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戈
摘 要:隨著時代變遷,獨身子女越來越多,加之學校招生規模日益擴大,問題學生(這里主要指心理問題)也呈上升趨勢,從事班主任七年時間,帶了四屆畢業生,從前面兩屆沒有發現問題學生到現在這個班有多個問題學生,這給班級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現在的班主任不僅要作好教書育人的排頭兵,更要作好“排雷兵。”下面就如何關注這類問題學生發表幾點看法。
關鍵詞:關注;心理問題;班級協調發張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60-01
一、中職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1、缺乏自信,普遍存在自卑心理
由于社會觀念的影響,中職學生普遍感覺自己不如普通高中的學生,覺得低人一等,有自卑情緒。在學習方式上,職業技術學校講究自動、自覺、靈活運用。那些已經習慣了由教師安排學習的同學,較難適應自己安排學習,有的同學開始對學習感到無所適從,甚至產生了“棄學”的想法;再加上自己的成績一直沒有起色,慢慢地對自己喪失了信心。有些學生一直成績差,表現不好,他們生活在父母、教師和其他長輩的責備聲中,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久而久之
就產生了自卑心理。
2、缺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普遍存在厭學心理
中職學生初中畢業后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直接就業年齡又太小,又沒有一技之長,在父母的逼迫下才無可奈何地來到中職院校讀書。由于學習基礎差,他們有時候會聽不懂教師講課,慢慢地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繼而產生了厭學心理。有的同學錯誤地認為反正是做一名工人,只要混個及格就夠了;有些學習內容對中職生缺乏吸引力,教材內容難度較大,對學生要求太高。久而久之,學生不但對自己的智力和能力產生懷疑,而且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情緒。這種情緒反過來義影響了學生智力的發展,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3、對前途喪失信心,普遍存在悲觀心理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加上人才市場還不夠完善和健全,一方面用人單位不能恰當地選用人才,而是盲目攀高,把中職生擋在門外,另一方面畢業生不能給自己準確定位,期望值過高,導致中職畢業生的就業成為社會新難題。加上就業競爭的激烈,畢業生的個人價值觀還未成熟,就會出現一種面對就業挑戰的焦慮感,因而他們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茫然,于是干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甚至自暴自棄。
二、班主任對學生心理關懷和引導的對策
1、運用“破窗效應”,努力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破窗效應”,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個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
由于人的惰性,養成一個好習慣也比形成一個壞習慣要費力。好習慣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積累,而破壞一個好習慣往往瞬間即可完成。再加上人的弱點——從眾心理,對第一個違反班規的不予制止,就會給觀望的學生這樣一個暗示:違反規則不會受到懲罰且能獲益。對此他們會想:反正我不是第一個,再說法不責眾嘛!所以,應在班級管理中運用“破窗效應”,形成一個良好的班風,設立一個大家公認的、充滿人文關懷的班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運用“皮格馬利翁效應”,“重塑”學生自信
相傳塞浦路斯一個名叫皮格馬利翁的國王在雕刻了一位美麗的少女之后,愛上了這座雕像。他非常渴望她能獲得生命,成為自己的妻子。他真摯的愛最終感動了愛神,這座雕像真的活了。皮格馬利翁這種執著的愛帶來了奇跡般的變化,使事物朝著他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心理學把這種效應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
中職校的學生大多是初中時期的學習困難生。初中生活已經使他們習慣了被忽略、被歧視,也習慣了成績不理想。因此當他們到中職學校來后,首要的一點就是重塑他們的自信,讓他們發現自己的潛能和長處,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回被掩蓋的自我。這就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重新制定評價標準,相信學生的潛在能力,對學生充滿希望,善于發現學生的長處,及時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表揚和鼓勵。同時,教師還要創設條件讓學生表現自己,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
3、運用“門坎效應”,激勵學生更上一層樓
人一旦接受了別人一個無關緊要的小要求,接下來往往就會接受更大的,甚至是有違自己心愿的要求,這種現象就被稱為“門坎效應”。
中職生往往信心不足,對自己的能力也是猶疑不定。一旦在生活學習中遇見了困難就會退縮,想逃避,甚至用以前的“無能”來安慰自己,放任自己。這時教師就可以借鑒這一原理,充分掌握學生的現狀,合理地制定要求,使他們慢慢接受教師的要求,重拾信心,繼續前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監督、輔助學生實現這個目標。
4、用“鯰魚效應”,激發學生間的競爭與合作
過去挪威人出海捕沙丁魚,回到港口,往往魚死滿艙,而死魚賣價大跌。一些聰明的漁民想出一個方法,在魚艙里放進幾條鯰魚。鯰魚生性好動,四處亂游,而大量的沙丁魚因見到幾個“異己分子”便緊張起來,加速游動,增強了機體的活動量,因而死亡率降低,漁民的收益相應提高。其后有人就把利用鯰魚以增大沙丁魚活動頻率、激發其活力、延長保活期的現象,稱為“鯰魚效應”。“鯰魚效應”就是如何運用競爭來使班級充滿活力。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當氣氛沉悶,缺乏朝氣時,可以找性格活潑且表現能力較強的學生充當“火車頭”,在各種活動中起帶頭作用;還可以樹立班級典型,宣揚典型,制造輿論,引導大家共同努力。