. 加強對黨員的考核、監督。重發展輕教育已經成為高校基層組織的一個普遍的現象,多數黨員在入黨后能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參加組織生活,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但也有不少部分黨員,入黨后因沒有任何考評、監督機制,隨波逐流,降低了對自身的要求。因此應繼續加強對黨員的考評監管,考核內容應包括理論學習、組織紀律、學習情況、社會服務、群眾評議、先進性作用等。endprint
4. 加強教育隊伍建設。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從事黨務工作的專職人員較少,大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則較多地由輔導員和高年級學生黨員完成。輔導員和高年級黨員共同的特點為政治素質仍不強,他們更多的時間都忙于自身的事務性工作和學習,無充裕的時間思考研究黨員的教育管理問題,更多的是按照學校、學院黨委的總體安排開展工作,缺少工作的主動性。同時,由于基層黨務工作者與學生年齡接近,他們的理念、行為直接且深入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因此,在工作中選聘培訓一批業務能力強、政治素養高、具有較強責任感和事業心的人員專門從事基層黨務工作,以便讓從事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者能夠有時間有精力仔細思考和研究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
5. 開展特色鮮明的教育活動。在新形勢下,要實現對大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教育主題必須鮮明,在大學生黨員中形成一定的教育聲勢,進而通過活動實現高層人才的培養。
(1)加強黨建與學術科研的互動,在高校對大學生黨員開展教育,理想信念的樹立和專業理論學習和學術研究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活動尋找兩者的共同點,以學術科研為活動載體,在學生支部開展具有專業特色又符合大學生思想發展規律的活動,讓黨員在支部活動中啟迪思想、拓展知識空間、增進彼此交流,提高支部活動的思想性和實用性。
(2)注重學生社會志愿服務和實踐,在實踐中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和專業優勢,深入基層、服務社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貫徹執行黨的方針、路線,在活動中感受民情、民生,在活動中受教育,積極鼓勵大學生黨員梳理實踐活動中的親身感受、感悟、體會,把在實踐中收獲的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而通過理論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等途徑,在尊重差異中擴大思想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凝聚共識,在實踐中開闊視野,增強黨性修養和政治責任感,堅定大學生黨員的理想和信念。
(3)舉辦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如,組織學生黨員外出參觀,讓學生黨員在生動活潑的社會實踐活動中體驗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變化;通過演講比賽、征文比賽、辯論會、座談會、扶貧捐贈活動以及舉辦優秀共產黨員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形式開展教育活動,使黨員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使學生黨員在崗位上發光、在社會中閃亮;通過觀看政治教育題材的影視片,使學生黨員在輕松活躍的氣氛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參考文獻】
[1]歐洪湛.構建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3).
[2]王建彬,胡月良.創新大學生黨員教育工作[J]. 政工研究動態,2009(4).
[3]張緒忠.試論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員教育活動的創新與實踐[J].河北職業技術學院報,200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