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張海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也不斷深入。在新課改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逐漸從傳統的以考試為方向標的填鴨式模式中走了出來,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式教學。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更關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注重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引導學生從被動的“要我學”走向主動的“我要學”“我會學”狀態,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知識構建。那么,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構建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呢?
一、注重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效率最主要的因素,而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關注自己如何把知識講好,而忽視了學生如何學好,于是,課堂中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關注也就較少。在新課改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較好的凸顯,教學中教師逐漸將注意力放到學生身上,開始關注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小學數學是和生活緊密結合的課程,但數學知識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認知以直觀認知為主,要讓學生形成從直觀到抽象的過渡,教學中教師就需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來創設情境,在情境中以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注重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實際進行,同時,要注重以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入新的知識探究。如在“分類”的教學中,教師先準備了一些課外書,課堂上以“賣書”的活動來引導學生實踐,因教師所陳列的書雜亂無章,學生在“買賣”中找書很麻煩,于是,活動幾分鐘后,教師提出問題“你們去買書的時候售貨員阿姨也是這樣找書的嗎?”(不是,書店里的書很整齊……)教師繼續追問“那我們有什么好辦法把這些書分類呢?”借助這個問題而引入課題,讓學生明白了分類的重要性,同時也更好地促進了課堂的進一步深入。
在借助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情境和問題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教學中教師不能只關注情境而忽視了問題的引導作用。其次,在情境創設的方式上可根據教學需要多樣化,但不能脫離了學生的認知規律。
二、注重以問題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通過情境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探究后,要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點,能通過合作探究而獲得知識的構建,此時教師就需借助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提問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通過層次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深入到知識點內部進行理解,還要注重在學生探究中及時引導,學生探究后及時引導總結、歸納。
首先,要注重以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如在“小數的乘法”的教學中,教師以“風箏每個3.5元,買3個風箏多少元?”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后,先引導學生獨立算一算,然后討論算理,教師追問“為什么用3.5×3計算? 3.5×3表示什么?”(3個3.5或3.5的3倍)小組合作談論是如何計算的,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并追問“買5個要多少元呢?會用這種方法算嗎?”學生討論并計算后以問題“像這樣的3.5元的幾倍同學們會算了,那不代表錢數的0.72×5你們會算嗎?”引入新的算式,計算后教師總結先把被乘數0.72擴大100倍變成72,被乘數0.72擴大了100倍,積也隨著擴大了100倍,要求原來的積,就把乘出來的積360再縮小100倍。(提示:小數末尾的0可以去掉) 如果積的末尾有0,要先點上積的小數點,再把小數末尾的0去掉。其次,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后要及時引導總結方法。如在該課時的教學中,教師提問“怎樣計算小數乘以整數?”學生討論后總結“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被乘數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形成從個別到一般的過渡,掌握方法。
三、注重以活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講授后多以“題海戰”形式來加強對學生的練習,讓學生掌握一些機械的計算方法。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借助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促進學生發展。
首先,要注重在探究獲得中以活動形式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究。如在“數的認識”的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數小棒、擺放圓紙片、按數位順序表的撥珠子等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抽象的概念;又如在“分數的認識”的教學中,通過折紙活動、畫圓、分圓圈、分東西等活動來引導學生主動認識分數等對促進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都有積極意義。其次,要注重結合教學內容以生活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如針對學生“零花錢過多,亂花零花錢”的現象,設計一節“手中的零花錢”實踐活動課,讓學生調查零花錢的來源、支出情況,分析零花錢的利弊,最后提出“培養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的倡議和可行性方案。在學習了“簡單的統計”后,開展了對兒童電視節目收視率的調查;對小學生課外閱讀的統計調查;對小學生課外活動種類和時間的統計調查;統計近幾屆奧運會中國隊獲得獎牌的情況;本校各年級男、女生人數的統計情況;我市月平均氣溫的情況及空氣質量統計報告;統計調查自己家里的彩電、收入等等活動情況,并繪制成統計圖表,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提高了實踐能力。
總之,有效的課堂是以學生的發展為目的的,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問題的引導下通過主動探究而獲得知識的構建,在活動中獲得技能的培養,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有所獲,不斷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