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杏茹
新課程標準指出:“數的運算非常重要,占據了現行小學數學教學的絕大部分空間,教師要正確認識計算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后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我認為在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想方設法提高學生計算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在現實情景中學習,關注“算式的意義”
“問題教學與運算教學緊密結合”是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一個重大變化,小學數學教材中不再專門設置應用題的教學單元。這種變化對傳統的計算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由單純的計算技巧訓練轉向算式意義的理解,由低層次的“量的學習”轉向高層次的“質的學習”。英國著名教育家迪恩斯認為,學生掌握數學意義必須從他們熟悉的環境中出發,要適合兒童的興趣、能力和個人的親身經驗。因此,在計算教學時,教師要結合學生身邊的事例,創設現實情景,提出數學問題,理解算式的意義。
教學“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我把計算內容都置于實際生活的背景之下,其中口算內容中創設郵遞員送報紙、送信的情境,并讓學生提出如“1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30天要送多少份報紙?”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自主探討計算的方法,接著再提出“要送多少信的?”的問題。教學時利用這些素材,創設了生動的具體情境,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接著探討計算的方法,理解算式的意義,進而解決提出的實際問題。
二、注重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
《數學課程標準》對計算的要求不再是以前的又快又對,而是看誰的方法多,這就是“算法多樣化”。“提倡算法多樣化”,實質上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提倡個性化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應給學生更多獨立思考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獨立思考探索,盡可能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簡便運算》時,出現這樣的一道題:25×16,讓學生“怎樣簡便就怎樣算”。我首先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反饋匯總后,有以下五種:
①直接列豎式算就非常簡便;
②25×16=25×4×4=100×4=400;
③25×16=25×8×2=200×2=400;
④25×16=5×(5×16)=5×80=400;
⑤25×16=25×(10+6)=25×10+25×6=250+150=400。
在上面的案例中,我先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熟悉的思維方法去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從多樣化算法的討論中吸納別人的經驗,把他人的思維精華納入到自己的認知領域,以提高發展自己。通過實踐可以看出,提倡“算法多樣化”與讓學生開展互動交流、討論是分不開的。出現了多種算法后,作為教師要正視每一種算法,創造條件,組織和引導學生互說、互評,在比較中求真,在應用中內化。
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
口算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口算。《數學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提出要重視口算。口算就是心算,它基于個人對數的基本性質和算術運算的理解。如,知道620的一半是310,就可以利用這一點迅速算出620-309=311。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給學生創造足夠的機會進行口算,發展學生口算能力。
估算是日常生活、測量中無法也沒有必要進行精確計算或判斷時所采取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估算能力,可以發展學生對數的認識,促進數感的培養,也有利于學生應用數學意識的增強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估算和估算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猜測、推理、判斷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對事物具有綜合性和概括性認識的能力。除了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估算的方法外,最有效的培養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讓他們切實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如讓學生估計一篇文章有多少字、一份報紙的某個版面有多少字等,通過這樣的估算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學習數學地思考問題、數學地看待生活,優化估算的方法,養成估算的習慣,提高數學素養。
四、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鞏固成效
葉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簡單一句話,就是習慣的培養”。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防止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的主要途徑與措施。
1. 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在審題時要做到一看、二畫、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題中的數字和運算符號:二畫就是在試題上標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筆算,是否可以用簡便運算等;四算就是認真動筆計算;五查就是認真檢查。
2. 養成認真演算的習慣。草稿是學生正確進行數學計算的必要手段,教師要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重視草稿本的應用。要求學生要做到不急不躁、冷靜思考,耐心計算。
3. 養成耐心檢驗的習慣。在教學中,有些學生計算后,很少自我檢查,計算經常出錯,針對這一情況,我先從思想上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如果計算錯誤,不單單是得到一個“×”,然后改正這么簡單。在醫院,就會出醫療事故;在航空上,衛星就上不了天,發射了就會偏離方向……以此告誡學生,計算錯誤可導致不可設想的后果,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檢驗的重要性。
孔子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如果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計算習慣,就能大大提高教學效果。而事實上,良好的計算習慣不僅對于學生的數學成績穩步提高大有益處,更能從小就培養他們對生活認真負責的良好態度,而這一點可使學生受益終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