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波
摘 要: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學生在活動和交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起新的品質的過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強思品教育的實效,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關鍵在于——讓思品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學生;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061-01
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學生在活動和交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起新的品質的過程。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當前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及方法仍存在說教化、簡單化、灌輸化和成人化的傾向,依然存在脫離學生實際、脫離社會實際的現象。在教學中,學生缺乏主動精神,主體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因而制約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增強思品教育的實效,促進學生主動健康地發展?關鍵在于讓思品課“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一、以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思品活動化教育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個體發展是在發展主體與周圍環境積極地相互作用中,通過主體的各種活動實現的。皮亞杰指出,人的認識不可能單獨起源于主體或客體,只能來源于兩者的相互作用,即主體對客體的(動作)活動。思想品德課作為提高學生素質的一門重要課程,更應實施既富有教育意義,又以各種活動為形式的現代課堂教學,充分張揚學生的心理、情感、思維、智慧和行為,從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道德知識,熏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行為,促進學生這三方面和諧發展。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的思品活動化教學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要素:
1、依據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思品教學活動提出的要求只有落在“最近發展區”內,才能有效地推動學生個體的發展。
2、活動對個體發展的影響程度,與活動本身的組織結構水平相關。在思品教學活動中,目標要明確,步驟要清晰,使活動主體從結構上把握活動,從而使活動積極地影響個體的身心。
3、活動對個體發展的影響程度,還取決于主體對活動的自主程度。人對活動的態度從低到高可以分為三個等級,依次是被動應答、自覺適應、主動創造。在思品教學中,教師應重視有意識地去創設活動,從活動的步驟、內容的選擇及組織等方面來增強主體的自主程度,使活動主體能處于積極的追求中,提高其對活動的態度水平。
總之,活動主體發展的機制在于主體自身的能動活動。因此,研究思品活動化促進活動主體發展的機制,關鍵就是要探討思品教學中如何組織學生活動,教師如何作用于學生的活動,以促使學生作為活動主體而得到有效地發展。
二、實施思品教學活動化的有效途徑
如何實施“思品活動化”?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正確確定思品教學活動化目標。我們經常能觀察到這樣的現象,由于教師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實施的教學未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這與思品教學活動化目標的確定有關。
2、優化、活化思品課教學素材。社會飛速發展,事物不斷變化,而德育內容的更新相對滯后。教材中有些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知識水平脫節,缺乏針對性、趣味性。活動化思品教學要求教師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靈活處理,適度調整,使教學素材更具生活化、時代性的特征,更利于學生內化。
生活的過程就是道德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有教育作用。小學生自己生活中的事例是思品活動化的極好素材,充實教材內容,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習《和好書交朋友》這一課,學生已經初步懂得和好書交朋友會長知識、有助于學習這些道理。但是,如何選擇好書?怎樣科學讀書?這些問題還應指導。我在網絡教室組織的教學活動有:交流讀書體會,比一比讀好書與讀不良書籍的不同后果;學生推薦好書,說說理由;制作讀書卡片等,知道讀書應該講究一定的方法;讓學生上網閱讀,學會進入“兒童書庫”,怎樣挑選合適的書來閱讀及下載名言佳句。這樣,由“封閉教學”走向“開放教學”,由“紙上談兵”走向“實際演練”,學生就有了更多自主活動的機會,拓寬了學生選擇好書的途徑,培養學生獲取、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善于抓住這些來自學生生活,反映學生道德需要、道德困惑,以及學生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生動的教學活動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原本“純而又純”的書本教學“鮮活”起來。
3、靈活選擇活動化教學方法。思品課的教學宗旨,是通過“教”和“學”的活動,把思想道德要求變為學生的自覺需要,從而形成穩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的模式上大膽創新,選擇最佳活動化的教學方法,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更多地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增加課的開放性、實踐性、活動性、自主性。
4、形成新穎的思品活動化學習評價。學習評價在當代學校教育中具有特定的意義和價值,同時它也制約著教學和教法。實施思想品德活動化教學,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評價,形成一種全新的思品活動化學習評價。
實施多元性評價,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要打破教師在評價中的“絕對地位”,實現評價的民主化,形成學生互評、學生自評、教師參評的合理機制,并且淡化量化。活動化的思品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放活動化思想品德的評價體系,必須從結論型向問題型轉向,從靜態向“活動”轉化,在活動中去發現、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實踐證明,思想品德教育源于生活,是具體化和個性化的“怎樣做人”的教育,作為教育者一定要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方法,實施教育創新,適時構建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使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