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峰
【摘 要】本文作者認為應從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前投入,為愉快的課堂奠定基礎;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營造氛圍;重視激勵性評價,發揚課堂教學民主四個方面進行嘗試構建愉快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語文 課堂管理 方法 評價
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組織、有目的的師生互動過程,教師應該為每個兒童營造一種愉快、高效的課堂氛圍,使兒童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那么,如何構建愉悅的小學語文課堂呢?
一、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課堂管理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望和師生關系的狀況。教師要盡力做一個學生喜歡的有威望的老師。教師在教學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建立學生是發展的人,是獨特的人,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這一正確的學生觀。在教學中老師要蹲下身來和學生交流,與學生處于平等地位,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只有拉近師生間的“心靈距離”,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
首先,教師要具有一股愛學生的真情,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在課堂上時時給學生以微笑、期待和贊許,與學生進行直接的感情交流,當學生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贊許,當學生回答錯誤時及時給予鼓勵,尊重信任學生,尤其對差生要給予更多的關心。
其次,教師要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教師的面部表情應使學生感到親切真誠,充滿熱愛與信賴。因此教師一進入課室馬上投入作為教師角色中,融入到課文的感情中來,絕不把個人不健康的情緒帶進課堂,以免影響學生的情緒。
再次,語文教師要創造與學生親密交往的機會,與學生多交流,多參與學生課間、課外活動,多關心學生,捕捉溝通時機。要知道:當學生最需要愛護、理解、鼓勵、安慰和引導的時候,也就是師生情感溝通的最佳時機。
二、課前投入,為愉快的課堂奠定基礎
課堂管理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協調各種人際關系,匹配教學行為以實現預定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愉快的語文課堂就在于促進兒童產生有助于學習的行為,減少或消除兒童的課堂問題行為,使教師能順利進行教學,兒童能夠專心學習,以達到教學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做大量的課前投入。例如教學《唱臉譜》一文時,教師如果在課前對京劇不了解,對竇爾敦、典韋、曹操等人物不熟悉,對學生喜好京劇程度不做調查,沒有《唱臉譜》歌曲等這些課前準備,教師上課只能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學生則一頭霧水,心情沮喪,課堂死氣沉沉。反之,教師課前要求學生預習時把家鄉的“戲”與“京劇”聯系起來,自己查閱資料了解京劇,熟悉竇爾敦等人物,教師在考慮學生查閱資料的程度上查閱資料,從京劇知識、文中人物、臉譜特點、《唱臉譜》歌曲等方面制作課件,授課時從課文人物入手探究臉譜代表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學唱歌曲代替反復誦讀,內容設計有趣味,適合兒童心理特點,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主動性高,課堂問題行為較少,教者順心,學者開心。
因此,教師課前要認真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具,努力做到心中有學生,有課堂責任感,有細心認真的態度。
三、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創設情境,營造氛圍
“教師不僅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應該同學生一起做知識海洋的探索者,使學生享有愉悅的課堂生活,并在愉悅的課堂生活中獲得健康和諧的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認識上的需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始終處在情緒高漲、興趣濃厚、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而要達到這種狀態,教師必須根據課文的主題,借助音樂,運用錄像、課件等手段,創設教學情境。比如,我在教《愛我中華》一課時,采用了欣賞《愛我中華》音樂視頻的方法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歌詞美。教學過程以了解歌詞、學唱《愛我中華》為主,使學生通過課件了解不同的民族,在音樂課一般的氛圍中掌握語文知識要點,一堂課教得輕松,學得愉快,使學生深感語文有趣。
教學時,教師要從教材出發,及時抓住學生心理,利用課文中積極的情感去點燃學生探究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習《唱臉譜》一課時,我先從一個京劇片段導入,使農村的孩子把“戲”與“京劇”聯系起來,再板書“臉譜”,使學生把生活與課文結合起來,激發起興趣后學生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趁此時機讓學生自學課文,學唱《唱臉譜》,再討論“京劇”是否國粹這一問題,整個課堂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作為組織者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使課堂達到快樂、有效。
四、重視激勵性評價,發揚課堂教學民主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是現代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重視激勵與引導,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努力用開放、探索的態度組織教學活動。陶行知先生曾經告誡我們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在教學中,讓我們以新課程的根本理念出發,從“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目標”出發,充分認識評價的作用,使它更加有效的發揮其激勵作用,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為促進學生健康持續發展服務。如于永正老師的這些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當課堂上學生表現出色時,于老師常常是豎起大拇指、拍拍學生的肩頭、摸摸孩子的后腦勺,或滿意的微笑、認可的點頭、激動地握手等。當然,對于學生錯誤地回答,“奇特”的想法不能簡單輕易的否定,不能潑冷水,而應給予鼓勵、引導、幫助、完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